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美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了美的境界,从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超越等基本特性的师生关系。审美型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的生活态度,并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审美人格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立美——为学生创设一种审美环境和审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两方面构建审美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灵魂,审美主体问性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教学是审美与立美的统一。审美的缺失导致师生关系的隔阂。通过审美教育,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审美能力,以达成师生双方的生命超越。  相似文献   

3.
审美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灵魂,审美主体间性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教学是审美与立美的统一。审美的缺失导致师生关系的隔阂。通过审美教育,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审美能力,以达成师生双方的生命超越。  相似文献   

4.
论高教管理审美文化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教管理的审美文化是指以关注人的最本真的生存状态为价值指向、以体现和解放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为行为准则、以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美洁雅的校园环境为外在表征的高教管理的审美化。现实的高教管理中存在着过度逐利、模式化、混乱无序等审美文化缺失现象,审美文化对高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教育管理者实现对自我功利欲求的超越,能够实现个体特别是被管理者个体生命对模式化管理的超越,能够引导教育管理者创造和谐有序的高效管理并实现对效率的超越。高教管理审美文化可以通过培育学校精神,建立对话关系,树立价值信仰,丰富审美文化生活,完善学校制度规范和美化校园物质环境等方面来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教师只有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接纳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平等对待学生,才能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场景下形成的特殊关系,它既是一种伦理关系,也是一种情感关系。构建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教育的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国现代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我国目前的师生关系存在诸多问题:师生代沟扩大;考试制度下盛行"服从式"师生关系;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为改变这一状况,可采取以下策略:强化信任感,促进师爱型师生关系的形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关系的人性化互动;回归"平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针对社会学中“和谐社会”的高频率出现,“和谐教育”在教育学中的倡导也成了必要。“和谐教育”的内涵很丰富,但其真谛在于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体能够全面发展。师生关系作为教育中重要因素是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在充分坚持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主体间关系。在教育中实现观念、话语和方法的转变都是建立良好主体间关系的一系列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居主导地位。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力量,学生是劳动对象,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师生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热爱学生。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爱心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陈茜 《考试周刊》2011,(91):201-2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和谐校园"的重点之一是普及礼仪教育。高等学校的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重视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融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当中。要努力建设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为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功利性与审美性是我国传统教育呈现出的鲜明特点。在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教育的功利性并没有因为走进现代而被削弱,而教育的审美功能却日趋黯淡。学生幸福,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功利性与审美性二者关系的调和上,而要实现二者关系的矛盾统一,审美教育是重要手段。审美教育是以教育的审美性为"先天条件",以审美活动为"媒介",以培育"审美的人"为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陈文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242+244-242,244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也构设成了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探讨"和谐师生关系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师生关系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自身有关特点以及社会和家庭问题在教育中的折射。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本文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课程教育理论为理论背景,浅析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分析影响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因素以及提出笔者的一些试探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师德修养并不单纯是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水平和状态的问题,它更是一个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人生追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它也是教师学术研究、为人处事、教育教学等方面人格与道德品质的感性显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所显现的平衡与协调的状态,这种平衡与有序体现为师生双方在心理认知上对双方的关系具有共同的价值判断(彼此有认同感);在情感上能够相融(彼此在情感上接近);在行为上能够相互协调。和谐是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伦理与心理条件。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价值、树立民主法治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与“依法执教”、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教师自觉培育自身健金的人格等几方面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是对学生潜能的尊重,以及对自我实现和健康人格的追求。这一理论运用在现代导学关系中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当前导学关系存在主要问题是:一是师生学术旨趣存在差异;二是师生关系淡漠与疏远;三是师生关系出现异化。为此应确立和谐导学关系的目标,和谐导学关系的前提是师生个体的独立及和谐互动,应通过人本主义教育下的交往及其运用等途径构建和谐导学关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理论仅从"作家的心灵表现"来理解"表现说"还很不充分。"表现说"作为现代文学理论诞生阶段的学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才是这一学说的思想基础。与"表现说"思想的相适应的总体形式观念可以用"审美形式"来概括,它在性质上是一种"主体性关系话语"。康德的"中介审美形式"重在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形而上的审美沟通抽象思辨方面,席勒的"实践审美形式"重在形而下的艺术的社会审美教育和人性养成方面,黑格尔的"理念审美形式"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以"历史"贯穿了康德和席勒的抽象思辨与社会实践,完成了审美形式思想的综合。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同与"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审美教育可以恢复人性完整,构建和谐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从而达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理性观念与艺术精神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网络文化给艺术教育带来了最新最有力的革命,网络文化的兴起,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显示了现代科技的魅力,促使校园里的学生们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是顺应历史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的细胞和起点。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课堂师生关系的关键,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多创建展示平台,重树学生自信,是构建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巧用心理效应促进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起事半功倍效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与构建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谐振效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 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 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和谐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全新理念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实现和谐教育,和谐课堂是和谐教育的重要表现。和谐课堂的构建对教师提出了要由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知识的设计者;要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要关注学生个体成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新要求。文章将和谐课堂视野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在理论知识的传承者、学生专业能力拓展的助力器、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催化剂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然而,当前在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师生之间缺乏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本文就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谈几点看法。一、爱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明灯,美好的人生是被爱所唤起,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