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英语被动态与汉语被动句之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有语态语法范畴,故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en,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也就无所谓被动态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2.
《学周刊C版》2016,(25):243-244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现象,在英语中使用得非常普遍,由于西方英美语言文化的主要内涵就反映在被动语态中,因此掌握好英语的被动语态对学好英语至关重要。汉语善用主动语态,把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态特点,对学好这两种语言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3.
话题中心重心与语态选择梁爽英语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有很多句子单从结构上来看,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是可以随意转换的。按传统语法,上述主动句和被动句的结构、语法都正确,但在人们实际交流思想时是否可以任意选用一种形式呢?情况并非如此。究竟应该选...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形式。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个语法范畴,它是一种动词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示动词的主语与该动词所指动作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汉语的动词没有“语态”的语法范畴。汉语具有动词功能的词都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经过,都是主动形式。也就是说,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形式,在表达方式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汉语被动形式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高颖 《考试》2005,(11)
被动语态是中学英语重要的语法之一,也是高考重要的考点之一,学好被动语态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掌握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在概念上的区别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谓语动词为主动语态的句子叫主动句,谓语动词为被动语态的句子叫被动句。同一动作往往既可通过主动句又可通过被动句来表达,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意思基本相同。一般  相似文献   

6.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组成了英语的两种语态。主动语态用于主动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用于被动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主动语态的构成方式与动词时态相同,而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 过去分词构成,有人称,数,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的语态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语态中的主语是动作的施行者,被动语态中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学生在学习了被动语态后,往往很注意主动与被动形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传统英语语法中 ,语言学家将属于英语语法范畴的语态分为两种形式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若单纯从形式上给被动语态下的定义来看 ,被动语态所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 ,R·Quirk等人将之分为真被动、半被动和假被动三种类型。一般来说 ,具有直接宾语的主动句大都可转换为被动句 ,但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 ,情况却十分复杂 ,它们的相互转换受到动词、宾语、语义、语境和语体等的限制 ,就英语语态转换方面的限制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态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句,尤其是结构被动句;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较低,主要通过意义被动句来表达被动语态。造成这种语态使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语法、修辞、文体、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存在于语言系统内部。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动词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造成两种语言被动语态使用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顾红兵 《考试周刊》2011,(40):100-101
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其结构一般形式为"be+过去分词"。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不及物动词,形容词、介词词组及短语动词等却以主动的形式表示被动的含义,而众多的语法书对此论及也甚少,因此,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不好掌握。本文就对英语中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这一特殊语法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通过辨析被动语态的起源、基本内涵与实质,说明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地位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汉语中是否有被动句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和厘清,初步证实英语被动语态与汉语相关的句法现象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英语被动语态与汉语中一般意义上的"被动句"的差异很大,进而阐述了英语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及其根由,据此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中有许多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因此,在进行被动句的英译汉时,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能把所有的英语被动句都译成带有“被”字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被动句的异同进行分析。二者主要差异体现在英语被动句是通过谓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汉语则主要通过被动词来表达。在被动句的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英汉语言这种形式上的不对等,并给出符合表达习惯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克炎 《培训与研究》2005,22(4):118-120
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一个盲点。为了消除这个盲点,深入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就显得尤其重要。提出英语有“暗被动”,事实上汉语有更多的“暗被动”。频繁多元地强调汉语“暗被动”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让学习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条件反射的地步,盲点自然能够消除。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字表达客观化的手段之一 ,英语被动语态常见于英语新闻报道和科技文章中。如何按英语的表达习惯去理解原意 ,又怎样将它译成恰当的汉语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英语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译法。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17.
英语被动句形式单一,通过使用条件和表现形式上的对比分析,英语以带标记的被动句为主;而汉语则以较为复杂、多变,无标志的被动句居多。英汉被动语态的直译,英译汉时注意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加上被动词来表示被动含义,把汉译为英时,应注意主语、动词间的关系。英汉被动语态的意译,在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英语中的被动句翻译成主动形式的汉语。汉译英时要采用各种方式特别强调接受动作人或物的重要性。为提高英汉互译中被动语态的翻译工作,注意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及出现歧义和词根变化的特殊翻译。  相似文献   

18.
从语态方面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几种类型和译法。  相似文献   

19.
英汉被动句中存在的普遍倾向性是主语均为受事;存在的主要差异是前者的片语结构规则为动词中心词中位,后者的片语结构规则为动词中心词中位或后位。英汉中动态存在的普遍倾向性是在结构上部分相似;参数差异是前者的受事所受制约较多,后者的受事所受制约较少。英汉被动动词句在结构上与功能方面存在着普遍倾向性。否定词与情态动词皆置于"被"字之前、中动态与被动动词句里的双名词结构乃是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被动语态结构,但在被动语态的应用上却不尽相同。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句用得十分广泛,且往往带有明显的被动标记,而在汉语中则不然。因此,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很少译成被动句。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要译成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其他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