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刊》杂志社的编辑邹静之先生在《女儿的作业》一文中,曾写到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女儿问我“灰溜溜”怎么解释。我想了一会儿,问干吗解释这个词。她说是作业。我说这个词你会用吗?她说会,很快造了句子。我说这就可以了,关键是会用。解释“灰溜溜”这种词毫无必要,就像解释“馒头”这个词没有必要一样。女儿不屑……  相似文献   

2.
说境界     
香港剧作家陈方说“很喜欢囹圄这个词”,与其相反,我很不喜欢“囹圄”这个词。一个“口”把“我”困在里面,不爽。而且,这个词字典上的解释就是监狱,很不好的一个词吧。但是,我们自个儿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框框内,相传周文王便是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人呆进去,那圈的作用相似于现代的铁条门。我们不是犯人,但  相似文献   

3.
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我写文章有时也用它,但尽量少用。不论哪个词,一旦成为一个热门、时髦、流行的词。我就对它厌烦了。  相似文献   

4.
一诺千金     
亲爱的读者们,请看看“承诺”这个词。它在这页纸上是那么显眼,简单而有力。是的。它代表了一种简单而有力的思想,但承诺也经常被认为是微小且无意义的。还记得小时候吗?当你也像我一样曾经是一个乳臭未干的  相似文献   

5.
曹嫄 《学语文》2011,(3):29-29
“资源”是当下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图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第4801页)。所谓天然,指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和它相区别或对应的是“人工”。(《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1062页第七个词条对“人定胜天”的解释是这样的:“人定胜天,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对这个权威性的解释,我没有胆量“反弹琵琶”,但鉴于它的不尽人意,我  相似文献   

7.
听说,有位小学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应考,竟“创造”了一种“万能造句法”,譬如,要做“用规定的词语造句”这类题,这位老师便教给学生一个“窍门”——一个填词造句的“万能”格式。这个格式是:老师让我用××造句。如题目要求用“愉快”一词造句,他就造成“老师让我用愉快造句。”这一现象在某些中学也有。有位初中教师教给学生的造句“格式”是:××是个×词。如要求用“爱护”一词造句,学生就造成: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实验本)第四册选入了沈括的《采草药》一文。其中有“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一句。教材第184页对“粪溉”的注释是“施肥浇灌”。这显然是把“粪”当成了名词用作动词“施肥”。我认为这种解释欠妥,应该把它看作名词用作状语“用粪”。要辨别一个词在句中活用为哪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结合,和它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等。名词活用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后面有代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相似文献   

9.
足球     
这个题目或许有些太通俗了,简单的让人一目了然,让人一下子就猜透了我要写什么。还记得这是我五年前第一次写有关“足球”话题作文时所写的题目。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都或多或少的给“足球”加了很多修饰成分,甚至用了很多自以为很不错的比喻来代替这个司空见惯的词。但是,今天,当我再次要提笔写足球,苦苦地想了许久仍找不到一个满意的题目,方才发现,“足球”就是足球,它是它自己,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0.
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叫‘抽条’?我查过好几本词典,也查出了‘抽条’这个词,但是,词条解释中却不包含我看到的那句话中的那个义项。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我问他是在一个怎样的语言环境中见到这个词的,看看能否结合上下文推断一下它的含义。他说:“那句话说,许多城市供热  相似文献   

11.
我不能避免地和所有人一样,用“转瞬即逝”这个词来形容6年的小学时光,但我的确知晓,在古语里,7.2秒为一弹指,0.36秒为一瞬间,可见这6年之快了。  相似文献   

12.
李阳波的《水果》实在是一篇耐人寻味、感人至深的微型小说。文章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发生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的“一桩案子”。语言虽平淡,可那曲曲折折的情节却让人欲罢不能,那份沉沉的母爱也让人难以释怀。小说一开头就说“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发生了这样一桩案子”。到底是怎样的案子呢?开篇就设置了一个悬念,不由你不读下去。案子的经过叙述完了,可第二个悬念也紧跟着产生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元5角钱呢?带着这样一个疑问,办案民警“尾随”妇女,当他看到这名妇女竟“用这8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疑问”和“悬念”。例如,新编教材第四册数学课本第105页例10:“学校有6个足球,18个排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多少倍?”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在讲课时,我没有把题中所求问题告诉学生,而是故设悬念,先出示了这样一幅图:一边是6个足球,一边是18个排球。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示提问题。开始,他们只能提出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因为这是  相似文献   

