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芳 《视听界》2014,(3):110-112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电视剧的创作,是精品电视剧创作实践中的主题化阐释,其核心是"精品",是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的统一。就文艺范畴而言,精品是指在精神层面和影响力上能直指人心的,并且寄寓了时代意义、人文关怀和核心价值观的、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精神产品。电视剧精品则是指思想深远,有丰富的信息量和文化含量,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精品?一种解释是:精品就是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这当然是正确的,但还不够明晰。还有一种比较法,可能更明白些,就是将作品分为经典之作、精品之作、上乘之作和优秀之作。从中可以看出精品是仅次于经典之作的作品,因而它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艺术家们天才的创作和诚实的劳动。作为一种大众传媒中的艺术,电视剧精品的文化定位可能有别于其它门类的作品。它要既高雅又通俗;既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又有很强的贴近性,真正做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的电视剧作品有70%以上是由民间资金投入拍摄的。来自全国各省、特别是集中在北京、上海的影视公司资本推动了中国电视剧的行业快速发展。但同时,民间电视剧公司快速兴起的背后也潜藏着不少隐患,包括题材上盲目跟风、销售发行的无序竞争、演艺人员稿酬哄抬炒作等等,不少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因题材失误、成本超支等原因陷入经营困境。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该怎样科学、合理地判断电视剧投资风险?从2013年开始,影视剧行业在二级市场上备受追  相似文献   

4.
制片人在现实的操作中都会有许多的困惑,比如怎样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怎样把握观众的欣赏趣味?怎样处理电视剧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等等.而我国电视剧制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电视剧制作中的粗制滥造,内容的低俗,前几年电视剧制作中盛行的豪华风、戏说风等等.说到底也是制片人的观念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如何看待电视剧的主流与非主流 通常所说的主流与非主流是就意识形态而言的,而对于电视剧这样的通俗文化来说,主流与非主流的定义与标准界定起来似乎很难明确,这里暂且将主流电视剧定义为“精品”。所谓“精品”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作品。”目前为止,能称得上“精品”的电视剧应该说是屈指可数,而非主流电视剧并不是说它的立意不够高尚或表现手法不高明,只是娱乐与消遣的成份大些而已。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绝大多数作品应该归纳在这其中。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国迎来了电视剧市场的新高潮,据调查,国内电视剧市场产量高达15000集。然而,电视剧在数量上的创新却没有带来质量方面的改进。在电视剧制作质量方面,纵观一整年,似乎没有一部高品质、制作上乘的电视剧。围绕中国电视剧市场现状,探讨中国电视剧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九情》是江西电视台的同志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于1994年制作并播映的八集电视剧,我看后,觉得拍得不错,堪称是我们江西电视剧生产中的精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从思想性来说,它是高扬主旋律的,导向性、思想教育意义非常好.这部电视剧歌  相似文献   

8.
获得国际知名电视奖是对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权威认可,获奖剧集的特征能够反映出这一时期电视剧制作的趋势特点,奖项的评选偏好也会对特定时期的电视剧制作风向产生影响。本文选取美国艾美奖、法国国际电视节、首尔国际电视节、东京国际电视剧节和亚洲电视大奖等五个国际知名电视奖作为研究对象,对近两届获奖剧集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从中总结出目前世界范围内电视剧发展中存在的以现实题材为主、改编剧集比例较高、偏好精品短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孟雯璐 《今传媒》2016,(2):80-83
韩国电视剧在中国风靡十年有余,从最初单纯依靠俊男美女组合出演博得关注,到如今拥有完备的电视剧制作模式,韩剧已然摸索出更加成熟的文化产业对外发展模式.相较于韩国,中国电视剧制作有不足,也有优势.作者将分析中韩电视剧制作的策划与剧本、投资与演员、拍摄与播放,试图找出差异,并通过解读差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电视台对"精品"的呼声逐浪排高,这不仅因为讲究精品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目标,更是各栏目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但精品节目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首要工作就是进行节目策划,有了好的策划,才能制作出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  相似文献   

