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一要求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根本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就能胜利前进,人民群众就拥护我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宗…  相似文献   

2.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体现,是由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任务以及当前社会现实决定的,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这些基本方略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所在,其根本要义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秉承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把人民本位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依靠人民力量破除发展难题,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切入点,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革命和建设中得出的最宝贵经验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这一观点;又在先进性层面、广泛性层面以及主体的意识三个层面,对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为人民服务作了分析,较好地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精辟论述中的"以服务人民为荣"。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更要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这是因为:在整个经济活动中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与在全社会倡导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内容。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武装青年大学生,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四有”新人。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成为国家、人民、民族和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7.
坚持“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服务人民为核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表述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为人民服务”明确地写入党的教育方针这还是第一次,这是我们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总结历史新经验,适应时代新要求而提出的,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和发展。一、“教育为人民服务”提出的依据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把教…  相似文献   

9.
刘林元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撰文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宗旨,在本质上同革命年代是一样的,但具体内容具体要求又带有时代的特征。首先,只有把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宗旨与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结合起来,才是坚持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确立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宗旨才有正确的前提和可靠的基础。第二,坚持为人民服务,应当明确肯定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个人利益,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多劳多得”,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第…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没有内在联系,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提倡为人民服务,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更要提倡”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要在全体人民中加以提倡;领导干部更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做表率,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好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经济体制,因此它必然受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规范、制约和影响,以保持它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就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思想统领和精神支柱.因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艰苦探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质的规定性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历来与社会中先进分子的无私奉献相联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把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中遵循物质利益,等价交换的原则相联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认为:“为他人服务”是市场经济的共性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3.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必须坚持用法律手段做保证,使道德建设法制化;必须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并且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高等教育直接担负着这个光荣任务,因而,提倡为人民服务,就更有重要的意义。《决议》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如此突出的地位,含义深刻,富有新意。为人民…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是我党第一次以决议的形式把为人民服务与集体主义并提,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从孔繁森、李素丽等的英雄模范事迹到1998年干部与群众团结奋斗,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抗洪精神,无不体现着为人…  相似文献   

16.
11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 ,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 ,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12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 ,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 ,都能够在本职岗位 ,通过不同…  相似文献   

17.
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追求的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理论普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广大人民的自觉行动和追求,让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民族精神在每个民族成员中生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理想和生存信念、成为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包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并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才能完成从理论转化为实践、从知转化为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和内容要求融入到社会教育方法中、体现在制度建设中,才能确保个体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过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实以德治国方略,二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最早全面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邓小平把为人民服务提到了党的全部任务的高度。江泽民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胡锦涛要求全党同志要始终做到“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20.
切实把高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加快推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高校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效能提升,要抓住党的领导是高校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这一治理之本,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保证高校治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人民立场系统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协同发力,形成高校依法办学、从严治校的治理新格局;坚持以学术精神文化引领高校治理,以高校治理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