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段琴琴 《文教资料》2014,(29):84-86
萧红是一位自传型作家,对她来说,童年体验是追溯一生的重要途径。她在童年回忆中得到情感宣泄,得到心灵慰籍,从童年体验审视自己一生对爱的追寻,儿时形成的世界观极大的影响了她今后的创作。亲情的冷漠,人们的麻木,亲情和社会关怀的缺失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在她的创作中不经意地流露出内心对亲情和社会关怀的缺失性补偿。  相似文献   

2.
铁凝是一位很有创作个性的女作家,今年才33岁,从其艺术才华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看,她有着无穷的艺术创作潜能,时代、际遇以及她个人的自我追求、自我造就将使其创作达到怎样的境界,现在很难预料。她1988年的长篇《玫瑰门》就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这里论及的是她在此之前的小说创作。尽管这期间还没有写过长篇,但她善于观察生活、思索人生,现实生活的引力,感情直觉的敏捷,再加上扎实的艺术功力,造就了她创作上多初野的题材开拓,用自己的心灵唱出了与众不同的歌,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显示了鲜明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  相似文献   

3.
那逊兰保是清代蒙古族文学史上有整部诗集并流传至今的第一位女诗人。她的写作才华与艺术成就足以与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相媲美,被后人尊称为蒙古族的“易安居士”。那逊兰保作为清代蒙古族汉文女诗人,其家庭、民族、性别因素对她的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对那逊兰保及其作品的研究,首先必须通过对她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的分析去挖掘其创作思想和创作心理,这样才能诠释她特有的写作心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萧红是最为不幸也是最有才华的女性之一。她一生颠沛流离,死于兵荒马乱,年仅三十一岁。她用异乎寻常的审美感受力和超逸不羁的艺术才情,关注在痛苦和不幸的现实中普通女性难以言说的内心痛苦和精神抗争。面对传统和现实的双重压力,她用艺术为自己和其他不幸的女性唱起挽歌,在艺术的世界中回归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在繁漪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艺术才华的独特光辉。她既是悲剧的承担者,也是悲剧的制造者人性本身的矛盾,在她身上激烈地存在着人性与社会道德秩序和理性法则之间的尖锐冲突。  相似文献   

6.
单立勋 《现代语文》2009,(11):68-70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她对《红楼梦》的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一块重要基石,也在内心纠结成一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红楼梦情结,这种情结影响张爱玲的生活、创作和研究。本文通过解析张爱玲红楼梦情结产生的原因和在其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更进一步挖掘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位富有才华的现代女性作家,她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饱受着凄凉与寂寞,她的许多小说的素材都来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其创作情节大多是她悲剧人生的写照和体现。本文剖析了萧红的悲剧人格和小说的悲剧意蕴,同时分析了萧红独具蕴味的文体风格,以充分认识这一悲剧并富有才华的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8.
青年陈毅的文艺主张大致可以概括为平民价值和艺术价值两个方面。在陈毅眼里,平民价值体现在关怀民瘼的创作精神和用口语书写情感两个角度;而艺术价值则体现在真实性和气宇两个角度。要实现这两种价值取向,作家必须要有广博的同情、透辟的观察和表现的技术修养的功夫,还要长期的创作实践。总之,两种价值取向分工明确但又紧密结合,不仅奠定中年陈毅文艺观念的成熟,而且展现了陈毅个人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创作才华和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人的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作家中,林斤澜同志近几年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新探索,引人注目。 林斤澜同志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写作,由于他在艺术上的独特追求,他的作品日益成熟,到六十年代初,他已经是读者所熟悉的一位有才华、有成绩的作家了。经过“十年动乱”,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林斤澜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了种种磨难。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经历的丰富,他的思想更加成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受更加深刻,从而引起  相似文献   

