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排球发球现状的改变,与发球技术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但排球规则的改变是促使排球技术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不可否认的原动力。到底新规则下,每球得分制对当代世界主流发球技术对比赛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国内排球发球技术影响又如何,下面就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2伦敦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基本情况、得分手段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平均年龄正处于竞技排球黄金阶段,身体形态、网上高度及绝对弹跳力方面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均具有优势。发球上,中外女排接应二传得分均是采用跳飘及上手飘,但得分效果不及交手队;拦网上,得分均是来自拦前排强攻的球;扣球上,快攻是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得分的主要手段,而交手队主要以前排强攻得分为主,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前排强攻得分效果与交手队相比,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杨昊与加莫娃在本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和决赛中的技术统计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主攻手杨昊与俄罗斯女排主攻手加莫娃在发球、进攻和拦网得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女排强攻不强的弱点仍是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竞技排球的快速发展,竞技排球逐渐走向成熟,其运动形式、竞赛方法、规则的变化使得比赛更加激烈和精彩,同时对排球队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等对201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外女排的主攻队员的发球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我国女排主攻队员在发球技术方面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女排主攻队员训练和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排球的发球是比赛的开始,把握和控制好发球,能在发球时取得优胜,占据自主动权,同时也可以直接得分。而跳起发球打破传统的系统发球模式,成为得分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针对跳起发球技术的动作结构和性能方面来分析该技术,并接受了跳起发球的技术设计和技术特点,为了解和学习跳起发球技能的排球爱好着提高理论资料,希望为我国排球技术的新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近几年排球规则对发球条例修改的历史看,其目的是限制一次攻的威力,因为在排球的攻防效果分析,排球的进攻战术强于防守战术,尤其是一次攻战术成功率很高,所以近年来规则对发球一再修改,以达到攻防的相对平衡,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规则首先将发球区扩大至9米宽,使得发球队员能够选择更多的发球位置,有更多的发球路线,使接发球的一传加大了难度,导致一次攻战术的组成率下降,威力相对降低。其次规则将获得发球权的队胜一球时,才能得分,改为每球得分制,每球得分制的最大变化,是将发球的性质改变了:以前发球是得分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有了发球权才能得分,没有发球权的队,首先夺得发球权后,才能得分,发球失误不失分,只是失去发球权。  相似文献   

7.
影响发球的心理因素及其控制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每次进攻的前奏。它是排球比赛中唯一可以直接得分的技术,也是制约对方一攻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方防守反击的成功率。规则改变后不允许拦发球就更增加了发球的攻击力。特别是第五局每球得分制的施行,使发球既可直接得分,又可以直接失分,所以它在比赛中的作用比以往就更加显著了。一发球是排球各项技术中唯一不直接受对方和同伴影响的技术,可是为什么在比赛中特别是在关键局、关键分时,运动员往往更容易失去控制造成发球失误呢?我们根据近年来的带队训练、比赛的体会,以及利用参加全国比赛…  相似文献   

