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今年4月份开始,平顶山日报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贴近读为切入点,采取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前呼后应的形式,运用报纸与读互动、报纸与网络互动、报道与报道互动等多种手段,成功地组织策划了报纸创刊以来规模空前、反响空前、高潮迭起、亮点频现的“好人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2.
从2006年4月上旬开始,在平顶山日报社总编辑娄禾青的亲自创意、策划下,《平顶山日报》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贴近读者为切入点,采取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前呼后应的形式,成功地组织策划了报纸创刊以来规模空前、反响空前、高潮迭起、亮点频现的“好人报道”(“好人之歌”)。  相似文献   

3.
王科 《新闻实践》2009,(12):69-69
网络时代,新闻的传播不再止于报纸与读者间的简单循环。见诸报纸的稿件,从报料、采访、撰写、刊登直到后期传播,多少会与网络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钱江晚报网络新闻部最近推出的"民间古建筑保护"系列报道,就是一项报网互动新实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媒体的文娱报道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内容,注重“文”的层面,淡化网络上泛滥的纯娱乐新闻.注重推出自己的策划和本土文化相关联的系列报道,文娱报道的文化取向越来越明显,“接地气”成为文娱报道的一个核心准则. 一是打造“独家”利器.独家、独特是地方性报纸在新媒体时代抢夺读者的“利器”.作为地方性报纸文化报道的采编人员,需要对当地文化现象有最敏感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这组系列报道是非常成功的新闻报道个案,有以下启示: 第一,广泛联动。不仅表现在湖北报纸和河南报纸联手,还体现在报纸与网络、采编人员与读者、记者与当事人的互动。成功的新闻报道,要讲究多“兵种”配合与联动。  相似文献   

6.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7.
方民 《新闻界》2002,(4):31-32
传统报纸媒体以一种单向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服务。报纸媒体为公众提供的是一种非互动化的服务,所谓非互动化服务,即读者据报纸所得到的信息是单向灌输的形式,读者所接受的信息是相对不变的,以“静态”形式出现。而网络媒体能为读者带来互动信息,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开始有了分野,传媒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服务的方式也在变化中,媒体网站尤其是主流媒体网站,怎样从传统报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地转变和“继承”,从而另塑网络媒体的专业形象?传统媒体的概念是大众传播,而网络时代媒体网站的服务却在不断地“小众化”,当然,传媒的公众意…  相似文献   

8.
当今报业,正处于竞争的重重包围之中。一方面,是报纸与广播、电视及新闻性杂志等传媒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报业内部报纸与报纸间的竞争:周末版,炒红一角;扩版潮,沸沸扬扬;发行大战,愈演愈烈…… 这多重竞争,其实质是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是争夺受众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中央级报纸、省级报纸,还是市地报、专业报,更注意从内容上、报道形式上进行策划和创新,争夺读者。人民日报前年曾推出两组大型系列报道“来自东西南北中的报告”与“大江东去”,经济日报推出了“小机斗大机”系列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  相似文献   

9.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09,(12):30-31
新闻互动性是与以前“我编你读”的传统单向传递模式相对的概念。简言之,就是报纸与读者的相互交流。包括直接参与性互动和心理互动。直接参与性互动是近年媒体惯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即媒体通过策划新闻活动让读者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使读者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陈俊妮 《今传媒》2005,(11X):26-27
2005年10月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对此北京各大报纸都同时做了系列报道,本文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信报》、《新京报》、《竞报》所做报道为例,分析各媒体此次重大报道的异同,同时与“神五”报道作一纵向比较,看看此次新闻报道的特色或不足。  相似文献   

11.
系列报道“十六大代表杨凌娜手记”,是十六大期间《宁波日报》除了发好新华社的来稿之外,推出的一组自己策划、采写的报道,引起了读者广泛的关注。读者每天都在报纸上找这组报道看,在杨凌娜所在的海曙区,《宁波日报》一时“洛阳纸贵”。这组报道后来被评为2002年度浙江省好新闻  相似文献   

