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了解文章大意 ;从文体特点入手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 ,理解作者表达的见解与主张。二、教学过程1 .知识链接 :本册教材第一、二、三单元的学习重点均为“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议论文”。我们学过了这三个单元的 1 5篇议论文之后 ,了解和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回顾这些内容 ,有助于我们学好《〈孟子〉二章》。2 .引导学生阅读课前的“阅读提示”、对课文标题的相关注释以及课后 (第 1 5 2页 )的小资料 ,了解本文作者的背景材料。3 .播放《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教学录音 ,要求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读课本中的注解,我的方法是分类活读。课文中的注解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一般是每篇课文的第一条注解,内容多为介绍文章的出处,作者简介,对课题的解释,有的还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精华糟粕等。读这类注解,要抓要点。抓要点常用分层次、圈点关键词语的方法。例如高中语文第一册《药》的注解:“选自《呐喊》,这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写的一篇反映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  相似文献   

3.
第一 ,“带着问题读”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近十多年来 ,我们开展的“以读为本”的研究对“带着问题读”进行了“定格实验”。即 :就一篇课文而言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初读、复读、精读。在初读中扫清阅读障碍 ,粗知课文大意 ;复读中深入理解词句 ,掌握文章中心 ;精读中体会课文情感 ,学习作者表达。“三读”之间 ,有机渗透 ,层层推进。“三读”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程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运用工具书自我阅读的习惯。对于“带着问题读”中的问题设计 ,要求观念要新 ,主题要明…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文注释,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解释和说明,特别是文言文的注释,有助于培养学生凭借注释进行阅读的能力,正确理解进而深入掌握课文内容,"学习文言文的人,时常要通过注释来理解难词难句,注释是文言文阅读不可缺少的拐杖"。[1]注释的准确、简明、系统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来说有着重要的助读作用。  相似文献   

5.
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其目的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主旨大意,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得人。第一步:话题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第二步:总结文章主旨和段意,培养阅读能力。第三步:学习阅读技巧,训练阅读技能第四步:掌握文章脉络,深层次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6.
这组课文侧重于读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教学生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一、关于教材1.本组各类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南湖》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篇看图学文,要求学生从观察图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讲读课文.第十册第一对课文第一组读的重点是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二组写的重点是要求有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两组课文是互相配合的.本组读的训练要为下组写的训练奠定基础.《种子的力》是一篇重点课文.在本组中要教会学生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新知识学习阅读课文《工人代表》、独立阅读课文《黄河颂》.这样,学习读写例话《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学习要求本单元六篇课文,第一、二篇要求精读,第三、四篇要求略读。第五、六篇要求独立阅读。这些课文都是状物性记叙文。自学中,对每课的生字、难字要能读准字音,辨析字形,对重点词语不仅要理解词义,还要能加以运用;对某些特殊句式、重点句子,要求联系课文仔细领会;对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应掌握  相似文献   

8.
课文注释功能简说黑龙江/李健海课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阅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文注释的作用,可增长百科知识,掌握足够的字词,提高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一、题目注释它的注释内容有:指明课文出处,解释题目中有关词语,说明编辑对原文是否有所删...  相似文献   

9.
一、内容举要1.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内容与特点。内容 :本单元有教读课文三篇 :《读报常识》《消息、通讯》《评论》;有自读课文三篇 :《副刊、文摘》《答记者问》《积累资料、学习办报》。(以下出现课题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重点学习内容是三篇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副》。特点 :本单元为读报单元 ,《读》与其他五篇文章的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课文中有选入的报刊文章和“怎样阅读”的方法介绍 ,举例直观 ,主要靠学生自读。学生要重点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读报方法。积累资料要在读报过程中随时进行。办报 ,要借鉴读报的一些经验办…  相似文献   

10.
课文的时代背景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不能追求一种模式,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在学生最需要时乘“机”而入。一、乘解释题目之机有些课文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解释题目往往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乘解释题目的时机设置悬念,介绍背景。二、乘阅读注释之机课文的第一条注释,往往介绍课文的出处、作者等,有的也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但大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充分展开,这时教师可以对时代背景作适当的补充。三、乘分析内容之机分析课文内容是教师教授一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概括段落大…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的两种方式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把阅读看作是能够理解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只是阅读的一种方式———实读。还有另外一种阅读方式,即创读———创造性地阅读,让读者自己赋予课文新的意义。实读,即实实在在地读,是一种重复式阅读,主要是对课文进行客观的解释、复述。这种阅读,是努力读出作者的原意,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因此,学生主要根据教师的讲解和教学参考书中的注释来理解课文,是一种集中式思维方式,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因而,课文的意义是单一的,所有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是找…  相似文献   

