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只有创设教育情境让课堂灵动起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其通过教育情境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真切的领悟,升华理性认知,从而达到提升核心道德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创设活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创设思辨情境,来燃起学生头脑风暴;创设文化情境,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
道德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的学习。有效的品德教育需要体验,创造贴近生活的情境,营造恰当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体验、感受、领悟。基于以生为本,巧设体验情境,采用"创设情感体验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展现生活原型情境,引发行为反思;创设道德思辨情境,提升道德认识水平"的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品德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价值追求的道德体验,不仅是一种关系,还是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道德境界.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中,生态家园中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价值起点,旨在建立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交往关系;注重社会生活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共识,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关系的和谐;走进内心世界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根本,通过人内心世界的道德体验而达到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文章提出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明确学习目标、设计互动方案、对接生活认知、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举措,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延伸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等,以达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体验法辅助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在创设情境中,要激活学生真实的情感;在重现情境中,要强化学生对正向行为的认可;在践行情境中,要帮助学生调适应对心理问题的策略;在升华情境中,要鼓励学生反思处世思想;在延伸情境中,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化认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获得成长,切实落实知行统一。教学《尊重劳动者》,遵循情境创设三原则,聚焦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强化体验,创设模拟情境;凸显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将"道理"落实到学生实在的"行为"中。  相似文献   

7.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教学瓶颈。通过引入并合理运用影视资源,拉近法与儿童生活的距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道德思辨情境,激发儿童对法治生活的思考;通过模拟体验,让儿童切身体验、感悟、理解法治生活,从而以法引领儿童生活行为,让法治意识浸润心灵。  相似文献   

8.
主题式情境体验教学围绕学习主题,整合教材内容,通过创设连贯性、系列化的学习情境,构建真实连贯的活动体验场域,规避碎片化情境设计的割裂式体验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生成性体验,使其形成关联生活的思想与行为图式,实现道德的"真实生长"。  相似文献   

9.
魏伟 《成才之路》2021,(14):28-29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鲜活的生活资源,创设丰富可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进行道德判断,并转化为行为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对比辨析,深化道德体验;搜寻反思,明晰道德是非;角色置换,激发道德情感;突破两难,把握道德内涵;拓展思维,落实具体言行。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要经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道德情感,让品德教学走进学生生活,强化学生道德实践,开展学生角色体验等活动,引发学生行为共鸣,内触学生心灵,让学生从自觉自己的行为逐步走向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11.
自我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对象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自我意识是个体自我教育运行的心理机制,是自我教育的内在基础。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心理机制进行优化,即引导积极自我认识、增强积极体验、加强自我调控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发教育对象自我教育动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道德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高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就要明确高校教师思想得到建设的要求,通过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情感体验、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力、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保障体系等举措,强化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行知思想与理论,特别是“生活教育观”“教学做合一”等,是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的基石。文章从生活化导入,创设情境体验;巧用知行合一,提升核心素养;多维度深入,打造开放课堂论述践行行知思想,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体验和感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但是人的体验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通过体验教育,才能达到优化的体验。教育者必须把体验教育和道德的内化机制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学生体验的层次,从而通过体验教育实现道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充满情感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教学,能激发教育对象高度关注与理解教育内容,让学生感悟、体验、践行,内化为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得到训练,最终使学生的人格和心灵达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境化的教学场。  相似文献   

16.
道德失调是指个体在道德情境下,当其认知、情感或者行为与道德准则产生矛盾时所体验到的不舒适的、负性情绪的过程。损人情境是一种道德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个体做出了违背道德准则的不道德行为,个体也会因为其行为与道德准则相悖而体验到消极情绪,从而产生  相似文献   

17.
幼儿德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情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移情是强化幼儿道德认知的重要手段,是攻击性行为的抑制手段。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日常生活情境渗透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强化幼儿道德认知,加强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增强幼儿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8.
体验是主体内心情意活动。巧设情境,是根据体验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在真切的情境中,通过耳闻、目睹、心动,进行积极的、刻骨铭心的内心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99):34-36
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构建德育情境,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道德品质、思想价值,培养塑造学生健康行为,是语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具体体现。基于此,文章以小学语文为切入点,分析渗透情境德育的意义,进而总结教学实践方法,即创设情境,渗透德育目标;引入情境,诱发学习动机;感受情境,强化情感体验;融入情境,引导学生互动;领悟情境,感悟道德品质;超越情境,促进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20.
<正>情境、体验、情感、行为是实现思想品德课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教学最终落脚点在学生行为上,行动力是提升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道德践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如何让学生行为落地呢?下面,以邓老师所教"人生当自立"一课为例,寻找开启思想品德课堂提升学生行动力的密码。一、入境:在对比例证中引导行动力情境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子,良好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