14.
两篇文章的标题都用了“大脑”这个名词,讽刺小说《我们的大脑》(以下简称《我》)中的“大脑”取自“我的”答话,喻指讽刺、鞭挞的对象彼得洛维奇;哲理性随笔《贫富在大脑》(以下简称《贫》)中的“大脑”属借代用法,代指市场竞争中的创造性思维。如果细细品读,同一个词———“大脑”会引发读者不同的感悟和思索。两篇文章的标题都用了“大脑”这个名词,讽刺小说《我们的大脑》(以下简称《我》)中的“大脑”取自“我的”答话,喻指讽刺、鞭挞的对象彼得洛维奇;哲理性随笔《贫富在大脑》(以下简称《贫》)中的“大脑”属借代用法,代指市场竞争中的创造性思维。如果细细品读,同一个词———“大脑”会引发读者不同的感悟和思索。  相似文献   

15.
据说七月(J u l y )来源于古罗马恺撒大帝的拉丁文名字Julius。不管它的来源如何,作为一个七月出生的孩子,我对“7”这个数字有着特别的感情。 在这里,我想用 SEVEN 这个单词来解释我自己。 S-Sensitive 敏感的。 Sensitive 是巨蟹座人的特征,比 在辞典中这个词的意思还有“神 如说“一切障碍粉碎了我”的卡夫经过敏的;易怒的;易受伤害 卡,比如能把睡觉这个简单的过程的”,这些都是适用于我的义项。 写出几十页纸的普鲁斯特,比如,还有我,这个容易快乐、容易忧郁、容易生气、生气后又容易平复 N-Never-never land 永…  相似文献   

16.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作文题目可谓“壶小乾坤大,字少内容多”。将作文题目分析得透彻、准确,对作文来说无疑是初战告捷。但如果审题出现失误,则会一步“看”错,满“篇”皆输。审题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看“三词”,这一点在小学作文中尤显突出。一、什么是“三词”在小学生记叙作文的题目中,一般有一个这样的词,它鲜明地指出了写作对象,让我们知道这篇作文是记人、叙事、描景或状物,这个词我们就叫它“中心词”。如《一个勤劳的人》,其中“人”就是中心词,它能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这篇作文是记人的。在作文题目中往往还有一个这样的词,…  相似文献   

17.
跟贴     
在现有的字典里,找不到“跟帖”这个词的解释。因为它是网络衍生出来的,但每一个网民都知道它的意思。我是只超级“菜鸟”,自己摸索了一个多月的电脑,还不会发帖,只会在人家的话题后面冷不丁地戳上这么几句——算是会跟帖吧。还好,每  相似文献   

18.
一、抓住重点词“高大挺秀”,形成对白杨树的鲜明印象。课文以介绍荒凉的大戈壁开头,然后运用一个设问引出白杨来。课文的标题是“白杨”,我让学生读出有关白杨的句子,从中提出“高大挺秀”这个词语,然后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深入、具体地理解它。第一,解释词语。“高...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解释词语一定要精确简明,通俗易懂。我认为词语解释有三忌。一、忌以词解词。用同义词解词,这是常见病。例如把“沉思”解释为“深思”,这是用同义词解词,词义解释得不明确,  相似文献   

20.
计菊仙 《江西教育》2000,(10):44-45
小学生学习应用题首先接触的是一步计算的,由于它的结果可以直接求得,比较简单。接着学习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它的结果就不能直接一步求出了。也就是说不能依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立即求出问题的答案。在解题过程中首先感到困惑的就是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如“小红上午看书8页,下午比上午多看2页。这一天她一共看了多少页?”题目中给出的两个条件“上午看书8页”和“下午比上午多看2页”,只能求出下午看书的页数,而这正是题目中没直接告诉我们的那个“条件”,有了这个条件才能最后求得问题的解答,但对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