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琳同学问:读鲁迅的小说《祝福》,总觉得作品中的“我”有点阴阳怪气,很不是滋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我”这个人物呢? 《祝福》这篇小说是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来深刻地反映封建礼教摧残下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  相似文献   

2.
正如小说中忌“直”忌“露”一样,语文的课堂教学也要给学生留有咀嚼寻味的余地.有时讲解得太实太细,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此,语文教学,尤其是小说体裁的课目,应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追求回味、想象的空镜头。这是我在执教莫泊桑的名篇《项链》公开课时体会到的.上课时,我首先指导学生理清小说中路瓦栽夫人两次情绪的大起大落,领会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和风气的败坏之后,我板书了下图:  相似文献   

3.
谈谈《祝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祝福》,我们一直认为它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封建绳索对中国劳动妇女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作为对《祝福》客观社会意义的分析,这样说固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鲁迅的着眼点,显然不在揭露全部“四权”。在小说中,封建政权始终没有用行政...  相似文献   

4.
题目是作者给予读者的最初信息,它往往引导着读者的阅读方向。所以认真探讨题目的深刻意蕴对理解文章主题、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册第一单元有四篇小说,这里我仅就其标题谈一点自己的感受。标题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先说《祝福》。《祝福》这篇小说是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背景在命题,它主要塑造了一个处于社会最低层,被践踏、被侮辱、被损害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的形象,以此提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及封建反动势力罪恶的真面目。作者不以《祥林嫂》命题,却以《祝福》为题,有着很巧妙的创作构思:“祝福”是旧社会的一种民俗…  相似文献   

5.
肖璐 《新读写》2012,(11):41-41
“什么?……”路瓦栽夫人惊叫一声,昏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看见路瓦栽捧着项链在她身边,她一把夺过钻石项链,轻轻地抚摸着,禁不住热泪盈眶。“卖了它吧,”路瓦栽夫人对丈夫说:“你去卖了它,至少还值三百万法郎吧?”  相似文献   

6.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每读此文,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就会引起我的同情、激愤,使我们对黑暗旧社会摧残妇女的封建礼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是一个悲剧,但作者为何要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安排在“祝福”中呢?小说为何又要以“祝福”为题呢? 根据课文情节,我认为:“祝福”的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项链》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项链”为线索,组织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的基本情节。它深刻而又辛辣地嘲讽了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的性格。  相似文献   

8.
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最负盛名的中短篇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发表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项链》,是他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项链》,原题为《首饰》。它讲述了令人发笑又让人同情的故事: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个舞会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为了赔项链,含辛茹苦地过了十年艰苦生活。最后才发现借的项链是假的,整个故事构思精巧,独具匠心,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尤其是小说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尾,更让人拍案叫绝。小说的后半部分写路瓦栽夫妇为了偿还买项链的债务,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小阁楼。路瓦栽夫人每天像一个  相似文献   

9.
《项链》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新课本(第四册)将它由原定阅读课改为讲读课.如何讲好这一课,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课本上“思考和练习”第一题为我们做了揭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爱虚荣的思想”.作为读者阅读这篇小说,如果仅仅理解了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课文练习又提示:“想一想,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的不幸遭遇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11.
谈祥林嫂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二字深刻地概括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放的本质;他的另一篇著名小说《祝福》,则用具体的形象反映了在封建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所“吃”掉的活生生的现实。《狂人日记》提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祝福》发出了救救祥林嫂的呼喊。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是一个被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摧残致死的妇女形象,她在遭受封建社会各种势力的迫害时,表现得十分愚昧和麻木。读了《狂人日记》,再去读《祝福》,就会发现这两篇小说的创作意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名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对这句话中的“须”字,我有些疑问。如果按字面理解为“必须”,放到原句中理解总觉得有  相似文献   

13.
《祝福》是鲁迅最优秀的悲剧小说之一。它从被压迫妇女的角度,对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间或有之,但没有一篇能望《祝福》的项背;从各个角度揭露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思想的作品不少,但能象《祝福》这样深入腠理、击中要害的却不多。《祝福》如  相似文献   

14.
高中第四册《项链》一课后安排了这么一道思考题。“作者认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是不是造成路瓦栽夫人的悲剧的原因?”我以为,思考题把从文中引用的这话,说成是“作者认为”“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原因”,是不妥的,是违背了作者的原意的。作者在故事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涉及“项链”,  相似文献   

15.
<正>在《祝福》阅读与教学中,如何认识和评价祥林嫂,是一个重要问题。长时以来,论者、教者和有关重要资料,都说她是“劳动妇女”,或“劳动妇女的典型”,这些论断似可讨论。现依据对文本的品读,在此略陈异见,并求正于学者和教学同仁。一、不幸的山里女人(一)来自卫家山的女人小说开头部分,“我”回到鲁镇的第2天下午,在河边遇见祥林嫂,当夜或第3天,祥林嫂就“老了”。这是说,祥林嫂死在鲁镇。  相似文献   

16.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名篇,长期被中学语文教材采用。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害死的劳动妇女的典型。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历来没有统一的看法,新旧教参上也莫衷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同现行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说:“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她一点反抗性也没有。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里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认为自己不干净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她从未对压迫她的封建思想提出什么疑问,更不用说进行什么反抗,而是顺从地承认自…  相似文献   

17.
《祝福》,一首封建社会被压迫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悲歌。鲁迅曾说到他对当时社会的认识:旧中国就像一个制造“人肉筵席宴会”的“厨房”。读完《祝福》,感到确实如此,正如人们所说,《祝福》的悲剧性不在狼吃阿毛,而在封建礼教吃了祥林嫂。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祝福》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我”的回乡故事,另一个是“我”讲述的祥林嫂的故事。在苏教版的教学参考书中,对小说主题是这样概括的:“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种理解抛开了“我”的故事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 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论稿中》写道:“祥林嫂以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默默地抗击着封建制度对她的摧残。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呐喊》,《彷徨》两个小说集中,深入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妇女阶层。在众多的妇女形象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祝福》、《伤逝》、《离婚》中刻划的祥林嫂、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从她身上,集中反映了旧中国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