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置式是一种容量较大的句法构造,在现代汉语中,处置句一般用介词性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前,具有表示处置的意义。在近代汉语中,处王句常用的介词性动词有“将”和“把”两种,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把”字式处置句。“把”字式处置句在唐朝已经出现,这一时期的把字式处置句有“把+宾语+动词”以及“把+宾语1+当作/看作/唤作作+宾语2”这两种结构,其中第二种结构里,宾语1和宾语2实际上指同一事物;宋元时期把字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动词前出现副词,动词后出现补语及宾语。且副词、补语及宾语,可以是十分复杂的构造。明朝以后,“把”字式处置式已经成熟,但与现代汉语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句式,也叫判断句,是由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的宾语组成的动宾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在“是”字句里,动词“是”和宾语没有直接的语义搭配关系,“是”的作用是表示判断的性质,联结主语和宾语,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具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例如:(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2)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诗经》中“维”字用法作了穷究性考察。在论述过程中,引证了甲文、金文和两周一些有代表性的经传;对商周时期判断句形式的发展作了初步探讨;对宾语前置句式“维十N十V”中的“维”字的词性作了考证;针对谢纪锋先生的观点,全文随处提出了作者的异议。  相似文献   

4.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代表北方语言特色的重要文献。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形式、结构成分、语义关系等方面对《水经注》的“是”字判断句进行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它继承了上古汉语“是”字判断句的语法特征,另一方面它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是”字判断句的鲜明特色,反映了它在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5.
对“者”字作代词和助词两种情况进行辨析,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来准确定位“者”字的词性和用法,具体分析判断句中的“者”字的使用情况,从而使我们对文言文中“者”字的使用情况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SPECIFICATIONPLUSTRANSFORMATIONTOPROGRAM”:ANEWMODELOFSOFTWAREDEVELOPMENTShenJun(沈军)ChengZhengchao(程正潮)(DepartmentofComputerS...  相似文献   

7.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传统课题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把”字句的语用意义和构成条件 ;二是“把”字句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关系及“把”字介引的对象———“把”字宾语的语义类型。近几年来 ,不少语法学家还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角度对“把”字句作了考察。文章对“把”字句的语用价值———即“把”字句主语的施事性和事件的原因性 ,“把”字宾语的有定性及其谓语部分的复杂性作一点浅层面上的探讨 ,目的是让更多的语法爱好者及初学者认识到“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句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句式。  相似文献   

8.
“双宾语”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双宾语” ,是指表示给予或取得意义的动词带上两个宾语 ,其中一个宾语通常指人 ,靠进动词 ,称之为间接宾语或近宾语 ;另一个宾语指事物 ,离动词远一些 ,叫直接宾语或远宾语。如 :“老师教给我们许多知识”就是双宾句。句中的“我们”是指人的近宾语 ,“许多知识”是指事物的远宾语 ,也就是说 ,动词“教”涉及的对象有两个 ,即“教”与“我们”、“许多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动宾关系。但近宾语“我们”与远宾语“许多知识”之间不存在任何结构关系。现行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现代汉语知识》(试用本)第二册在叙述双宾语时 ,列举了三…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材文言文中“是”字用法比较复杂。古汉语判断句不用判断动词是,“是”做判断动词用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先秦文学作品中的“是”均不是判断动词。中学教材中“是”字用法可规纳分类为:一、指示代词“是”。1.做主语;2.做谓语;3.做宾语;4.做定语。二、形容词“是”。三、动词“是”。四、判动词“是”。五、助词“是”。  相似文献   

10.
话“是”     
在现代汉语单句中 ,作为特殊句式的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兼语句、连动句、“是”字句在结构上或在意义表达上与一般的主谓句不同。“是”字句通常是以“是”为标志 ,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因而也称判断句。“是”字句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应为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①韩寒是《三重门》的作者。②纳米技术是一种有着不可限量的潜力的技术。句①主语“韩寒”和宾语《三重门》的作者”是两个同一关系的概念 ;句②主语“纳米技术”从属宾语所表示的“技术”一类的事物。所以 ,句①②都是“是”字句。有些语句虽然用了“是” ,但它们的主语和…  相似文献   

