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根据黄芩在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确定其适宜密度,经试验证明密度为7万株/亩的黄芩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较其他四个处理更适合大田推广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黄芩在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确定其适宜密度,经试验证明密度为7万株/亩的黄芩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较其他四个处理更适合大田推广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质量分数氯化镉胁迫对土培下大豆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大豆幼苗的株高、叶长、叶宽、根长、干重、鲜重、耐性指数以及叶绿素质量分数均随氯化镉质量分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氯化镉会抑制大豆幼苗的株高、叶长、叶宽、根长的生长,其中,株高和根长对氯化镉的胁迫更为敏感。100 mg·kg-1氯化镉处理的大豆幼苗的耐性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第14、21、28 d大豆幼苗的耐性指数分别为42.6%、35.9%、34.4%。不同质量分数氯化镉处理后,大豆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当氯化镉质量分数为100 mg·kg-1时,降低幅度最大。重金属镉进入土壤后,影响大豆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同造林密度(2500株/hm2、3300株/hm2、4400株/hm2、6600株/hm2)杂种落叶松的凋落物及其分解速率进行研究,得出: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的年凋落量及其分解速率都有显著影响,年凋落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枯枝落叶的分解周期越长,最长超过17年(2500株/hm2),最短只有13年(6600株/hm2),在改变林内微生境后,2500株/hm2林分的分解周转期最短,只需不到9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大豆盆栽的方法,以大豆品种垦四为实验材料,选用不同配方的肥料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为处理,在常规日照和水分条件下,对比不同处理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有不同比例化肥和有机肥处理的大豆幼苗比仅用化肥处理的大豆幼苗平均株高和叶面积分别高13%和8%;加有适当浓度烯效唑的植株最高的达到29.78cm,叶面积最高达15.05cm2,平均值分别高于对照8%和24%。  相似文献   

6.
以10a生红皮云杉为研究对象,对三种造林密度红皮云杉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调查并分析,得出:1.5m×2m造林密度无论是树高(0.975m)还是地径(21.61mm)均好于1.5m×1.5m、1m×2m模式,建议红皮云杉在生产造林时采用1.5m×2m的密度模式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石楠进行不同土壤类型、苗木生长与时间的生长关系及苗木密度与苗木质量的关系试验对比,掌握石楠育苗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石楠育苗在江川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均适应;播种时间以1~2月为宜;地苗培育密度以300~500株/m2最好,超过500株/m2时,苗木高径比差异显著,苗木质量明显降低;地苗移袋时间以播种后120~150天(5~7月)为宜.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造落叶松工业原料林,初植密度3300~4400株/hm2,20年后进行主伐(中间不进行间伐),公顷蓄积可达158m3。而落叶松丰产林40年主伐时(包括多次间伐)公顷蓄积为316m3,正好是工业原料林的2倍。对两个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说明,营造1hm2落叶松工业原料林20年主伐,扣除投入(含税金)和投资利息,年利润是丰产林的3.36倍。  相似文献   

9.
正交优化设计在黑大豆夏播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上采用密度、播期、施肥量和NPK配比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施肥量是影响夏播黑大豆生育性状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对黑大豆产量影响强度大小的顺序是:播期>施肥量>密度>NPK配比;黑大豆夏播高产栽培措施的最佳组合为密度12000-15000株/667m2、播期6/5、施肥量30-40kg/667m2、NPK配比2:3:2。  相似文献   

10.
本次研究中,共调查到杂草36种,分属18个科,其中优势杂草9种,主要杂草群落3个,杂草平均密度77.5株/m2,最大密度253.8株。m2。7月初杂草达出苗高峰,7月20日前后出草达最高值。土壤处理剂与茎叶处理剂搭配施药的综合除草效果最好,改善田间环境、药液中加入附着剂以及适时用药等有利于提高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是影响植物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关键因素。本试验对正常生长的大豆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三个生理参数,以及四种主要酶基因的表达量测定,最后发现NDH、PGR5、PTOX三种酶基因表达量分别是增加、降低、降低的趋势。经过水分胁迫处理的大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值的范围明显低于正常生长的植株。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空育131、垦稻12不同插秧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第三积温带地区空育131以30cm×13cm,垦稻12以30cm×(16.5-20)cm的插秧密度较好,可节省秧苗30%~50%,增收12~42元/667m2。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是评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体比油菜地高出61.5%~82.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8.90g/kg)苔草(8.84g/kg)酸模(5.84g/kg),芦苇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化幅度小于苔草和酸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出芦苇(7.92 kg/m2)苔草(7.42 kg/m2)酸模(5.01 kg/m2)。结果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唐菖蒲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周径10~12cm的种球,以密度为30~40个/m~2的切花品质最好,密度为50~70个/m~2的切花品质次之,且两种栽培密度的花穗长度、小花数、花径大小未达到显著水平.栽植密度在80~100个/m~2,植株较细弱,容易出现"盲花"现象,切花品质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切花品质与产量,确定天水市冬春季唐菖蒲的适宜栽培密度为50~70个/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两个大豆品种黑农41、绥农14的不同施肥处理,创造具有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群体,进而分析了不同群体的结构及生理特征。通过试验认为,光合速率的增加是大豆植株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在试验范围内随施肥量的增加产量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大豆中最具医疗价值的活性成分--大豆异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微量物质 ,也是大豆中最有营养和医疗价值的活性成分 ,具有弱的雌激素作用 ,对心血管疾病和早老性痴呆症具有确切的预防作用 ,也是预防癌症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和白桦(Betula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为研究对象,应用加拿大UBC大学森林生态学家Kimmins J B教授主持开发的FOREXAST模型,采用标准地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将调查整理的数据输入模型中,模拟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初植密度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混交林在300年、六个轮伐期内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较好立地条件碳储量优于中等立地条件碳储量优于较差立地条件碳储量。在较好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的林分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积累碳储量最高,初植密度为5000株/hm2所积累的碳储量最低;中等立地条件下,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为初植密度3600株/hm2略低于2500株/hm2混交林,高于其它三种混交林分,在较差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5000株/hm2的林分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积累碳储量最高。此外,混交林净生产力和年均固碳量在较好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基于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采用WOA98海水温度及盐度模型,计算了多层海水密度变化引起的海面高变化。结果表明,海水密度变化是引起季节性海面高变化的重要因素。另外,在考虑和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的情况下,估算了海面异常引起上海GPS测站位移和地球重力场位系数J2 的变化。表明,在研究许多地球动力学问题时,扣除海水密度变化引起的海面高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采用0.1%秋水仙素溶液、0.002 moI/L的8-羟基喹啉溶液、对二氯苯饱和溶液、0.1%秋水仙素溶液和0.002 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混合液(V:V=1:1)、0.1%秋水仙素溶液和对二氯苯饱和溶液混合处理液(V:V=1:1)对大豆根尖进行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各种预处理方法有丝分裂指数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0.43%、0.41%、4.45%、1.07%、0.83%,其中提高最明显的是用对二氯苯处理的.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以看出,对二氯苯处理的与其他各预处理方法的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第四周到第六周,海兰白羽蛋鸡雏320只,按照实验设计随机分64组,每组5只鸡。它们被饲养在30只/m~2 ,40只/m~2 ,50只/m~2 ,60只/m~2 四个不同的饲养密度条件下。观察鸡只的啄羽行为、采食行为、趴卧行为、修饰行为、寻食行为、饮水行为、站立行为和走动行为。研究发现饲养密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的影响很大。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育雏期蛋鸡的啄羽、趴卧、饮水和站立行为逐渐增加;采食、修饰、寻食和走动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