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Show     
《初中生》2008,(Z4)
下课铃声一响,戏剧表演就开始了。一声惨叫拉开了序幕。这样高分贝的音量一听就知道是鼎鼎大名的"害人精"制造出来的。她又在恶作剧了,现在正缠着要人背她。不背呢,她就点人家的"笑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的表演者具有"行当"和"人物"双重身份,他们都是功能性的演述者.演述者在剧情之外为"行当",在剧情之内为"人物".演述者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根据剧场交流的需要转换演述身份,通过"行当"念"上场诗"和剧名、"人物"的"背供"和巧设"内云"、"外呈答云"等形式,与剧场观众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当下的审美交流,使舞台表演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互补、不即不离、演戏与游戏交融一体的审美关系.演述者身份的转换即意味着剧场交流语境和剧情演述时空的转换.元杂剧是一种"无墙之戏".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20,(3):92-95
高师钢琴教学一贯注重"技能训练"与"表演实践"两方面的实施策略,这种施教的本质是基于学科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基于音乐表演实践的经验,虽然高师钢琴教育一直秉持培养"一技多能"的音乐教学实用型人才的主观愿望,但成效却不尽人意。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观察,这种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动作技能的习得与运用,非常适合钢琴表演实践专业的培养方法,但却不完全适合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既能演奏又具备教育教学技术与能力的音乐(或钢琴教育)师资的复合型人才的终极目标。因此,本文引入现代心理学的认知心理学成果,对此问题进行反思与探讨,寻求更适合高师钢琴教育本质特征的策略,以提升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何谓背诵?背诵具体是指两部分——"背"和"诵"。"背"是指不看原文完全凭记忆记住全部内容;"诵"是指结合原文所要表达的感情,用作者想要达到的情绪神态来复现文章,所以背诵的意思就是完全凭记忆,用作者想要达到  相似文献   

5.
曾安雄 《新高考》2009,(2):32-34
利用均值(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利用均值不等式所需的条件可概括为"一正、二定、三相等".当这些条件不完全具备时,就需要一定的技巧,特别是凑"定和"或"定积"的技巧,使其具备.下面谈谈常见的凑"定和"或"定积"的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受了京剧的熏陶吧,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吧。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和小朋友一起表演课文中的某一个情节,或者和同学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一个小品。使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戏剧化了”(李伯棠语)。下面一个教学环节,就是一个语文教学生活化、戏剧化的生动的范例。这个教学环节的内涵非常丰富,耐人寻味。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诗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生背)师:我女儿真能干,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相似文献   

7.
快乐的活动     
5月17日晴今天,我们英语学校在卧牛山公园举行活动。活动开始了,同学们就表演节目。我背了一个英语故事,背完后老师发给我一个礼物,后来很多表演的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接着,我们玩游戏,大家玩了"抱树"、拔河和击鼓传花。我最喜欢的是击鼓传花,就是小朋友互相传递老师手里的彩带,老师喊"停",手里拿着彩带的人就要上去自我介绍。彩带就像一颗随  相似文献   

8.
某次《湖心亭看雪》开课活动中,领导的一句"文言文啊,不就是读读背背吗?"引起了笔者深思:(1)《湖心亭看雪》不是"读读背背";(2)文言文教学也不是"读读背背";(3)"读读背背"问题背后的原因,除了客观上其文字艰深远离社会现实之外,主要与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关。近年,叶开《对抗语文》掷地有声,叶圣陶、丰子恺《开明国语课本》重出江湖,笔者以为:文言文教学也是该到破除坚冰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学完了古诗《寻隐者不遇》。这时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道练习题 :我会  这道诗(1 )读  (2 )背  (3 )默写  (4 )画  (5 )表演(题目一出 ,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几分钟后 ,同学们跃跃欲试 )生 :我会背这首诗。(这位学生摇头晃脑地背诵并读出了古诗的节奏和语气 )师 :背得好 !读出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 ,在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 ,最后惘然若失的感情变化。评 :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效果会不会更好些 ?生 :我会默写这首诗师 :把你写的给大家看看。(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屏幕上展示 ,结果这位学生把“遇”写成了“偶”…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天上晚自习第二节课的时候,班级学生集体溜到操场跳皮筋、打篮球去了。我追到操场,看着他们在运动场上的状态和在教室里完全不一样:女生笑意盈盈的,男生生龙活虎的。一学生跑过来哀求我:"让我们玩一会儿吧。"我的心瞬间柔软了,我回到教学楼,面对篮球场上的欢声笑语,真是感慨万千,索性记录下来,安慰一下自己混乱的内心。记得鲁迅在《风筝》一文中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如今,为师者都做了什么?为他们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清宫在清末盛演三国戏,除了其政治军事价值、“关羽崇拜”的政治凝聚力、皇族对戏曲的喜爱及三国戏自身的丰厚积累等外部原因,更在于昆、京剧种特色的差异以及花雅之争中花胜于雅的结果。综合戏曲史、接受史和清宫演剧史来看,清末盛行三国戏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与戏曲发展演变史息息相关,与京剧剧种特色和演员个人才华有关,是民间观剧时尚、欣赏口味的变化在宫庭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12.
元代的水浒杂剧把南宋以来口头传说中的梁山泊英雄故事搬上舞台,这其中以写李逵故事的戏最多。现存元杂剧中的几个李逵形象都有一种趋同且异于其它时代其它体裁的形象特征,通过这个形象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人文和审美方面的需求,具有强烈的人文关照指向。  相似文献   

