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书名号(《》)的使用,似乎很简单。一九五一年,由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所作的规定是:“表示文中的书名、篇名之类。”(人民出版社1951年第1版,第21页)它对每种标点符号,例作说明,而在书名号项下却只说了书名号何以单独列为一种,以及标点的地位。其后的关于标点符号书籍、现代汉语书籍,对书名号的正确使用问题也往往注意得比较少。其实,滥用书名号的现象,并不罕见,至少不比它种标点符号的错用少一些。  相似文献   

2.
标点说趣     
闲览网上博客留言,有的使用标点符号不准确,更有一逗到底和连标点也不用者,其实完美而准确的语句离不开标点的正确使用.从1919年当时的教育部首次正式颁布统一标点符号12种,至今将近百年;1951年9月,出版总署公布<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了14种标点符号,也近60年.用好标点会用标点,在经济社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标点说趣     
闲览网上博客留言,有的使用标点符号不准确,更有一逗到底和连标点也不用者,其实完美而准确的语句离不开标点的正确使用。从1919年当时的教育部首次正式颁布统一标点符号12种,至今将近百年;1951年9月,出版总署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了14种标点符号,也近60年。  相似文献   

4.
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其中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分号就是句中点号中的一种。对于分号的用法,目前常见的有下列几种说法: (一)中央出版总署在1951年9月26日《人民日报》上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说:“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相似文献   

5.
新式标点符号,自1920年正式颁行以来,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解放以后,由于情况有了改变,中央人民政府又在1951年9月由出版总署公布《标点符号用法》;政务院并在同年10月5日发出《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指示》说: 目前全国各政府机关文件和各种出版物的稿件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混乱很多,往往有害文意的正确的表达,并使领导机关在审阅这些稿件时,不得不费很多时间来作技术性的校正工作。……(现在出版总署已经公布《标点符号用法》),作为  相似文献   

6.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一九一九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十二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一九五一年九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十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  相似文献   

7.
吴邦驹在《最新标点符号用法》(修改版)中说到“巧用破折号蓄势酿情”与“复标点感情强烈”时,其中以《一月的哀思》、《并非闲话(二)》为例来说明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跃文 《语文知识》2000,(10):58-58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几十年来,标点符号用法有了一些发展变化。1990年3月国家修订发  相似文献   

9.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1990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又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用法》_2),新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使标点符号增加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说过:“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沸羹集·正标点》)可见,标点符号对于书面语言来说是很重要的。作为辅助书面语言表达的标点符号,它有两种呈现形成式:一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一种是体现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言语形式。举例来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在朗诵《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时,将“炬”字作字音延长处理,使人明显感觉到“炬”字后的标点符号已由书面上的逗号变为语音技巧上的破折号了。破折号可表示声音的延长,这种情况下的破折号就作为语言形式而存在着。而陈铎朗诵的客观意义却是:通过往…  相似文献   

11.
对于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1951年9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感叹号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称《用法》)中把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标点不正则言不顺。”(郭沫若语)2004年语科《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的※号删去,从而使告别高考试卷数年的标点符号用法,在今年的高考语试卷中又闪亮登场。高考标点符号测试,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下面拟对今年各省市高考卷标点题所涉及的标点误用进行归类解析。  相似文献   

13.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对准确表达文意 ,对推动语言的规范化等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运用过程中 ,我们除了要求用对、用全、用活标点符号外 ,标点的书写位置是最容易忽略的。标点的书写 ,要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1 990年 3月 2 2日发布的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基本依据。下面就对标点符号的位置作如下说明及补充 :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有 1 6种 ,可分为“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和“标号”(引号、括号、破…  相似文献   

14.
试论标点符号修辞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标点符号只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哪会有什么修辞艺术?”真是这样吗?事实会给予否定的回答。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上海大江书铺1932年8月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9月新1版)的《辞的音调》中提出了“修辞上的标点”的观点,以《荀子·劝学》《彷徨·长明灯》《四三集·儿童节》里的一段话,来说明“修辞上的标点”具有“调和音节”,“刻划有关人物的语调神情”,“表现和显示人物的腔调情态”,“呈现出修辞的音趣,以引起读者如闻其声的艺术联想”的修辞艺术,开创了标点符号修辞艺术研究的先河。为什么要提…  相似文献   

15.
郭辣若说过:“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沸羹集&;#183;正标点》)可见,标点符号对于书面语言来说是很重要的。作为辅助书面浯言表达时标点符号,它有两种呈现形成式:一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一种是体现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言语形式。举例来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在朗诵《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时,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写文章、著书皆离不开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在我国的使用,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这不等于说我国古代没有标点,只不过当时不叫“标点”,而叫“句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标点符号经历了一个由产生、演变到渐趋完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三十多年来,文字的书写排印巳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有某些发展变化,因此需要进行修订。修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列14种符号,现为16种,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简化了说明;更换了例句;针对书写排印改为横行,某些说法也作了相应的改动。  相似文献   

18.
说明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三十多年来,文字的书写排印已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有某些发展变化,因此需要进行修订。修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列14种符号,现为16种,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简化了说明;更换了例句;针对书写排印改为横行,某些说法也作了相应的改动。  相似文献   

19.
标点符号是现代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不少作家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也是匠心独运。解读标点,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个意蕴丰厚的语言世界。下面将以三文为例,说明课文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三种标点符号。一、单个标点的特殊使用。《唐雎不辱使命》的第一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句,换常理来说,句末应用问号,  相似文献   

20.
顿号是后起的标点.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的&;lt;新式标点&;gt;中没有顿号,1951年中内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的&;lt;标点符号用法&;gt;中才有了顿号,所以在我国早期的白活文作品中(如&;lt;鲁迅全集&;gt;等),表示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一般都用逗号.自从出现了顿号之后,当用于并列成分之间时,逗号与顿号的分工日趋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