8.
排球的发球、扣球和拦网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分的三大主要手段,而发球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对手组织进攻的效果和得分的难易程度。而当代由于发球区域由过去的3米变为现在的9米,使得对发球区域的限制大大放宽,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任意发挥发球的技术和合理地运用战术。这就使世界排坛发球与接发球的平衡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排球教练员应该做出快速积极的反应,加大对发球技术和战术的研究。并针对青少年排球训练的实际,适时对技战术进行改革。1 现代排球发球现状分析1.1发球效果经过大量的统计显示,现代排球的发球得分率由过去的5%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各项技术运用特点的比较分析,发现日本女排主动得分能力、扣球、发球技战术以及接发球能力和二传传球能力均强于中国女排,场上队员技术特点鲜明、职责分工明确;中国女排在拦网、防守方面优于日本女排,中国女排各个位置主动得分能力比较均衡,没显示出位置技术特点。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接发球能力尤其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副攻的拦网能力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发球是排球五大基本技术之一,也是比赛三大得分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排联从1999年开始实行每球得分制,由此带来了排球攻防体系的一系列重大变化。这对所有球队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挑战。从排球得分失分规律入手,剖析每球得分制对发球攻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第17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国女排队员与对手的身体形态情况进行对比,对中国女排与对手的13场48局比赛的得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排在身体形态和扣球得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在攻击性发球和攻击性拦网上与世界女排劲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系统以计算机对排球发球、一攻和防反等主要技战术效果的加权分析,来评价排球比赛技战术的发挥水平,本文以此系统试评了第24届奥运会中国女排的实战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的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不同位置队员的单项技术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女排的接发球能力、二传传球技术和扣球技术以及发球技战术均强于中国女排.本次比赛表现出各位置技术特点鲜明、场上队员职责分工明确的特点;中国女排在拦网技术、防守能力方面优于日本女排,在接发球、传球技术环节中落后于日本女排,发球和扣球技术环节主动得分能力差,每个位置主动得分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均衡、主动得分能力差异不大,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及副攻的拦网能力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发球技术在女排比赛中的运用情况,把握其发展趋势,通过对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的发球技术进行研究发现:目前世界女排强队发球方式主要有大力跳发球、跳发飘球和站发飘球3种,大力跳发球是利用最多的发球技术,并已成为发球得分的主要手段;今后的发展趋势应是以大力跳发球为主,跳飘球和站飘球兼有;中国女排在发球这一技术环节上走在了世界强队的前列,但对飘球的利用还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5.
前言   排球比赛中,只有发球技术是不需要同伴配合,不受对方干扰自己完成的一项技术。发球是排球比赛中的第一次攻击,它可以直接得分,同时可以破坏对方的一传。特别是在新规则采用以后,发球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直接失分,直接影响比赛结果。本文就如何摆正发球在训练比赛中的位置,提高发球质量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与分析   1.新规则具有指导意义,发球作用影响深远   当前排球正处在攻强于守的攻防不平衡状态,尤其三点攻的一攻组成率过度,导致一攻扣死率高,使排球攻防转换回合少,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为了解决影响排球运动…  相似文献   

16.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强有力的发球不但可以破环对方的进攻和直接得分。而且还可以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排球规则规定,“只有发球队胜一球时才能得分。”所以有人说发好球是保证比赛胜利的先决条件。70年代出现拦发球技术后,发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特别是心理上威胁比较大,使发球攻击性明显下降。1984年10月国际排联修改了规则,取消了拦发球技术。这样又促进了发球技、战术的改革与创新。几年来我国各队都在积极研究发球技、战术,过去清一色的发后排情况已不存在,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好势头。那么怎样发球能收到最好效果呢?在全运会排球顶赛南昌赛区,我们观摩了排球比赛,并对发球情况进行的分析统计,在落点上找出了发球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发球是排球五大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唯一可以直接得分的技术。从排球比赛规律来说,获得发球权而又发好球(指不失误),就意味着有了得分的希望。因为获得发球权的一方,任何一项技术的正常发挥都有得分的可能,而失去发球权的一方,任何一项技术的失误都会造成失分(发球除外)。所以说“排球比赛胜负关键看发球”并不过份。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女排二队在第17届亚运会女子排球赛上与对手7场22局比赛的得分手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二队年龄结构合理、队员身体条件出众;中国女排二队的主要得分手段依次是扣球、对手失误、拦网和发球得分;中国女排二队的各项得分手段特别是发球、扣球和拦网三项均与韩国队存在差距;女排队员主要技术的运用和心理素质的表现不稳定,自身失误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9.
一、选题的依据 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发球技术的研究,并把它作为比赛得分的重要手段。随着排球规则的修改,对发球技术的研究更视为一个重要课题。 发球技术种类繁多,有飘球、大力发球、双脚起跳发球等方法,均围绕着如何使发出的球更具威力,能更好地发挥其性能,达到破坏对方一传或直接得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录像统计方法对排球规则修改前后发球区域、发球落点及攻击性进行了统计和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规则的修改为发球者创造了一定的优势条件,打破了已延续多年的3m发球模式,加大了发球的攻击性。同时也将带来接发球技术的创新,进入了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平衡时期,推动了排球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