13.
古代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十六国北朝时期集中出现的一批古剧,促进了唐代古剧的繁荣,形成了以参军戏为标志的主流艺术,从而加快了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为古代戏曲的正式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艺术贡献.十六国北朝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古剧艺术的集中兴起,得力于各民族文化融合这一历史契机,仅靠中原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只能限制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  相似文献   

14.
晚明吴越风俗与戏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吴越地区的戏剧演出与戏曲创作一样 ,都因文人的参与而呈现出繁盛景象。这一地区的市民文人 ,在民俗节日的娱乐活动中展开戏剧传播 ,扩大了戏剧的影响。他们面向民众组织戏剧演出 ,展示艺术才情 ,影响戏曲的创作、表演和欣赏 ,进而使文人戏剧成为风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是一出纯粹印度式的戏剧,它标志着古典梵剧的高度成熟。同时,对中国古代戏曲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文章以《沙恭达罗》的中文译本——卢前先生所译的《孔雀女》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译本的分析,简要探讨了印度古典戏剧对中国戏曲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常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作比较研究,但由于汤显祖写的是配乐演唱的戏曲,而莎士比亚写的是纯为对白的话剧,两人的作品不属于同一种艺术样式,因此两的比较似仍欠全面妥贴,笔认为将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这两种配乐演唱的舞台剧作比较则更为恰当,故拟将两部歌颂爱情的名作:汤显祖的《牡丹亭》与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作一番比较研究,从作品产生的时代及主题思想,戏剧情节,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进而指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点,藉此为中西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7.
明中叶,在文坛和思想界,几乎同时出现了以前七子为首的文学复古运动和王守仁的"阳明心学",代表了当时"张扬主体、反理倡情"进步思潮的两种表现形态,他们在复兴古学的口号下,对文学和哲学进行了新变,成为明代最受学界瞩目的现象。在此后的一百年中,彼此发展几经起伏,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和衷共济、并驾齐驱、改弦易辙几个阶段,呈现为一种错综复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中多有涉及佛教因素的剧作,其佛教世俗化的倾向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在元杂剧中佛教僧众多呈现出世俗化面貌,世俗场景大量侵入佛教圣地,佛教成为满足俗人俗愿的精神寄托,这与元杂剧自身是一种世俗化的俗文学和元代佛教自觉向世俗化转变息息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俗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线路惊奇的一致,说明元杂剧中佛教的世俗化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在现存的150多种全本元杂剧中,反映婚恋题材的杂剧占了近1/3.这些婚恋剧有一个较为固定且与元代婚恋事实相悖的理想模式:富有才情的落魄书生都能婚姻美满,仕途顺畅.仕宦无望的元代文人意在借此模式来对失意的人生进行虚妄的设计,以弥补生活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考古材料揭示了先秦古井的开凿技术与管理水平。井是人们日常饮食生活所必需,井水用于饮用,用于农业灌溉。古井用于“市井”之称,用于地名或人名之称,用于军事生活。不仅如此,古井还用于精神生活,或是理想生活的寄托,或被赋予悲凉与神秘色彩,赋予宗教祭祀色彩,发挥着特定的比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