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授课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367名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同的需求;体验活动和案例教学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授课形式;大学生认为,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一年级学生在高校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居多;二年级学生是各类心理问题较多产生期;三年级较多表现在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四年级则以择业求职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为主.文章主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特点,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大学生压力管理对策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274名大学生进行压力状况调查,分析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等维度压力源对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是目前大学生感到的最大压力来源;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对压力源的感受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三年级是四个年级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年级。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应有针对性地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有效的压力管理对策化解压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及心理测量等方法,从2004年开始,联合怀化学院、长沙理工大学、衡阳幼儿师范学院、湘潭工程学院等高校,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各校大学生之间由于在性别、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入学年限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造成的各类不同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了心理键康测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2)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大学生,女大学生低于男大学生,贫困大学生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各个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差异并不显著,但一年级学生除了强迫症状、焦虑、恐怖三个因子,其它几个因子分都是各个年级里最低的,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问题带有年级的特点.大一是高校适应的困惑期;大二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大三是情感的冲突期;大四是择业求职的盲目期.要解决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开展课程化课堂教育;确立能力课外训练系统,进行活动化课程培训;构建心理辅导咨询系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建立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指导学生自助开展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中国大 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贵州省三所高校中苗族、侗族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 明: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心理健 康存在显著性差;不同民族、父母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显 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查唐山市某高校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的心理辅导奠定基础,采取SCL-90量表对唐山市某高校14个学院一至四年级1 67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结果显示: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按生源依次为城市>城镇>农村。从而得出结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城市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120名大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江西师范大学二年级、四年级学生进行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低于全国青年人平均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状况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理工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点及实施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一年级学生在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居多;二年级学生是各类心理问题较多产生期;三年级较多表现在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四年级则以择业求职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为主。文章根据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特点,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741个有效样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湖北高校21.02%的大学生有中度心理问题,男女生之间、文理科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比例低,三、四年级比一、二年级学生的比例低,来自大中城市的比来自乡村的学生的比例低,且有显著性差异。另外,有2.81%的大学生可能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从总体上看,低年级、乡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首先从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入手。  相似文献   

11.
地方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对我校全日制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37%;有某种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的学生占27.76%;心理健康者占55.87%。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8,P=0.029);城乡学生UPI三类筛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9,P=0.434);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学生UPI三类筛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31,P=0.489);二、三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一、四年级。我校大部分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良好,但仍有相当数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二、三年级学生,应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对在校大学生一、二、三年级共796人进行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样本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常模,女生劣于男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劣于来自乡村的大学生,一年级相对最好,二年级相对最差,三年级介于中间。提示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重视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理念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自编问卷对上海市3所高校不同专业、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状况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的性别、专业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问题表现、心理健康内涵、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2020级三个年级医学生共计1050人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调查,发现三个年级中没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远高于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2020级抽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另外两个年级更高;三个年级学生检出属于一类人员中,男生所占比例略高于女生;属于二类人员中,女生所占比例略高于男生。三个年级在“常失眠”和“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两个关键题目上的检出人数相对较多,其中在“常失眠”题项上2018级检出人数比例最高,在“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上,2019级检出人数比例最高。结论认为医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容忽视,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体育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本文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全国部分高校的1263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非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出现了心理耗竭现象。大学二年级男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研究显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应增加体育课时,丰富参与形式,尤其针对大学二年级男学生。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模式应优化课程设置,着重解决术科课程过于集中问题。大学辅导员应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合理安排心理辅导,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体育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本文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全国部分高校的1263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非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出现了心理耗竭现象。大学二年级男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研究显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应增加体育课时,丰富参与形式,尤其针对大学二年级男学生。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模式应优化课程设置,着重解决术科课程过于集中问题。大学辅导员应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合理安排心理辅导,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问卷对苏北6所高校2400名各年级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体育认识上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一、二年级大学生呈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三、四年级大学生则表现出对体育游戏娱乐的高度认同;而所有大学生则对体育的健身价值持较高的认同态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新疆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探究。结果发现:总体上社会支持状况乐观;男生的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四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等方面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二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最低。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习倦怠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采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丽水学院5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被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年级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学习倦怠总分及行为不当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条件及来自城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差异的问卷测试,结果分析表明:(1)不同专业、不同家庭和城乡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因子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家庭条件、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因子存在差异显著;(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韧性的积极认知因子存在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对不同大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