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湘黔滇驿道"特指元、明、清三代东起辰州沅陵,西达中庆昆明的官修驿道。该驿道在元代始获国家开发,贯通的标志是元王朝在普安路段建立站赤。元明政权更替后,该驿道在明洪武年间得到重建,重建后驿站数量增加,路线也较元代清晰。清雍正年间,该驿道再次经历大规模调整,调整后驿道有多段北移。经历三朝变化的"湘黔滇驿道",最终对湘、黔、滇三地的现代交通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元明时期是土司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王朝政治和土司统治的双重体制下,广西各族民众起事具有反抗王朝封建统治和土司世袭统治的双重属性.各族民众持续不断的起义与反抗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沉重打击了中央王朝和地方土司的统治,迫使王朝中央对其统治策略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另一方面,王朝中央与地方土司为镇压各族民众起事而实施剿杀政策,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各族民众持续不断的起义与反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司制度统治的根基,使得盛极一时的广西土司制度走向衰落,为清代在广西开展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是安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不仅稳定了王朝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王朝统治的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兴办学校,创办书院等有效手段,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从而大大促进儒学的发展和传播.同时,由于明代户籍退出机制的实施,以及清王朝社会危机的直接影响,客观上刺激了儒学的发展与兴盛.儒学在安顺地区的发展与传播,调整了民族结构的分布,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推动了安顺民俗文化的转变,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蔡权 《历史学习》2004,(3):12-12
英国专制主义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5世纪末,止于16世纪下半期,大体上相当于都铎王朝统治时期;第二阶段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革命的爆发,大体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这两个王朝都是属于封建的专制王朝,他们都采取措施,加强封建专制。但是,客观上,两王朝采取的措施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却起着不同的作用。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和发展,但又比较…  相似文献   

5.
张世友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5):70-75,112
清朝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经营政策和措施,突出体现的是坚持“稳定第一”的治边传统,封建国家除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各朝通行的平叛统疆、区划调整和驿道整修等常规性方略外,还采取有针对土地侵权给予及时匡正和针对骄横土司进行集中改流的修正性策略。中央王朝通过一系列的常规加修正的经略政策,不仅实现了边疆一统的预期效果,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6.
纳质,是蒙古贵族强制向被征服国家或地区征取质子的一种传统政策,也是蒙(元)王朝所征服国家和地区必须履行的一项臣属义务.蒙古人在攻灭西夏之后,对西夏遗民采取了征质的控制手段,加强了对西夏故地的有效统治,并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统治力量.  相似文献   

7.
秦王朝的统治思想是一种杂家思想,它利用宗教神学思想来神化统治。宗教神学思想在秦王朝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在维护和巩固秦王朝统治的同时,也推动了秦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8.
元代云南行省的设置,是云南历史上划时代的政治事件,自此,云南与内地行政区划趋于划一,云南纳入中央王朝直接统治之下,这不仅稳定和巩固了中央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而且使云南各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等联系加强,促进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朝继五代因军事政变而建国,为了不使自己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对各种有可能危及皇权的势力和个人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宗室也不例外.宋朝将加强宗室内部的监管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察与严惩他们的不法犯罪活动结合起来,同时还极力促其改造,使其不再违法犯罪,建立了一个较为严密的防范、监督、惩治管理体系,有效地遏制了其违法犯罪活动,巩固了王朝统治.  相似文献   

10.
唐王朝在200余年的统治中,建立并发展起一整套完备的封建官吏考课制度,即定期考核官吏治绩的制度。其组织周密、程序严谨的考保办法、才行并重的考绩标准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考满停替与迁除的规定、_对地方治民官考课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唐代史治、加强中共集权、巩固唐王朝的统治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畲族以“畲”、“斜”、“Zhuo”等方言中的同音同义通假字作为族称,始于南宋嘉定中,比一般认为的始于宋末早的半个世纪。至迟到南宋中期,畲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诸多要素俱已成熟,所以畲族的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叶。当时畲族的分布范围相当广阔,以赣闽粤边的潮、梅、循、汀、漳、赣为中心,西及于粤北,东北有向闽西北、赣东北、浙西南推进的态势。客家与福佬两个民系的中间地带,大致也是畲族的分布区。至于畲族史诗与许多族谱把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发祥地,那只是畲族形成和保持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2.
从户口、经济开发和文化教育等几个较为重要的方面来看,宋代潮州在同时期广南东路诸州郡中确实能够名列前茅,占有前沿位置。  相似文献   

13.
初唐时期 ,为平定岭南地区的蛮獠之乱 ,唐王朝派遣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中原移民入闽 ,开发漳潮地区 ,这一事件意义十分深远。在稳定闽南粤东北的同时 ,经多年的播迁 ,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台文化。闽台文化根在中原 ,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1625年,西班牙耶稣会士拉斯·科尔特斯神父搭乘商船从菲律宾驶往澳门,途经广东省潮州府海岸遇难沉船。拉斯·科尔特斯神父等一些生还者被中国当局做为“海盗”而俘获,广东省的潮州、广州和肇庆府等当局先后审讯了这批人。经过在澳门的耶稣会士们的多方“营救”,他们终于于1626年返回马尼拉。拉斯·科尔特斯神父在他于广东海岸滞留的近一年期间,留下了一部《中国游记》。  相似文献   

15.
宋代潮州及周边地区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寇盗之区。食盐走私、赋税科扰、兵士劫掠及国家军事布防的薄弱等是寇乱生发的主要原因;寇盗基本上由闽粤赣边山区的“山贼”和闽粤沿海的“海寇”组成,乱事始于北宋而盛于南宋;寇乱的性质颇为复杂,不能一概目为“农民起义”,从根本上说来,它实际上是中原王朝国家化过程向东南沿海地区推进的产物。寇乱对宋代潮州及周边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敦煌的特殊历史背景,唐五代时期敦煌佛教一直比较兴盛,而且尼僧众多。她们既有居住寺院又有居住在家的情况,因此这些尼僧不仅过着寺院生活,而且参与世俗生活,同时拥有很高的社会和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潮州历史上水灾最为严重的时期,究其原因,固然有气候、地形、地势、降水等诸多自然因素,但很多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水患严重的重要原因。该文从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事件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清代韩江水患严重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探讨晚清广东客家移民历史问题。晚清是广东客家移民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广东客家主要分布于广东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人数已发展到约800多万人,并出现许多新的特性。同时,在广东的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笔架山窑是北宋时期潮州生产瓷器的重要窑场。前人在研究笔架山窑的论著中,基本都认为该窑制胎瓷土采自笔架山本山和飞天燕山。该文综合利用文献、口述资料和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并证明了“水缸山是宋代笔架山潮州窑主要的瓷土采集地”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潮州历史上水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而官方的赈济活动未能满足救灾的实际需要。由地方绅、商、民以及民间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组成的民间救济体系,以其及时性、多样性、公益性、持续性等特征,在清代潮州地方防灾抗灾及灾后赈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赈的不足。从官方与民间救济力量的消长和互动,可以反映出清代地方社会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