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受身份、时空、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关心动机生成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逐一梳理影响因素,帮助学生发现、感受、体验、欣赏关心道德智慧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之美和人格之美,在成长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教育的美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化学的自然美、和谐美和创造美三个方面,简述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美育的渗透,引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热爱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造福人类的美好事业。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观舞记》正是对学生进文化感染、审美熏陶的最好例子。它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大量排、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美好的视觉形象转化为美好的语言形象,动而鲜明地表现了异国的文化风情。教学中,宜将朗读与想象分融合,在读中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积累美,思考美、延伸。进而得到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品位,培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由第一节领启,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我在设计教学时,注重从整体出发,适时点拨,利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发现美、品味美、体验美,再去创造美,激发对自然的喜爱,真正做到“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一、低碳课堂1——从寻求中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 罗丹也曾精辟地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指导学生去寻找、发现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废弃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之前要让学生深刻认识环保是关系到地球和全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使之明白从手中扔出的生活废品都有着再利用的价值。从而鼓励他们去收集并大胆地进行自由创造,成功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7.
美文需美读,在美的体验中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学贾平凹的散文《月迹》,通过对审美意象的深入品析,从纯美的意境、精美的语言、美好的情感中,引导学生循迹赏月,真切体验"月"的特殊的美学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关联生活经验与文本阅读,关联课堂学习与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探骊得珠,获得文学审美阅读的愉快体验。  相似文献   

8.
戚辉 《语文天地》2014,(1):69-7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发现美、感知美。同时,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对审美体验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想象美、体验美、鉴赏美、理解美继而创造美和表现美。  相似文献   

9.
1前言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语言艺术美的因素,教师若能在教学中进行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所以说美是音乐的灵魂,而音乐课就是向学生诠释美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中蕴含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袁海红 《现代语文》2013,(11):55-56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与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美好情感的承载体之一,是诗人美好情感自然流露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引导学生体验古典诗词的情感美、艺术形象美等,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品位和审美层次,丰富学生的美好情感,继之构建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的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肖丽娟 《四川教育》2022,(10):30-32
蕴含文字文化之美、多元融合之美、学生成长之美的汇美语文,旨在为每个学生描绘美好的未来。为此,教师要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之美;要打破学科界限,在情思飞扬中演绎融合之美;要回归生活,在实践体验中追寻成长之美。在汇美语文的世界里,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在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中绘就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的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与描述,理解与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音乐给人美的享受,可以丰富人的情感,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对于学生来说,审美教育同样是音乐课的核心追求。一、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本质而言,音乐教学并非让学生将来成为艺术家,而是引导孩子在音乐教学中,去发现美、欣赏美、认识美,从而塑造美好的品格。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没有完善,因此,音乐教学不在于学生唱得多好,而在于用艺术的音乐手段,去引领孩子从中体验到音乐的美,为形成正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美,学会体验美。这样的教学是在美的环境之中展开的,通过师生间美的语言交流体验美的内涵,在体验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人的发展,要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捕捉生活中快乐的瞬间,感受世界万物的自然之美,加上自己的创造之美,带给自己也带给他人美的体验、美的氛围,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