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EGFP基因转染修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可行性。方法:用增强型荧光绿色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作为报告基因,以脂质体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转染结果、表达情况及对靶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证实:成功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现了基因转染。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长期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直接作为基因靶细胞,建立稳定表达E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做标记的MSCs细胞的移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及分离、培养的方法,在适宜的微环境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诱导分化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化学沉积的纳米结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粘附行为的影响。创新点:首次观察电化学沉积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早期粘附行为,并对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方法:纯钛表面经过喷砂和双重酸处理,形成多孔粗糙结构。用电化学方法在其粗糙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HA)和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Sr-HA)。用贴壁法将4周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进行原代培养后将细胞接种到多孔纯钛,HA和Sr-HA表面培养1、6和24小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的形貌特点。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标记细胞骨架,Hoechst 33258进行细胞核染色,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进行拍照后使用Image J进行细胞的计数和图形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测定24、48和72小时不同实验组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FAK、vinculin、integrin β1和integrin β3的基因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SEM观察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种表面都能正常黏附、生长和增殖。在Sr-HA组表面,细胞粘附、细胞活力和细胞骨架的铺展都较粗糙表面组和HA组有较显著的提高。RT-q PCR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点Sr-HA组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FAK、vinculin、integrin β1和integrin β3的基因表达与粗糙组有显著性差异,且在24小时后与HA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掺锶羟基磷灰石纳米涂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纯钛表面的早期粘附。  相似文献   

4.
目的:已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它们在增强卵巢癌化疗耐药能力中的具体作用。创新点: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释放微小RNA(micro RNA)影响卵巢癌化疗耐药能力,并确定了介导此作用的micro RNA分子和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以微阵列方法分析其中microRNA表达谱。针对所获高表达microRNA,分析它(们)对细胞内糖酵解及相关化疗耐药行为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查找所获microRNA的靶基因,分析信号作用机制。纳入59名卵巢癌患者,以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方法考察所获microRNA分子表达程度的临床预后意义。结论:迁移至卵巢癌组织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mi R-1180分子。MiR-1180分子进入癌细胞后,识别并下调SFRP1蛋白(分泌型Wnt受体,起信号抑制作用),由此提高Wnt通路活性。活化后的Wnt信号通路可增强癌细胞内糖酵解水平(即Warburg效应),从而引起糖酵解依赖性化疗耐药行为。  相似文献   

5.
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于心肌细胞凋亡应用,以及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的方式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Bax基因蛋白的表达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调控Bcl-2、Bax的基因表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与发展,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则可以通过自身诱导分化的特性有效的调控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使损伤后的心肌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认为骨髓中存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体内实验证明其不但能分化成骨、软骨、脂肪等中胚层起源的细胞,而且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外胚层起源细胞.本文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认为骨髓中存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体内实验证明其不但能分化成骨、软骨、脂肪等中胚层起源的细胞,而且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外胚层起源细胞.本文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鼠大脑皮层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培养的两种方法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分别取孕14~16d的昆明小鼠胚胎脑皮质并用细胞球悬浮培养和单层贴壁培养两种方法进行体外培养,用光学显微镜观察NSCs的生长情况,并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NSCs特异性抗原的表达,经过血清对NSCs分化诱导后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检测.结果:①培养出来的细胞可以扩增生长;②这两种方法分别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球和单层神经干细胞经抗巢蛋白免疫细胞染色均呈阳性;③两种培养方法培养出的NSCs经诱导分化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微管相关蛋白-2、神经胶质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球培养和单层贴壁两种培养技术,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NSCs.  相似文献   

9.
正传闻:中源协和控股子公司申报的"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培养液及诱导方法和用途"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专利证书。记者求证:记者多次致电公司证券部,无人接听。中源协和(600645)是A股唯一一家干细胞概念上市公司,目前传闻其控股子公司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申报的"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培养液及诱导方法和用途"已由国家知识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脐血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比较试验中,以马铃薯、豆腐水、棉子饼、玉术、萝卜为主要原料,分别配制成五种液体培养基,深层培养金针菇菌丝体.试验结果表明.五种培养基都可以用于金针菇的探层培养,其中豆腐水配制的培养基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类干细胞。MSC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一部分,构成了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MSC与造血作用的关系及其机理,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孙自敏带着我走到层流洁净病房的大玻璃门外,隔着3道玻璃幕墙,指着最里面的4间单人病房说:"我们的自体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就在这里进行,里面可同时容纳4个移植病人.这项技术开展起来,白血病人可有救了!"  相似文献   

14.
许多慢性肝病发展到终末阶段形成肝纤维化进而转变成肝硬化,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供体缺乏、免疫排斥和治疗费用昂贵等诸多缺陷,这种疗法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途径。近些年细胞治疗研究火热,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来源广泛、可定向迁移和多向分化的治疗载体,在肝纤维化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现状进行归纳,并对其可行性、局限性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主要完成人员:潘兴华、庞荣清、阮光萍、朱向情、蔡学敏等主要完成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该项目主要内容和创新点:1.发明了6种天然活性物质诱导细胞分化专利技术,创建了一种新型诱导性干细胞制备技术;2.建立了8种临床级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产品制备技术体系及规范;3.创制了1种标准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经皮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12例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体外培养经皮移植自体MSCs治疗。结果:9例获得了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5个月(4~7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骨痂形成。骨折愈合率为75%(9/12)。结论:体外培养经皮移植自体MSCs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作用及多向分化潜能,并且来源充足、可避免伦理学争议的优点,使其有望成为种子细胞,应用于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通过体内外诱导等方法已能实现MSCs的扩增和定向分化,本文对MSC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对今后MSCs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体大鼠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体外培养,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传代扩增,对分离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的检测.结果:取得较高纯度的成体大鼠骨髓MSCs,并保持细胞的活性;成体大鼠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中为贴壁生长的单个核球形细胞,培养3~4d后开始大量增殖,并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增殖集群,对分离后所获得的细胞进行AKP染色为强阳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MSCs,是实用、便捷和可行的方法.并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殖,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集落,可以成为进一步进行细胞扩增或其他实际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胶质瘤是颅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虽然临床上可以用"手术+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但由于其浸润性,对化疗药物的低敏感性等原因,常在治疗后复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中的一员,具有增殖能力强、分化潜能大、免疫原性低及采集方便等优点,其趋化性更使MSC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理想工具。本文对干细胞治疗胶质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着重阐述了MSC的旁分泌途径作用及作为基因载体导入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溶瘤病毒等其他治疗基因的生物功能,以期对进一步的治疗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筛选差异基因,获得控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及神经发育的中心基因,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中获得芯片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和中心基因分析。结论:通过分析,初步推测Nrcam、Sema3a、Mapk8、Dlg4、Slit1、Creb1、Ntrk2、Cntn2和Pax6等中心基因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Dcx、Nrcam、Sema3a、Cntn2、Slit1、Ephb1和Pax6等中心基因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Fgf2、Tgfβ1、Vegfa、Serpine1、Il6和Stat1等中心基因在抑制神经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