12.
1、教材的课文一定要读一遍,读懂教材里边的学习要点,不是光读课文。有的同学说把课文都背下来了,但是考试还没通过。原因不是让你读课文甚至背课文,而是把所有课文里边的知识点、语法点要弄通。2、阅读理解题备考技巧阅读理解有一个应试技巧,在平常要多读文章,要加快速度,再有知道后边问的题目,每个阅读的段落后边都有5个题目,5个题目大概要问的有几类,主要的有问作者观点,或者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都是直接的。最难回答的就是推理性的,如果看不懂就不会做对。所以在阅读理解的时候,一个是要阅读快,再有一个抓住要点。每段里面的第一句要…  相似文献   

13.
一、初三历史学习方法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 阅读是我们从事学习的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阅读课文有以下三个步骤,即粗读、细读、精读。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会读目录,构建知识体系;读诱发性导语,了解教材重点;读正文,把握主体知识;读平面地图和形象插图,掌握历史活动空间和强化学习的直观效果:读注释,拓宽历史知识;读大事年表,理清繁杂的历史头绪,形成完整的时空概念。  相似文献   

14.
阅读课文是把课外阅读材料安排在课本中的一种课文,编入这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动和在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自己去读文章,锻炼阅读的能力。 从二年级开始就安排了阅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课文的比重逐渐加大,内容逐渐加深,篇幅逐渐加长,课后安排了思考题,揭示阅读方法和阅读重点,职业教育中也出现了相当的比例。 由于年级不同,各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我们这个技工教育与初、高中相差的虽不多,但也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阅读时就应以以下在三个方面的要求来读: 第一要借助课…  相似文献   

15.
管萱 《现代语文》2011,(3):109-110
一、教材简析《山地回忆》是五年制高职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文章皆为叙事类记叙文。单元学习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叙述的要素、线索、顺序和详略的能力,掌握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山地回忆》是作者孙犁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时写的一篇回忆当年在阜平度过的战斗岁月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HUNANJIAOYUNUH一、从读入手,指导学生读“准”课文古人读书都是“读”字当头,这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现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练习设计中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利用所学课文,指导学生把书读好读熟。小学生是来学校读书的,他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是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从学拼音开始,就得读准声、韵、调,掌握好认读的工具,以利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在阅读教学中,应把“读”作为教学的主旋律,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  相似文献   

17.
新的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把入选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共中课内自读课文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三十。如何上好课内自读课文,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探究的课题。课内自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阅读,在阅读中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得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教这类课文要立足于培养和检验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学好读懂课文铺路搭桥。新教材在课文的编排上颇费心血。课文前有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围绕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色及结构层次等设计了练习。这样做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利于检测学生的能力和掌握课文知识,故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一、感知感受,明确目标要想明确学生在课文中学到什么, 怎么去学,教师应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感知感受,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和妥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为此,我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二读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三读课文,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四读课文,想想我有什么感受?五读课文,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情智切入点,教与学的方法……例子是说理的依据,认知目标不是例子,而是作者意图阐述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认知目标:认识事物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阅读,领会到作者通过因果、连锁、相承、总分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说…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毕业复习时,应将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安排。要从读写例话入手,联系有关的重点课文,抓住观察事物、读懂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根据中心选择材料、按一定顺序记人叙事和状物写景、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等要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作文复习。要注意多读课文,寻找规律,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第一课学会读书观察写话真实具体复习要求能按照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基本要求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  相似文献   

20.
翻读语文课本,在课文正文页下,都见有“注释”(亦称“页下注”)。对待课文的“注释”,有的学生不很重视,他们或许认为,读书主要是读课文,至于“注释”则可读,也可不读。他们不知道,其实“注释”是很重要的文字,它们是教材编者根据阅读要求精心编制的,扫清阅读障碍是一个目的,提示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是又一个目的,因此,“注释”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认真阅读“注释”是忽视不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