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对1263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以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特征.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概念在性别、年级方面差异不显著,专业方面大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明显差异.体育对促进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金梅 《教育探索》2008,(8):123-124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是:科学地设定体育教学目标;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建健康的教育环境;加强体育教师的人格、德行修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体育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本文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全国部分高校的1263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非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出现了心理耗竭现象。大学二年级男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研究显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应增加体育课时,丰富参与形式,尤其针对大学二年级男学生。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模式应优化课程设置,着重解决术科课程过于集中问题。大学辅导员应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合理安排心理辅导,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琼 《考试周刊》2009,(16):183-185
本文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量表(SCT)》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市某民办高校152名专科大学生进行了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年级差异显著;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生其自我概念、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性因子与自我概念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经济情况,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李雅丽 《考试周刊》2014,(41):100-100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扫除其心理障碍。本文针对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的成因进行分析,针对其不同表现形式,提出扫除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的不同手段和方法,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校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指出了体育运动对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以促进在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原龙虎 《文教资料》2006,(25):163-164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心理健康标准出发,论述了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了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确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参与和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初步探讨体育运动对性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552名,进行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性认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性态度情况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体育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本文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全国部分高校的1263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非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出现了心理耗竭现象。大学二年级男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研究显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应增加体育课时,丰富参与形式,尤其针对大学二年级男学生。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模式应优化课程设置,着重解决术科课程过于集中问题。大学辅导员应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合理安排心理辅导,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对体育运动队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体育运动队队员与普通学生一样有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作用;体育运动队学生较之非体育运动队学生在应对方式更多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轻度和中度异常的分别为6.25%、0.89%;被测的9项因子分均值与全国常模相比较,"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三个因子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5)。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对完善人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了解专业与非专业心理学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法,运用SCL-90量表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广中医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心理专业学生;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大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专业心理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根本性作用,而学习简单心理知识仅能辅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有针对性地运用有氧体育运动能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南华大学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及忍耐性较差。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干预后,发现南华大学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人的心理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具有多变性特点,其提高只能说明是近一段时间的心理水平,而不能代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想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彻底改善,就必须建立长效的干预机制和更加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体育专业各运动队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对照组)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追踪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各项体育运动技术训练对操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运动专项的训练所起的作用不同.并提出要在加强体育运动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体操、篮球、排球、武术等运动技术训练,促进学生和运动员各项操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能改善现状,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能改善现状,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前后的体育教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中学的体育教学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学教学工作体系有了转变,领导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及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加深,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欢和参与等都有所改善,但是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及体育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影响发展,并未达到理想化,最后并提出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措施,重视科学规划,改善不均衡的局面;加强中学生及教师们运动意识,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加强阳光体育建设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高新科技队伍的健康水平和科技效益.长期以来人们把身心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长期忽视.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状况,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及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利用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