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们因为各种原因为孩子包办代替,或是不停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不时给孩子以“指导”。其实只要孩子不给他人带来麻烦,什么事情都放手由他们去做,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大功告成”。这样教孩子,孩子们自然对什么事情都会有浓厚的兴趣,保持创造力和活力。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或有新发现的时候,在一旁指点或远远地观察,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相反地,如果勉强孩子学这学那或包办代替,操之过急只能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是王老师,会首先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当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放在了谁能进去时,我会及时地引导孩子回忆一下自己在社区医院里的见闻:“你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以此来启发孩子的原有经验,引导孩子们分析“社区医院”游戏中除了医生还应该有哪些角色,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探讨协商补充制作相关道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8,(5):44-45
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高雅的素养。需要"倾尽全力去听",是殚精竭虑,毫无保留地听。我们为师者应该潜下心来,目光清澄地注视着孩子们,抛弃自己的傲慢和虚荣,抛开自己的私心和杂念,倾尽全力地引导培养,孩子们的倾听意识一定会慢慢增强,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会内化成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孩子倾听的老师,相信学会倾听的孩子、老师会更有智慧、更有涵养。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些胆子比较小或是害怕因失败而受到责罚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的环境,这有助于增强其独立性。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明确表示,绝不会因为孩子主动探索出现错误而去责怪他们,反而会因为他们的创新举动给予表扬。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久而久之,独立性就会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教师们会发现许多幼儿的操作都不尽人意,有的孩子能将问题都回答出来,但当孩子进行练习时,往往是错误百出,甚至还有孩子一到数学课,就表现出厌倦的情绪。在《新纲要》中,没有像以往那样开列出一个幼儿"学什么"或教师"教什么"的知识技能的菜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做什么、怎样做和追求什么"的要求,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的任务、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在科学领域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教育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纲要科学》)从表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想要让孩子们轻松学数学,爱上数学,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丰富环境、把握特点、勤能补拙学数学。  相似文献   

6.
当你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时,你会发现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他们“五花八门”的回答和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化语言及创新火花常常会让我们感动,会不知不觉地融入他们中间。一、倾听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探究。当孩子们提出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其主动学习的表现。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大自然以及大千世界的种种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头脑中有许多的问题,总想问“为什么”,比如孩子们问我“为什么飞机能上天?恐龙是怎么死的?人为什么有思想?蚊子有骨头吗?……月球是会变的吗?”这些问题涉及物种进化、人体结构、自然现象、地球宇…  相似文献   

7.
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的人才。我们把创造教育作为我们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在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时,特别注重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鼓舞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创造。质学活动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是最容易产生创造思维的时候,如果波师立即给他们现成的答案,就会阻碍他们的思维。在教学活动教育时,我总是喜欢让孩子们遇到问题以后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单纯的数字往往对幼儿产生枯燥感,我就在幼儿的跳绳活动中渗入教学教育内容。大班幼儿眺绳时,每…  相似文献   

8.
从孩子一两岁起,父母与孩子就要进行频繁的沟通,孩子们也可以从吃什么到穿什么等各个方面与父母协商。当孩子长大一些,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做功课、在哪儿做功课、可以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这类问题上和家长协商。等他们十几岁的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 心理健康,当孩子出现一些心理或 行为问题时,许多家长想到了带孩 子去看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与心 理治疗。但有些家长对于什么是心 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孩子出现哪些 问题时需要去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 疗,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 疗时又应该注意什么等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教师们会发现许多幼儿的操作都不尽人意,有的孩子能将问题都回答出来,但当孩子进行练习时,往往是错误百出,甚至还有孩子一到数学课,就表现出厌倦的情绪.在《新纲要》中,没有像以往那样开列出一个幼儿“学什么”或教师“教什么”的知识技能的菜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做什么、怎样做和追求什么”的要求,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的任务、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在科学领域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教育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纲要?科学》)从表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想要让孩子们轻松学数学,爱上数学,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丰富环境、把握特点、勤能补拙学数学.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以人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家长习惯于要求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他们这么做,不那么做。可是,我们是否也需要想一想:当孩子向我们提出要求时,我们是否让他失望了?师范毕业前夕,我到一所小学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教二  相似文献   

12.
正不知不觉,一晃眼的功夫,我在幼儿园已经走过了十七个年头,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地体会到了倾听的无穷魅力和力量。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要想让这张白纸变的五颜六色,我们幼儿教师就要学会倾听他们,我们的倾听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出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帮助他们说的更精彩,能帮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只有多倾听孩子的对话,多倾听孩子的表白,倾听孩子的坦然吐纳,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  相似文献   

13.
一、耐心倾听,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孩子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总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作为成人你不能一味地批评或表扬他们,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对问题的看法,要做到有的放矢,循循善诱,切不可说一些损伤孩子自尊心的话,或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孩子,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通过倾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当孩子与我们说话时,无论我们多忙,都要尽可能抽时间耐心倾听,这样使孩子感受到成人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就会尽力把事情做好,从而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二、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大胆创意首…  相似文献   

14.
小敏不愿意在集体前发言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解决。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比如,自由活动时老师应该听听孩子们在讨论什么,观察一下小敏是怎么与小伙伴交流的,在全班的谈话活动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发现】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布置作业后总有几个学生来问:"老师,刚才我没听清,这会儿的作业做什么?"经常是一件事,要翻来覆去说很多次,还有不少孩子听而不闻,听而不知,特别是低年级考试时,由于很多孩子认字不多,有的完全靠老师读题,孩子必须靠"听"来答卷,有的就是因为不会听,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不会倾听。  相似文献   

17.
<正>《指南》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也在逐步靠近这一理念。可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却会无意间忘了自己身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真正内涵,孩子们什么时候需要帮助,他们需要什么帮助,老师有没有真正地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呢?我试着在实践中寻求答案,我发现教师必须如医生治病一样,仔细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面现象,及时把脉分析,评价孩子在参与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游戏活动、组织教育中,要拥有"三心"。一、童心首先,幼儿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想孩子们所想,乐孩子们所乐,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们相处,和他们一起打闹、一块开心、一起难过、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游戏、一起成长。小班时,孩子刚入园,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熟悉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和与家人暂时分离而焦虑不安的情绪,我们既要做他们耐心细  相似文献   

19.
孩子早期的科学经验越来越被重视。在孩子园的探索时间里,孩子们在进行什么样的实验?为什么专家会建议他们做这样的探索活动?对于在家庭开展科学活动,专家又会给出什么建议?  相似文献   

20.
做班主任工作十几年了,我力求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做他们的好老师、好朋友。我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