11.
“形式动词”不过是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的一个分支,因为它排斥动宾型宾语;另一分支则是可带动宾(或动补)型宾语的动词,两分支可合称为“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把这类动词的宾语解释成动名词,是囿于宾语必须是名词性词语的片面认识。朱德熙称之为“主谓短语”,古汉语中亦有以“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短语。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尤其是后一分支存在较为普遍。把这类动词从及物动词中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语法现象,解决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相比较,有其特殊的格式。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必须用判断词“是”,它同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判断宾语;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充当谓语。(一)判断句的格式一、用语气词“者”、“也”表判断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格式。又可分为三种。1.主语后边用语气词“者”表提顿,谓语后边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是”字使用频率很高,由它构成的句式也是多种多样,“S是P”句式就是判断句的一种主要的常用的句式。本文就“是”的争议,“S是P”判断句的类型以及逻辑方面“S是P”的多义性作一简单的论述,以期更好地解释“S是P”判断句这一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4.
世界广播电视教育纵览(二)张瑞麟三、意大利的电视教育意大利电视由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RADIOTELEVISIONEITALIANA,简称“RAI”)专利经营。1958年RAI首次播出一组电视教学节目,命名为“电视学校”(TELESCOULA)。它按...  相似文献   

15.
判断语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古今汉语中的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些不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要用判断词,而古汉语判断句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者……也”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也”表示判断。这是最典型、最常见的形式。例如:门)于瑜者,充兄控也。(《赤壁之战》)——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控。(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在古汉语中,还常常用这种判断句形式来解释原因。如:(3)…  相似文献   

16.
判断句是用来表示判断的。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但有时也可以用其它词类如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前者如“庠者,养也。”(《孟子·滕文公上》)后者如:“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新序·杂事》以上均详见拙著《古代汉语句型大全第34—35页)这类句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实属罕见,所以不另立类。在上古汉语中,肯定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不用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字。判断句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是“者”字,句尾语气词子“也”字。“者”、“也”可以不译。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句型公式,现将公式中使用的符号注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解题中 ,常常谈到“奇思妙解” .这里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因果关系 ,“奇思”是条件 ,“妙解”是奇思的结果 .奇思 ,不是猎奇 ,也不是异想天开 ,而是由此及彼的一种联想 ,是换一个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 ,是一个化归与转化的思维过程 ,正如前苏联著名数学家C·A·雅可夫斯娅所说 :“解题就是把习题归结为已经解过的问题 .”请先看下面的例子 .例 1 已知点A( 3,0 ) ,P是圆x2 y2 =1上任意一点 ,∠AOP的平分线交PA于M(O为原点 ) ,试求点M的轨迹 .奇思 S△AOP =S△AOM S△MOP.妙解 设M (x ,y)  (x>…  相似文献   

18.
对于有些化学反应的计算题,由于过量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继续反应,引起产物不至一种,可能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例如,H2S与O2反应生成S和SO2,铝盐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Al(OH)3和AlO2-等等都是这类题。有的同学虽然解出来了,但步骤繁锁。本人根据平时...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GNVQS?○一种新的先锋GNVQ(GENERALNATIONALVOCATIONALQUALIFICATION)S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中学毕业证书或中考A级的资质证明。每一种GNVQS都联系着一个工作领域,如:贸易、健康与社会照顾或加工...  相似文献   

20.
考点导航“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武”这个考点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不同”的所在,一是“不同”的具体内容。前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某些句武使用的特定词语不同,如判断句、被动句等;其二,某些句式句子成分的顺序不同,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或有所省略,如主语省略句,谓语省略句等。后者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等。高考要求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是要求考生有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