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实甫与莫里哀,东方和西方两位杰出的剧作家在不同的时空中创作了《西厢记》和《伪君子》。这两部不朽的剧作不约而同地用浓墨重彩塑造了两位光彩夺目的女仆形象:红娘和桃丽娜。本文简单分析了王实甫《西厢记》中红娘与莫里哀的五幕喜剧《伪君子》中桃丽娜中若干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
郭红波 《科教文汇》2013,(29):61-62
本文将《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红娘与春香这两个重要的配角人物的形象的异同作了比较,并分析了她们形象不同的原因,展现了两位女配角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不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侯赛军 《科教文汇》2008,(12):158-159
莫里哀在喜剧中塑造了一系列以桃丽娜为代表的机智勇敢的下层女仆形象,她们既是宗教恶势力的对抗者,又是资产阶级恶习的嘲弄者,还是自由爱情与婚姻的追求者,体现了莫里哀创作的民主性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4.
《西厢记》由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发展而来,历经各种文学及讲唱艺术形式演变,直至元代经过杂剧创作集大成者王实甫的润色及再创作完成。《春香传》则是以朝鲜肃宗时期为背景,通过成春香与李梦龙的爱情故事反映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作品。对作品中的登场人物,起到帮助塑造主人公作用的辅助人物侍女红娘和侍从方子进行考察分析,得出了人物角色功能不同的结论,并体现了中韩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5.
昆曲《西厢记》是由明代李日华在王实甫《西厢记》及崔时佩《南西厢记》的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明嘉靖年之前孕育产生,明嘉靖年之后广为流播。李日华改编本是将王实甫《西厢记》的演唱体制——北曲杂剧变为南曲昆山腔演唱,并不是要对原著进行发展和提高,而是为了舞台演出的需要。其适应了明代戏曲演唱的变化发展之势,即北曲杂剧衰微南曲昆山腔兴起。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伪君子》的研究多集中在该剧的喜剧性方面.而莫里哀本人曾说:"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认为执行这个任务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习."因此,他的作品是以喜剧的形式反映悲剧的内容.本文从《伪君子》主人公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和情节的悲剧性两方面论述该作品的悲剧性因素.由此,全剧在充满戏剧气氛的同时也跨向了悲剧边缘.  相似文献   

7.
王国礼 《科教文汇》2007,(10S):189-189
以往对《伪君子》的研究多集中在该剧的喜剧性方面。而莫里哀本人曾说:“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认为执行这个任务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习。”因此,他的作品是以喜剧的形式反映悲剧的内容。本文从《伪君子》主人公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和情节的悲剧性两方面论述该作品的悲剧性因素。由此,全剧在充满戏剧气氛的同时也跨向了悲剧边缘。  相似文献   

8.
崔莺莺这一人物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较为成功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到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逐一分析崔莺莺的形象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牡丹亭》两部元明时期的扛鼎之作更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并一直演出不衰。两者都有其特殊的时代魅力而这种魅力主要来源于两者的主题内涵、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的不同,作为爱情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也不同。通过二者比较.可以看到《牡丹亭》和《西厢记》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10.
成语"羞人答答"语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4本楔子:"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亦作"羞羞答答".也简作"羞答答".羞:难为情.答答:害羞的样子.比喻难为情和不好意思的样子.形容感到害羞的心情和神态.  相似文献   

11.
莫里哀的《吝啬鬼》取材于古罗马戏剧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金子》,然而莫里哀却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及创新,从女儿形象和仆人形象两方面来看,就体现的极其明显。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后的三百年爱情题材戏曲创作,几乎完全重复着《西厢记》的主题,即歌颂“有情”的婚姻观,反对封建包办的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直到《牡丹亭》的出现在主题的深刻性上对《西厢记》有所超越,它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  相似文献   

13.
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他的野心和虚伪,把他看作“野心家”和“伪君子”。其实,于连的性格始终交织着良知与野心、热情与虚伪、真诚与作假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孙文霞 《科教文汇》2010,(34):75-75,103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古典贵族女子形象。本文将之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这一形象从人物形象、表现社会意义、文艺学三大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来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塑造了众多人物,其中成功的塑造了夏洛克这一艺术典型,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在莎翁笔下人物都是非常鲜活的,人物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从来都不是由某一种品格、观念构成的单一体,所以普希金曾经把夏洛克和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进行对比说:"莎士比亚创造的人物,不象莫里哀的那样,是某一种热情或某一种恶行的典  相似文献   

16.
陈梦飞 《金秋科苑》2008,(8):212-212
莎士比来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塑造了众多人物,其中成功的塑造了夏洛克这一艺术典型,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在莎翁笔下人物都是非常鲜活的,人物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从来都不是由某一种品格、观念构成的单一体,所以普希金曾经把夏洛克和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进行对比说:“莎士比亚创造的人物,不象莫里哀的那样,是某一种热情或某一种恶行的典型,而是活生生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与推广阶段.在顶层设计上,以管资本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两大亮点.然而,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真正落实两大改革亮点则面临着混改资金不足、资本运作能力不足和混改信心不足的难点.积极机构投资者在国企改革中扮演着长期资金供给者、资本运作合作者、牵线搭桥“红娘”和公司治理促进者的重要角色.扩容养老与保险资金,壮大本土机构投资者规模,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免征股息红利税,鼓励国有企业现金分红,从而充分发挥积极机构投资者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推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李涛 《科教文汇》2012,(4):67-68
昆德拉和余华是两位可以进行对话交流的作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活着》这两部小说都在探寻存在的本质,关怀人的生存价值,思考人生的悖谬、苦难和悲剧性.两部小说提出了一些尘世中让人颇感迷惑的命题,人的存在的矛盾状况和生命的荒诞和宿命是两部小说共同关注的命题,其中“轻与重”的关系、生命之轻、现实的无可选择性和人对苦难的承受力等成为两位作家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的《四块玉·别情》和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这两首散曲在内容上都是写一个女子的相思离别之苦,在写法上有相同的地方即是都运用了直接抒情和情景交融。也有不同之处,笔者对此进行评析,意助教师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才峥 《科教文汇》2008,(3):157-157
月老最早出现于唐人小说《定婚店》中,后来逐渐与红娘成为家喻户晓的媒人形象。月下老人这一形象在唐代小说中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唐人的姻缘命定观念,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民俗中的媒妁传统。同时,从文学形式自身的发展来看亦是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