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1月23日,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各省区市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传播。坚持新闻真实,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虚假新闻仍然屡禁不绝,时有反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应强烈。本刊编发的这组文章分析了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杜绝虚假新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旨在共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切实肩负起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多年以来各种虚假新闻经常见诸各种传媒.本文分析了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提出了杜绝虚假新闻、维护新闻真实的具体措施,为提升媒体公信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被新闻界视为"毒瘤"的虚假新闻却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呈现出传播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的特点。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且降低了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公信力,损害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治理虚假新闻迫在眉睫。本文试从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进一步增强新闻从业人员对虚假新闻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卫芬 《今传媒》2009,(8):51-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机构恪守的基本准则.然而,我们身边时时会发生虚假新闻."纸馅包子"、"最毒后妈"、"北大女生国外裸奔"、"华南虎照事件"等一系列虚假新闻,都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受众对新闻的信任感降低,从而产生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5.
邵迪 《记者摇篮》2013,(1):26-27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虚假新闻的泛滥,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界的良好形象,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危害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一、虚假新闻的成因分析1.内部原因直接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由于新闻稿件需求量不断攀升,一些道德操守不强的新闻从业人员在私利的诱惑下,丧失了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再满足于靠辛勤劳动挖掘新闻线索,而是转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任何人都离不开网络,新闻事业也是如此。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新闻离开真实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全面掌握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背景、原因、危害,从而更好地为新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新闻工作者不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秀 《新闻世界》2013,(9):300-301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当今的新闻传播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传播的便捷快速,把关人角色弱化以及监管的缺乏,网络虚假新闻泛滥,对坚持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剖析虚假新闻成因时,新闻界同行可能更多地关注作者本身的原因。因为,从虚假新闻产生的链条来看,作者位于前端,所以称其为始作俑者也不为过。但细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9.
潘黎黎 《青年记者》2009,(14):101-10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近几年来,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几成泛滥之势。而网络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的链条中也充当着不光彩的角色。本文将网络传播中的虚假新闻视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产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产生机制、传播内容特性、传播过程和应对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一、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  相似文献   

11.
6月8日至9日,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新闻媒体、各省区市宣传部门、部分新闻教学和研究单位的上百名代表与会。会议分析了虚假新闻在新时期的严重危害、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交流了各地制止虚假新闻报道的经验。在会上,中宣部还通报了全国虚假新闻案例及查处情况,给新闻界以警示。虚假新闻造成严重危害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在会上作了《坚持真实铲除虚假》的主题发言。他在发言中对虚假新闻的危害、表现、产生原因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他强调,坚持真实始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是党的一贯主张,是党的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真实"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新闻界的重视,在各国新闻道德自律信条中,均可看到对新闻真实的表述。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猛发展,虚假新闻严重泛滥,"新闻真实"受到挑战。本文从此角度入手,从中英美三国新闻道德信条中关于"新闻真实"的文本分析入手,结合现实案例,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虚假新闻泛滥的成因以及如何坚守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13.
信源真实是新闻真实的起点。近年来虚假新闻不断出现,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对信源真实作为新闻真实的起点意义的漠视和亵渎。从源头确保新闻真实,就是消息源一定要真实。新闻要使用可靠的、合法的消息来源。只有从信源真实性出发,假新闻才能得到抑制,新闻事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记者》刚评选出2013年"年度十大假新闻",《新快报》记者陈永洲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等案例赫然在列,这为业界再度敲响了警钟。如何防范虚假新闻,捍卫舆论监督再度引发热议,这里,笔者也略作浅谈。虚假新闻的源头虚假新闻包括"新闻事实"没有真实依据,通过臆造、捏造的假新闻和一定新闻事实"残缺"、"偏离"、"片面"而成的新闻失实。虚假新闻产生的源头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近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准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也有极个别的虚假新闻报道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给新闻工作造成了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可是,近一段时期,《京华时报》等报刊出现的严重失实报道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新闻单位的权威性、公信力。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报刊出版单位规范新闻采编工作,制止虚假报道,维护新闻单位的公信力。那么,在新形势下,虚假新闻有哪些特点?产生虚假失实新闻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防止虚假失实新闻的发生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造假却由来已久,从管理者的角度,媒体自身的角度,读者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负面虚假新闻,有时尚能出现一片喊打之声,可是对那些正面虚假新闻,明知其可信度不高,却能听之任之。本文试从正面虚假新闻的出现原因,表现形式,危害性与如何防范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8.
刘磊 《中国广播》2009,(5):39-42
虚假新闻一直是国内外新闻界的痼疾。2000年以后,虚假新闻在主体、客体和态势上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突出表现为:制造虚假新闻的主体日趋社会化和权威化,虚假新闻趋向舆论监督话题和国际事件,虚假新闻的态势日趋表现为多米诺式群体造假,这种现象再次表明:整治虚假新闻是一项系统工程,治理虚假新闻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为此,新闻从业者有必要从社会环境层面深刻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寻找整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袁小南 《新闻知识》2005,(3):28-30,5
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讨论虚假卫生新闻产生、传播的机制;从法学角度讨论虚假卫生新闻屡禁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两年却屡有假新闻出现。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直接危及新闻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因而,我们当前必须奋起捍卫新闻真实,严厉查处虚假新闻,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