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青川木牍、放马滩秦简、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的出土、整理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这些简牍在历史文化和文字学研究上的重要价值,并对现有研究成果略加评议,是对这一领域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现状的清理,为后来的研究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段,汉字基础构形元素的分布情况是不一样的。作为文字系统的基本构形材料,其自殷商时期开始已经发生内部调整。睡虎地秦简文字继承了旧传统的正体,其大部分的基础构形元素承袭西周金文而来,并在其文字系统内部扮演着重要角色,保持了汉字的传承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该文字的基础构形元素也发生着一些变化,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3.
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小学生汉字的功底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教学,甚至影响到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水平。本文基于多年积累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相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出了创意联想汉字识记教学法、象形与归纳整理汉字记忆教学法、猜字游戏汉字识记教学法,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汉字识记能力,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辅导,教会小学生学习的方法,切实相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里耶秦简属秦朝洞庭郡迁陵县地方官署行政文书,学界有关里耶秦简行政文书的研究涉及行政文书的抄录手、传送、收发、拆封、管理、处理、日期签发、缩略、语言文字、书写艺术等方面,这在里耶秦简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里耶秦简还广泛涉及到秦代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但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很难看到,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字学意义的部首,其本质是汉字字义和字形的类化标志,汉字部首体系的形成过程也是汉字字义和字形的类化过程,部首体系生成的主要手段有添加、选定、改造和新生。早期汉字形体多为单义构件,后期字形则多为类义构件,对早期字形单义构件的改造是构形功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转化和替换。汉字部首是在汉字构形系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非初始即已存在。战国晚期的睡虎地秦简当是整理过的文字,说明秦整理过隶书的传言真实有据,这也可解释为何秦统一全国后只整理小篆而没有整理当时普遍使用的隶书。  相似文献   

6.
秦令佐考     
“令佐”这一官职名称首见于新出秦简如湖南龙山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其职能包括参与司法事务、处理文书事务、监督仓与少内等机构的财物进出、到上级机构处理事务等。令佐的身份比一般的佐史高,比校长等有秩吏低,大体与令史的地位相当。  相似文献   

7.
邱恩捷 《新读写》2013,(11):4-5
如今的汉字在数字化的时代中,已经慢慢地蜕变成只是在键盘上敲打出来的点线组合,失去了汉字原有的美。手写汉字的能力在下降,离开了键盘有的汉字就会很陌生,甚至于不认识。还有当涉及到你的入学考试、考研考博、工作升迁,甚至与幼儿园入园都有关联时,  相似文献   

8.
吴德生 《考试周刊》2008,(52):26-26
当前中小学生甚至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从课程设置到各类考试缺乏对汉字书写要求。我们要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识写好字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全民族的汉字书写水平。  相似文献   

9.
汉字简化的现实并不能导致或验证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的结论。自清末民初以来,颇多知名人士曾先后提出汉字改革的主张,有的甚至还提出应废除汉字,但并没有提高到"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的理论高度。汉字在发展中,繁化、简化两种趋向并存,但在文改前,繁化一直呈强势,简化一直呈弱势。汉字不仅是语言的载体,保存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它本身就是文化,蕴含着古文化的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汉字从起源、形成、成熟到成为如今规范的通行汉字,可以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和发展,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发展到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将文字统一为了小篆,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又经历了隶书然后发展为楷书,加上这期间出现的草书行书等字体。经过了这漫长的变迁过程,很多汉字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样子,有些古汉字甚至在现代已经消失。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发生了大的变化,还有一些汉字从古至今的变化不大,并一直在社会上盛行。本文为了了解从产生到现在字形字义变化不大,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大好的前景的"川"字的发展史,就从字形字义、用字情况、现行状况等方面入手,借用各种资料对"川"字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1.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中发现了大量秦简。这批秦简反映的是战国后期到秦始皇时期的历史,简文的内容广泛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本文通过分析云梦秦简探讨秦军事制度,认为秦国采取的是全民皆兵的服役制度;为了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秦统治者还采取农与战相结合的战术;为了完成帝国梦想,秦制定了系统的军队训练和严厉的军事刑罚;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实行了军功赐爵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汉语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最难学的,因为汉字不光表音还表义,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每个汉字都有很多种含义,变化多端。甚至同一个汉字的同一个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常说中国人学英语比外国人学汉语要容易得多。另外汉字从开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汉字经历了各种形式的改变或再造,  相似文献   

13.
技术和艺术有人喜欢汉字,想要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去。有人不喜欢汉字,想要对它进行改革,甚至要把它废除。为什么这两种相反的思想同时存在?客观的答案是:汉字本身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技术性”,另一方面是“艺术性”。重视技术性的人们成为汉字的“改革派”。重视艺术性的人们成为汉字的“国粹派”。  相似文献   

14.
里耶秦简属秦朝洞庭郡迁陵县官署遗留的行政档案文书。自出土以来,学界就里耶秦简行政档案文书的文本范式、签发日期、管理及处理、书写者、传送、缩略现象、语言文字、书法艺术等进行了专门研究,这在里耶秦简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的里耶秦简牍释文来看,里耶秦简还涉及秦代经济的诸多方面,但学界关注不够。里耶秦简经济文书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字和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字一样,都经过了由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而其他古文字在演变中有的因停止使用丧失了生命力,有的变成了拼音文字,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来文字取代。汉字则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汉字长寿的原因,让我们看到文化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而日趋成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字和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字一样,都经过了由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而其他古文字在演变中有的因停止使用丧失了生命力,有的变成了拼音文字,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来文字取代。汉字则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汉字长寿的原因,让我们看到文化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而日趋成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秦简报     
*小编辑亮相台*大家好!我是《秦简报》的小主编谭景磊。我的家乡里耶曾经出土了三万多枚战国秦简,欢迎你们来参观。希望你们喜欢里耶,也喜欢我们的《秦简报》。  相似文献   

18.
六批秦简共有量词47个,物量词系统完备,动量词系统已经萌芽。秦简量词研究改写了我们以前从传世文献量词研究中得出的诸多结论,具有历史词汇学价值。与甲金文相比,秦简量词在数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语法化也更进了一步。但量词与名词的搭配还不确定,其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尤其是“数·量·名”结构仅2见,反映了秦简量词发展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中《廿七年质日》、《卅四年质日》、《卅五年私质日》,论述其形制、内容、笔误和共同特点,与里耶秦简、周家台秦简等相关记录做了比较。经过总结其共性,结合较有代表性的汉代历谱简册,与里耶秦简、周家台三十号秦墓竹简比对后,就秦汉历谱简册形制、避秦始皇名讳、未注气、非实用历谱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我们认为,《岳麓书院秦简.壹》三年《质日》既非实用历谱,亦非日记,而是带有历谱格式的官员纪事册。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前期的国语运动中,鲁迅以一种对未来负责的积极态度,也加入到了汉字命运的讨论中。他认为字作为交际工具原是大众所创造,但后来却逐渐为士大夫所收揽独占,成为与大众无缘的东西。汉字已经成为民族发展甚至生存的桎梏,改革汉字,刻不容缓。汉字改革应该走拉丁化的道路。他的观点代表了当时汉字改革观点的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