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居民的饮茶习俗内容非常丰富:在物质文化的层面上,包括了茶树、茶叶产品,等等;在将神文化的层面上,则包括了广东三大民系的特色饮茶习俗。介绍广东居民的饮茶习俗,可以为广东的茶叶生产和贸易等行业的经营者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徽州山区的自然条件和清代晚期的经济产业结构,回顾了婺源的茶叶种植和贸易历史,探讨了清代晚期婺源地区茶叶贸易的经营方式与特色。认为清代晚期婺源的茶商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商业道德,推动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代广东小说包括广东人创作的小说和内容涉及广东的小说。作品数量较多,小说名家不少,小说的种类丰富,充分体现出广东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地域特色。清代广东小说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清代广东小说包括广东人创作的小说和内容涉及广东的小说,作品数量较多,小说名家不少,小说的种类丰富,充分体现出广东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地域特色。清代广东小说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欲认识乡土社会,茶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新角度。清代四川茶叶与农民生计关系较大,见证了农民之间社会关系的常态与病态。通过川茶,部分农民为一些商人的活动提供了条件,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由此而生。茶叶为农民与商人的分工创造了机会,又成为他们互相联系的纽带。商人对川茶贸易做出了较大贡献,其中陕商、徽商地位突出。茶叶与部分手工业工人、知识分子、官吏等相联系。它还是城乡社会风俗的显著因素之一。川茶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将引起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黎族是一个世代居住在海南岛上的海岛民族,她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文化。本文以《清代黎族风俗图》这本画册为蓝本,介绍了清代黎族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那个时代黎族人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等两方面的内容。从有限的角度来解读这本画册的文化信息密码,并指出只有经过深入实地的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民族风俗现象的资料,才是最可靠和最值得欣赏解读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茶叶贸易与资本原始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资本原始积累都有自己的特点。清代的茶叶对外贸易,正式揭开了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序幕。在17世纪末叶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茶叶的生产与贸易,成为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曾经为中国导向近代化进程,提供了优良的物质条件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清代茶叶生产与贸易所造成的资本原始积累状况和发展趋势看,19世纪以降,倘不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掠,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跟上世界近代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清人的饮食风俗,是清代社会生活风俗体系的基本“元素”与重要构成部分,而清人的饮食结构与方式、百姓的饮食生活、它们的发展与演变,既是体现各历史时期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展示清人社会生活风貌演进变革历程与轨迹的活“窗口”。  相似文献   

9.
<正>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茶”命名的国家公办特色高职院校,坐落于江西省婺源县。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地方优势,开设了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茶艺与茶叶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茶叶贸易方向)等专业,致力于培养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艺表演、茶叶营销、茶叶贸易全链条式茶产业人才。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气息,而同一种茶的不同泡法也有不同的韵味,喝茶既是品茶,又是品文化、品人生。  相似文献   

10.
广东作为沿海大省,港口商贸发达,船舶制造较为先进。清代广东与日本的港口商贸活动频繁,带动了汉籍交流。虽然日本明治维新后,西学盛行,汉学衰落,汉籍受到空前冷落,但港口船舶贸易中,书具、文籍不少,单就广东地方志而言,一年中有多达十二部传入日本。商贸来往也使近代广东的经济、生活、教育等被载入日本商人的游记中,成为重要的研究史料。另外,清代诗歌作为明治汉诗人崇尚与学习的对象,也对汉籍传播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史书对清代早期和后期云南丽江的社会生活记载颇多,而对道光初年的丽江社会生活鲜有描述。马毓林撰写的《鸿泥杂志》详细记载了清代中期丽江的社会生活,对于全面认识清代中期丽江市井、民俗、宗教、物产等提供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伦诺尔是清代漠南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也是汉蒙贸易和中俄贸易的重要转运通道。其兴起始于康熙雍正年间,乾隆以后发展迅速。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政府在此设户关征税,三十一年(1766年)又将工部潘桃口关归并多伦诺尔同知管理。经由多伦诺尔税关输出的商品以茶叶和纺织品为大宗,输入则以牲畜、毛皮和木材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1000多年的发展。通过对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贡茶的发展,茶道、斗茶、茶类的改革与发展,茶具和饮茶技艺的发展和茶书、茶诗、茶画、茶文化对外传播等分别进行了考证,提出中国的茶文化在唐代形成的基础上,在宋元明清时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宋元明清时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体现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在日常生活领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诉求点应该落实在习俗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日常生活比较发达的特征,弘扬民俗文化,展现民间文化精品;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承继人际交往的中国特色;建设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礼仪。  相似文献   

15.
清代湖南商贸有三个基本的表现形式:转口、过境与市肆,由此形成了湘潭、郴州、岳阳、常德等几个商品集散中心。明代以降的经济发展,是形成这种贸易与特征的社会背景。这种商贸一方面满足了清代湖南民间社会日常生活的需要,一定程度活跃了城乡经济,催生了一批市镇,在西南边境经济与内地经济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同时商贸的发展又是单一的,带有政府强制性的行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基本上为外省之人,本省之贾亦或难见方志史传。  相似文献   

16.
茶叶成为民生问题始于唐代。饮茶风俗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外地流通。皖境大地是唐代茶叶的主要生产地。皖境名牌茶在整个唐代社会享有崇高荣誉。同时皖境的著名商业城市和诸津关襟要,为茶叶远销外地的交通运输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由于政府的榷茶和茶税重敛,制约和摧残了皖境茶叶的生产和贸易经营。皖境茶叶随着唐王朝政治的强大和经济发展而兴盛,伴着唐政权的衰败和灭亡而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17.
韩滔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7):108-113
"吃油茶"是黔北地区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生活习俗,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的产生、发展、存在形态以及长期存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原因和价值值得探究。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个性,油茶又蕴含了黔北独特的人文风情及文化心理,同时成为黔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