11.
李烨 《现代传播》2002,(2):133-134
随着中国加入WTO ,国内的许多行业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状况 ,电视剧市场也不例外。那么随着中国的入世 ,当电视剧市场由国内小平台到国际大平台时 ,当政府的相应保护、扶植措施取消之时 ,国产电视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又是什么呢 ?国人会不会向青睐进口汽车一样 ,青睐进口的电视剧 ,向不屑于国产电影一样 ,喜爱美国大片 ?毕竟中国电视剧的起步晚于世界发达国家 ,高水准的作品还不够多 ,但中国又是被许多人看好的电视剧消费国。况且 ,引进剧所花的成本 ,又比国内制作的要低。面对这种冲击 ,对策是什么 ?面对这种压力 ,又如何转化为动力 ?…  相似文献   

12.
究则思变 寻求发展 一部《东方商人》,使内蒙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名声大震。像《东方商人》这样一部内涵深刻、文化品位较高、表现中国民族商业发展史的电视剧为什么不是由上海、广州、深圳这样商业发达的地区拍摄出来?而恰恰是商业比较涉后的地区内蒙古的电视工作者拍摄出来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精深 精湛 精良--评析中国电视剧的八次轰动效应(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审视,从近20年创作播出的数百部电视剧中,选取8部在各时期引起轰动效应的精品进行评析,从而管窥中国电视剧的成功之路和成功经验,意在揭示电视剧精品战略工程是服务于观众,抵制外来文化冲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电视剧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网民主导、国际合作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当前,应当结合运用电视剧文化工程战略、精品战略、对外传播战略、电视节文化战略、类型化战略、明星战略、字幕组战略等多种战略,构建有效的传播渠道,形成有力的文化态势,扩大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个丰收年,长篇巨作《唐明皇》以及《女人不是月亮》、《一村之长》等剧在13届“飞天奖”榜上有名,在由观众投票评选的第11届“金鹰奖”中也名列榜首。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在经过了一段低谷的跋涉后,已开始奋力爬坡了。据该中心副主任陈汉元透露,1994年初将有100多部集电视剧即将投拍。由导演林大庆创意并执导的三  相似文献   

16.
沈金萍 《传媒》2021,(14):34-36
2021年4月末到6月初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围绕电视剧发展,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一个是4月27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新时代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论坛,另一个是6月6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论坛上,行业人士聚集一堂,碰撞交流思想智慧,共同探讨新时代精品电视剧创作之路;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颁发了白玉兰奖获奖名单,《山海情》获得最佳中国电视剧大奖,《觉醒年代》夺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三个重磅奖项……在庆祝建党百年的特殊历史年份里,这两个会议,展现了我国电视剧行业坚持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最新成果,彰显了我国电视剧人力求创新、追求精品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周凯 《新闻界》2006,19(5):29-30
一、国产电视剧市场概况 据上海电视节组委会发布的“2005—2006中国电视剧市场调查报告”称,2004年,国内电视剧无论是在申报数量、制作数量还是制作长度方面仍呈现上升趋势。去年全国电视剧申报数量为2843部,共69613集,创下历史新高。这显示了国产电视剧市场的日益活跃。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想说爱你不容易吉月木有人说:如今的电视观众真幸运,全国年产电视剧6000多集,加上进口片,年头到年尾不眨眼也看不完。也有人说:如今做电视观众真没劲,一年到头精品看不到三、两部。确实,观众们不难感受到近年来电视剧制作的繁荣,而部分平庸作品却犹如...  相似文献   

19.
一部谈电视剧制片管理的书《本子、班子和票子——制片人谈制片》,即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率先实行了制片人制,许多制作单位相继采取这种制片体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研究会编辑的《本子、班子和票子——制片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编辑部和电视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于六月底在西安联合召开了《电视剧艺术理论研讨会》。到会的有来自全国25个单位的电视理论工作者、文学工作者和从事电视剧制作的编导,共30余人。会上就电视剧艺术理论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电视剧的本性和特点是什么?这是会上议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代表们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阐述了个人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电视剧由于它的传播手段特殊,一台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