10.
论德拉布尔小说《磨砺》中艺术与现实的分离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一直是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英国当代知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她的小说《磨砺》中以艺术的方式对这一关系作了一个巧妙的回答。女主人公罗萨蒙德在她孕育之前脱离社会,躲在艺术的"象牙塔"里,是一个分裂的自我,象征艺术与现实的分离;孕育之后,她不得不与医生、护士及其他病人交往而结束了封闭的"象牙塔"生活走向现实,从分裂的自我走向完整的自我,完成了精神救赎,表现了艺术与现实的融合。德拉布尔在该部作品中以艺术的想象力给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也体现出她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观。  相似文献   

11.
周婉如是晚清黔西北有名的女诗人,她才华横溢、心怀壮志,有着当时闺阁中人所不及的胸怀和气质。但诗人生不逢时,那个时代没有给一个女性提供驰骋壮志的机会,她只能郁郁地在闺阁中终老一生。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造成了周婉如的人生悲剧,体现在她的诗歌中,就表现出身束闺阁、功业难成和知音难寻、青春易逝所产生的悲愤和忧愁,虽然她的诗歌中也有一定的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但并没有起到消解的作用,反而使她的悲剧意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狄金森在其隐退的人生中,以养花和写诗标识自身的存在,在其园艺与诗艺世界里,通过扮演男、女两种社会性别角色,追求由双性和谐内驱力所创造的艺术人生.本文以狄金森消解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策略为基点,从性别诗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园艺人生和诗歌生涯中富于个性的精神追求,揭示其作为一名女性,聪颖地超越时代的局限性,用双性和谐的写作策略,发挥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人生内涵.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小说中,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她从自己生命体验出发,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命之真、生命之理的书写和思索。"生命"是迟子建创作的全部基石,她以温情之笔书写生命,传达"温暖"和"爱意"的生命本质,描述刚柔相济的生命形式,其终极指归是对"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的追求。迟子建在其创作中融注生命美学意识,汇成了其独特的生命美学观,是其特立独行于当代文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论艾米莉·勃朗特的性格及其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艾米莉·勃朗特的身世、父母、处地环境、人文环境和宗教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并阐述其文学创作的成功与其坎坷的生活和独特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才华绝代的奇女子,是宋代词坛上一大家。其词无论是写前期日常生活、爱情婚姻,还是写后期飘泊零落都表现出非比寻常的淑女情怀,反映出一个文化女性悠闲风雅而又心系家国的人生志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妇女“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决定了妇女一生被监护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其监护人由父到夫再到子,看似一直在变化,但却始终逃不开男权社会之压制。由此引发在父女、夫妇之间男权绝对至上,而母子之间男权则相对至上。由父权引申出来的亲权与男权发生妥协与协调。故而保证了妇女一生监护的完整性。同时使子对母的监护与传统孝道两全。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一生是寂寞的,寂寞既是她的气质,也是她的诠释。萧红的寂寞意识决定了她的小说精神特征:童年母题、女性视角、生命主题。本文拟从这三方面来探讨萧红的寂寞意识与其小说精神特征的内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拥有多重身份:她是父母不幸婚姻的见证者,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是智障儿童的母亲,是通晓中西文化却不被任何一方所接受的文化边缘人。这种多重身份无不例外的将赛珍珠置于一个令人尴尬的边缘人状态。作为一个边缘人,她关心同样处在社会边缘地位的人们———女人、儿童和包括中国、日本等在内的处于弱势地位的亚洲国家的人们。女性文学作品的创作,寄予了她对女性的同情与期望;儿童文学的创作,表明她对儿童的关心与厚爱;东西文化交流题材的写作,折射出她对中西文化平等对话的渴望。一切为了边缘人,为了边缘人的一切,是赛珍珠文学创作动因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重在从李清照词的成就出发,从历经生活境遇、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之后,感悟李清照词前后时期创作风格的变化,感悟一代才女在曲折的人生旅途中,因为世事变迁,而终成就文坛婉约词宗的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