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宫     
福建闽西的著名景区武夷山下,有一处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蕴藏着丰厚历史积淀的殿堂,这就是与自然和谐相停、融古今武夷文化于一炉的武夷宫。在绿树浓荫和高山怀抱里,有武夷山自然博物馆、武夷山古代名人馆、武夷山茶文化陈列馆、柳永纪念馆、闽越书画苑、仿宋步行街,以及武夷止的秀美景色万春园、大王峰、慢亭峰、水光石、换骨岩、三姑石、七十二板墙等众多胜地。武夷宫@吕文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指的是以今天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武夷山脉及其周边地区,而不是确指十——十九世纪的崇安县或现在的武夷山市。“武夷作家群”是出生于武夷山脉周边州、府、县和曾经宦游、隐居或迁居于武夷山周边地区的作家,以及以武夷山为题材作品的非武夷籍作家群体的统称。陆游和辛弃疾都曾提举武夷山冲佑观,都留下了若干首与武夷山相关的优秀作品。两位著名作家的加盟,壮大了武夷作家群的阵营,提高了武夷作家群的知名度,加重了武夷文学的分量,扩大了武夷作家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许亦善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26-29,59
武夷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以及武夷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新武夷山文化群体应运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弘扬武夷山文化为己任的新武夷山文化群体刻苦而努力地工作,开始解读武夷山这部宝典。为武夷山文化增添了绚丽而迷人的色彩。他们的主要贡献有:打造武夷文化的金钥匙,开启人类的宝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研究,深层挖掘武夷文化;使得武夷山文化达到体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相结合,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既是对武夷山文化的解读。更是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4.
曹颖 《初中生辅导》2014,(19):90-92
好山好水配好茶,武夷山水一壶茶.武夷山除了山水秀丽,更因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相传,这是彭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而彭祖长生不老,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这个传说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  相似文献   

5.
武夷学院武夷山校区作为新开发项目,在基础建设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在路牌、垃圾桶、路灯、公共座椅、电话亭、校园雕塑等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武夷学院现有的公共设施进行实用方面的分析,结合武夷学院自身特色、武夷山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出相应的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小火炬》2008,(6):65-65
如果你有机会来美丽的武夷山旅游,那么欢迎到我们的学校——武夷山市崇安中心小学来做客。我们将请你品尝我们亲手沏出的醇香武夷茶,因为在学习武夷茶文化活动中我们学过基础的茶艺功夫;我们将请你欣赏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是产茶胜地,也是我国著名的茶文化发源地之一。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美名远扬。因此,借助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和大红袍的品牌,整合武夷山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武夷山茶文化旅游,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白玉蟾与武夷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蟾是道教南宗第五代祖师,他栖止武夷山期间,对武夷茶情有独钟,爱茶成嗜。他的诗文对武夷茶俗多有体现,既有涉及武夷茶的制作过程,又有喝茶的切身审美体会。他把茶当作是济世疗疾的灵丹妙药、怡情养性的天然介质,交友待客的重要饮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旅游正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武夷学院大学生以及到武夷山旅游的各地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武夷山大学生旅游产品价格高,景点分散,旅游基础设施差等.提出武夷山旅游企业应根据大学生旅游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大学生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编导的武夷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是武夷山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开山之作。该晚会震撼与遗憾共存,创意与"快餐化"同呈,对武夷山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旅游发展范式的转变,提升旅游品质,进而发展"游学武夷"、"养生武夷"等旅游创意产品,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武夷山特有的岩韵文学、书画作品、陶瓷艺术、宗教礼仪等多种文化形式进行分析,阐述了这些文化形式与岩茶之间的历史渊源,提出了将独具地域特色的武夷文化融入到岩茶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这对丰富武夷岩茶包装的表现形式,提高武夷岩茶品牌的文化内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对武夷山历史文化、民俗习惯和旅游资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颖 《初中生辅导》2014,(14):44-45
正作为武夷山景区的门户,武夷宫中除了刻有武夷开山之祖彭武、彭夷的名字的石碑,还有全国最大的纪念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建筑物——朱熹纪念馆。朱熹(1130-1200)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教授赞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武夷山这个地方除了好山、好水、好人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朱熹何许人也?他是南宋人,祖籍在风光优美的江西婺源,字元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世界双重遗产本身不仅具有自成体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兼备的学科内涵,而且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孵化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强大功能。因此,随着世界遗产热的兴起和依托世界双重遗产而组建的武夷学院的诞生,创建武夷学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武夷学与武夷文化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学科范畴、层次类别和量与质的差异。武夷学应该是武夷学院创建学术特色与学科品牌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导语:福建简称"闽",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不但有山川之胜,而且有园林之美,夺目的寺、塔、桥、土楼等古代建筑令世人惊叹。地域风情山水迷人的武夷仙境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碧水丹山,秀拔奇伟,乘坐古朴的竹筏,遨游于清澈的九曲溪,如同漫步于山水画廊,奇幻百出,美不胜收。武夷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有中国最古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虽然具备吸引韩国游客的多项旅游资源优势,但该领域一直未见发展.关于韩国游客入境中国旅游市场的研究较多,而具体到武夷山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以茶文化为切入点,首次针对韩国游客开发的高层次"武夷茶文化主题游"路线是本文创新点.希望以此为开拓武夷山对韩游客市场起到到抛砖引玉作用,也作为本课题后续深度构建"武夷茶文化主题游"中韩双语在线交互平台提供前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中国茶艺的美学理念进而展开了对武夷岩茶的品质鉴赏和武夷茶艺审美评析.旨在开发出武夷山蕴涵深厚的儒、释、道学文化和历史悠久的乌龙茶茶艺美学,以达到弘扬民族茶文化精神,发展武夷山茶旅游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武夷的黄昏     
去年年底,去武夷山一游,有幸成为它每年以30%的数量递增的游客中的一员。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真是美极了。那天黄昏,站在“武夷第一胜境”天游峰上极目远眺,一览群峰秀拔之雄姿,收尽九曲荡舟之胜景,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极为赞赏联合国把这里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眼光和决定。想到这个遗产,忽又想到联合国同时也把世界文化遗产授予了武夷山。可举目四望,也许是黄昏时分,我却看不……  相似文献   

18.
由于武夷文化品牌的经典性价值,把与武夷山世界遗产文化有直接关联或间接关联的闽北文化品类统称为武夷文化是合情合理的。“武夷”是一个地理学概念,武夷文化是一种精品文化知名品牌。“闽北”一词,是管理学意义上的行政区划概念。“闽北文化”属于“冰糖葫芦式”结构体系,表现出整体松散中部分重叠的特征。“武夷文化”基本属于“蛛网式”结构体系。充分发挥世界双遗产的品牌效应,充实人类共有精神家园,是闽北和武夷学院在人文社科领域投注精力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9.
游武夷山     
"武夷山水天下无,层峦叠嶂皆画图。"武夷山以它的碧水丹山驰名中外,以它的独特风姿使多少中外游客为之陶醉,流连忘返!假期,我终于有机会得以一览武夷山真面目。一路上,我们看见了五彩缤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美不胜收。小鸟在我们头顶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玩!欢迎你们来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有位著名诗人来到福建武夷山游览,被美丽的风景所陶醉,他随感而发:“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桂林人听后,很不服气。一天,几位年轻的桂林人悄悄来到武夷山,想看个究竟。他们没有请向导,从北山上,又从北山下,个个爬得浑身是汗,没有看到真正的风景。其中一位年轻人写了一首打油诗:“诗人瞎吹牛,骗我武夷游,爬得浑身汗,叫我怎么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