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现象,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又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其灵魂的性质集中反映在诗文化与民间文化、诗文化与庙堂文化、诗文化与宗教文化、诗文化与传统教育、诗文化与古代文论批评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布莱克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倾向。他诗歌的一些题目、诗歌中使用的词汇、意象和象征以及诗歌所表现的内容都与宗教密不可分。布莱克诗歌中的宗教文化倾向与其所受的宗教文化影响紧密相关。布莱克在其宗教诗中阐释了基督教教义,批评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和摧残。布莱克通过对宗教的不懈探索,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诗歌作品的一个种类,全真丹道诗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表现全真诗人们心性修炼的内容、意义及其主体感受是丹道诗在内容上的基本特征。适应这一特征,在艺术上主要表现为比喻和象征的运用,而且被赋予了宗教文化内涵,使诗歌形象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和神秘的宗教光圈。这是由全真教性命双修、形神俱妙的内丹理论、内丹功法及其宗教阐释符号系统决定的。因此,丹道诗的创作,既有符合一般诗歌创作过程的一面,又有其特殊性一面,它是体道的,也是审美的。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斯芬克斯》一诗铺陈夸饰、用典迭出、晦涩难懂.层见选出的多重宗教指涉是该诗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的一把钥匙.王尔德通过对基督教、异教等多重宗教的否认,展示出一个信仰的荒原,又通过将多重宗教相互交融嵌合,构建起以“美”为教义的审美化的宗教,反映其欲通过“审美救赎”拯救信仰缺乏、精神贫瘠的维多利亚时...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林语堂先生说,中国没有宗教,诗教可代宗教。创造诗意的课堂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对古诗词的体验,以诗意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展开丰富的想象,"悟"出独特感受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或隐或显地凸显出气韵清虚的道教审美心境。本文分析道教山水悟道诗的特定作者在特定的道教时空中的宗教体验与审美快乐,以探求其清虚意趣和独特的道教涵蕴。  相似文献   

7.
《陈风》作为《诗经》中十五国风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陈风》中多爱情诗与宗教祭祀诗。《陈风》特色的形成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林语堂先生说,中国没有宗教,诗教可代宗教.创造诗意的课堂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对古诗词的体验,以诗意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展开丰富的想象,"悟"出独特感受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一、诗禅相通在审美元好问有诗曰:“诗为禅客添花锦,律为诗家切五刀”。诗禅相通,早为前人所识。二者相通,而实质则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这种渗透主要表现为:创作上,以禅入诗,把禅典禅理禅趣引人诗中,丰富了诗歌内容,理论上,以排论诗,认为学诸如参禅,强调妙悟。诗、禅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为文学一为宗教,二者何以能够相通?这是由洋的本质特点决定的。中国禅宗有宗教的包装,而且也确乎是某种宗教经验,然而其本质却是美学。李泽原指出:中国哲学的趋向和顶峰不是宗教,而是审美;中国哲学思想的道路不是由认识道德到宗教…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运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对死亡的反传统理解。她的死亡情结来自于与周围的宗教热情格格不入的宗教观、生存环境和失意的感情生活。死亡在她眼里是一道自然法则,是美和真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彰显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风采。唐诗作为中国古典学艺术的奇葩,为后人留下取之不尽的化给养。在那个名家辈出、群星丽天的化背景下,诗歌流派纷呈,诗人创作各具特色。以山水田园诗创作为主的王维,在佛教禅宗的影响下通过诗歌的美感去探索宗教的灵性,创造出许多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禅诗”。  相似文献   

12.
松筠在藏五年,著有长篇叙事纪行诗《西招纪行诗》和诗歌集《丁巳秋阅吟》[1].松筠用诗歌的形式表现了他治理西藏的政治思路、军事政策,以及战争结束后其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作品中有大量对于藏区独特的宗教风俗、自然风光以及战后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描写,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诗之灵魂。自然意象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狄金森不同主题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读者可以更真切深入地理解诗人对于自然、爱情、宗教(死亡)等人生哲理的独特认知和情感。  相似文献   

14.
张继先的诗大体可以分为应酬赠答、宗教劝化、闲情览胜三类。这些诗集中体现了他的宗教思想,充分反映了他宗教领袖、宗教活动家的身份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道教的特点。张诗尽管艺术成就不很突出,但对丰富宋诗内容不无补益。  相似文献   

15.
《当你老了》是叶芝的一首爱情诗,他的作品享誉国内外。论文尝试解读该诗的语言特征,分析了诗的节奏与格律、押韵方式、用词等,旨在说明该诗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美及其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众多的祭祀诗文及相关记载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诗经》作为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在诸多的祭祀诗文中,祭祖诗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彰显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一是宣扬孝道,加强家庭、部族成员的凝聚力;二是为加强、巩固统治者统治地位服务。  相似文献   

17.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从正面揭示王维复杂心理世界,风格近似白居易宗教诗,是王维诗作当中不常见的.王维不是"诗家佛陀"、"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学佛者",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情怀的儒士文人.  相似文献   

18.
秦思 《中学生英语》2023,(4):95-107
20世纪70年代迄今,美国出版多部中国禅诗英译选集及禅宗隐逸诗僧诗作单行本,英译中国禅宗诗歌逐渐形成中国古典诗词在美译介一个醒目的翻译诗学特征与诗歌翻译次场域。禅诗翻译既是翻译文学,也是诗歌文学和宗教文学。本文试图从禅诗英译发生时美国的宗教、文学、以及诗歌翻译三个方面回溯与梳理禅诗英译次场域形成的历史脉络,再现禅诗英译在美的滥觞与发展。归根结底,禅诗翻译的形成与建立,源自宗教、文学与翻译场域的历史互动与对话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鉴国内外批评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罗伯特·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波菲利雅的情人》。通过分析该诗中的戏剧性场景,探索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世俗观念形态、性观念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及勃朗宁夫妇的爱情故事,同时揭示了罗伯特·勃朗宁对人性深刻的领悟。  相似文献   

20.
王建 《文教资料》2012,(33):10-11
李贺是唐代诗人中颇具争议的一位,他的诗歌中用了许多道教词汇,并且表现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奇幻之美,他的创作受到了道教语言的诸多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一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发扬了中唐一代“尚奇”、“尚怪”的诗风,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将更好地理解李贺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