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侯晓萌 《考试周刊》2014,(82):96-97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根本无法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的应用就成为一个关注点。本文对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可理解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输出在二语学习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语言输入是二语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输入与输出应该并重。因此,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要将教师的语言输入与学生语言输出训练相结合,努力激活学习者已吸收的语言输入,使其真正转化为相应的语言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3.
税红 《教学月刊》2014,(11):11-13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是语言能力的主要内容。其中,听、读属于输入技能,说、写属于输出技能。学生只有通过听、读等语言输入,才会有相应的说、写等语言输出。由此可见语言输入的重要性。而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种主要途径,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输入,从而影响着语言的输出,最终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故历来英语教学对阅读尤为重视。  相似文献   

4.
英语诗歌是培养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宝贵资源,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被忽视。其重要原因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活动呆板。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Long的互动假说和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吸取Littlewood的课堂活动原则和Adair-Hauck&Cumo-Johanssen的自上而下教学理念之精华并结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本文提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英诗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输入与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分为激活、练习、聚焦语言形式、聚焦语言意义、再练习和再激活六大步骤,循序渐进,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从意义、意义加语言形式、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表达的流利程度逐渐过渡,使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互相促进,在英语诗歌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听、说、读、写、译、议各项活动有序进行,使输入与输出有效对接,输入激发输出,输出诱导进一步输入,教师指导向学生自主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英语诗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外语学习者只有在大量的、可理解的、与之有关联的和有兴趣的语言材料输入的同时,才能进行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实现语言能力的有效输入和输出.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基于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来设计教学模式.而体验式英语教学更能实现这种理想的输入输出境界.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输入和学生输出科学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语言输出对提高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所倡导的“应用”、“实用”都是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输出理论认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可以通过语言实践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强化语言输出,加快输入语对输出语的转化,切实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以及它们和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语言输入与输出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方面更是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本文试分析输入输出理论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把握阅读输入水平和数量,强化学生的输入:另一方面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认为,语言教学不仅是教师知识的输出,更重要的是学生知识的输入,学习者对待语言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是教育者进行因材施教所必须了解的。  相似文献   

10.
课前英语说话的作用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关系,实行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并举。但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课堂上进行语言输出的机会。笔者认为,课前英语说话是进行语言输出的一个有效途径。 课前英语说话是指在上课开始后的一定时间内,教师指定学生或学生自主地在教师及全班同学面前用英语就某一话题进行表达的教学过程。对英语教学而言,开展课前英语说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密切相关,教是学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才能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而学生会学,又是教的目的。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改革英语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当改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的"重输入、轻输出"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高级英语教学输出是改善高级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基本观点,本文从输出模式、输出方式及输出评价等方面对如何优化高级英语教学输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读罢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实际上,对英语文章的背诵就是语言的输入,这是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输出的前提,首先是输入。输入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要使学生不断积累所学的语言素材,关键在于狠抓语言材料的输入。要使学生不断积累所学的语言素材,最重要的绝不仅仅表现为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运用上,应该让英语课文的背诵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习惯。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一定的语言环境则是学生学习语言所离不开的因素。语言的输入、输出和语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两者通过互动能使学生获得优化的可理解输入,同时又能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出机会,促使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在英语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了英语教师共同的话题。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尽管许多教师进行了各种教学尝试,但面对严峻的高考压力,又不得不屈从于传统的灌输式的英语教学模式,最终,教师还是认同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进行最有效的输入和输出,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互动课堂和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入、输出和元语言功能的挖掘,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输入,即信息的接受、储存、加工和理解,是输出和语言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输入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应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应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和教学要求,正确选择并有机综合不同的输入方式,有效地提高输入效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知识化、信息化,对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语言大量的输入、输出对学习者习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Krashen的输入理论及Swain的输出理论,探析了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现状与成因,并认为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质量,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常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注重语言的输入,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很少积极参与语言输出活动。Swain的输出假设表明,要使学习者的外语既流利又准确,不仅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也需要产出大量的可理解输出。这一理论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给高级英语教学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日益提升,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大学英语显得尤为关键。大学生英语理论成绩与实践水平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直接关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通过输入、输出两条途径进行有效传输,输入过程相对简单,主要需要学生进行认真听讲,而输出过程则较为复杂,主要需要学生通过口头、书面等形式描述出来。所以,深入地探讨语言输出理论及其作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文秋芳先生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可以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支持。完全以高考应试作为输出驱动容易使教师采用单调枯燥的语法教学法作为输入促成,使学生脱离实际运用,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英语教学应把语言使用与高考应试共同作为英语教学的输出驱动,采取以学生为语言使用主体的输入促成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既能应试,也能在实际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把精力都倾注在了语言形式上,而忽视了语言文化部分.英语教学应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出发,不但要教语言,还要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感知性和洞察力,要特别注意英语与汉语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以及两种语言与文化在同一语境中的差异.要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就必须先有充足的、真实的、优质的语言文化输入.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输入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