12.
李家连  郭燕 《新闻实践》2012,(11):47-47
笔者发现,近年来在破解农产品卖难上。地方报纸仅靠单打独斗式的单向报道,在媒体与读者之间难以形成共鸣点,效果并不明显。2012年四五月份。萧山日报策划了两场专门破解农产品卖难的专题活动报道,走出了一条破解农产品卖难的活动报道创新之路,亦进一步提升了地方媒体的影响力。一、纸媒主导:使劲吆喝,策划活动解卖难综观地方媒体,近几年在解决农产品卖难上似乎“黔驴技穷”、作用乏力。究其原因,一方面这样的卖难年年有、年年报,媒体和记者产生了“新闻疲劳”:另一方面读者产生了“视觉麻痹”,对媒体推出的“农产品卖难”报道“不领情”。当萧山日报新媒体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传统媒体萧山日报与新媒体萧山网、萧山手机报、萧山日报微博互动共存的格局后,萧山日报社就致力于探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双赢的新路。其中做好三农报道、破解农产品卖难就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只有坚持“内容为王”、做活新闻策划,才能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为解读报道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的农业强国内涵,河南平顶山日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巧妙设置议题,推出3组系列报道,对农业强国的丰富内涵和重大任务进行了生动解读与具体呈现,让抽象的内涵和任务具象化、形象化,成为平顶山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辅导手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农村类报纸为坚守和拓展市场,将“服务性、指导性、可读性”并重的办报方针进行延伸,相继推出了许多与读者互动的栏目与活动。作为安徽日报农村版《农业周刊》编辑,我认为,互动服务是农村类报纸践行新闻“三贴近”的生动体现,是提高报纸亲和力和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农村类报纸应把互动服务作为一种不变理念长期坚守。  相似文献   

15.
卢铮  胡同珍 《新闻知识》2006,(1):77-78,71
本文选择上海三家主要报纸媒体:《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对其从2005年10月9日到10月21日“神六”报道的主题内容和版面编排等方面进行比较,解析三家报纸专题报道的差异,探讨报纸媒体对重大系列专题的策划、组织和报道。  相似文献   

16.
徐启超 《青年记者》2007,(14):69-69
报纸版面是与读者交流的一种传播语言,是编辑奉献给读者的一道新闻大餐,它需要“色”、“香”、“味”俱全,给读者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时事新闻版作为报纸版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要求时事编辑更应努力报道好“天下事”,为读者提供一道“全营养型”的精神盛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后,报业竞争日益激烈,这种激烈已由当初的“赢在独家”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赢在策划”,新闻策划对于一张报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一家地市报而言,笔者以为,互动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新闻策划的效果。这里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与政府的上下互动.与读者的良性互动。《荆门晚报》2006年3月份策划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荆门探幽”。通过这两方面的互动,收到了多方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力求"最新"     
7月10日,石家庄两家报纸同时对前几天发生的“垃圾堵了槐北路”事件做了追踪报道,报道结果却大相径庭,令读者大惑不解。某都市类报纸的报道题为《垃圾依旧横陈街头》,称:“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河北宾馆垃圾转运站,发现站外街  相似文献   

19.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同样,没有经过反思的新闻采访其意义也要大打折扣。在参与了“灾区大学生,我们为你圆梦”的策划报道后,我对媒体的策划报道和策划思维作了一些思考。 竞争促使媒体追求一种与读者的“亲和力”,树立一种大众接受的媒体形象,这是媒体策划报道和策划思维的原始动力。 “5毛钱买张报纸,结果买回一个爹!”读者的这  相似文献   

20.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宣传,是解放军报近期比较成功的一个系列报道。作为参与者,深深感到围绕重大新闻事件,紧贴读者需求,充分发挥报纸媒体的特长,深入开掘、合理配置新闻资源,搞好纵深报道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