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无奈的选择     
“妹妹,我想有一天你会理解我这个做哥哥的选择。”那时,我十二岁,妹妹只有八岁。我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是一名军官。我也不知道这两个生活上有那么大差异的人,是怎样好上的。那一年,父亲有了外遇,跟母亲提出离婚。母亲没有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哭。当时我和妹妹痛斥父亲,我们真的很恨他,很恨很恨。父亲说:“孩子愿意跟谁就跟谁吧!”我犹豫地看了一下妹妹,她狠狠地掷给父亲一个白眼,说:“鬼才跟你呢!”然后径直跑到母亲身边,帮母亲擦去泪水。我也往母亲那边走了几步,脚却僵住了。我不能,理智告诉我,母亲身体这么弱,如果孤身一人抚…  相似文献   

3.
我的母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听着这首十分耳熟的歌曲,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从小到大,母亲为了我,很辛苦地在外面工作着,父亲没能支撑这十家,家中所有的开支便一下全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记得小时候,父亲很不喜欢我,常常打我、骂我,我又没有人带,这可累坏了母亲。每天,母亲早早叫醒我,带我一块上班,中午还要带我回家煮饭给父亲吃,吃完饭又匆匆赶去上班。母亲常常为了多赚点钱而加夜班我困了,母亲会  相似文献   

4.
母亲去世得早,是父亲把我们姊妹三个一手拉扯大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姐姐10岁,我7岁,妹妹只有4岁。母亲去世后,我们姊妹三人中只有我能够继续读书。姐姐和妹妹不能读书,倒不是因为父亲重男  相似文献   

5.
在我印象中,父母一直很和睦。可在一年前,据说因为父亲在外面“有了”,他们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父母争吵只有一个原因——父亲要离婚,母亲不离婚。父亲说跟母亲没法过了,坚决要离;母亲不想便宜那个“小骚货”,死活不肯离。他们就采取了闹的办法,总有一方会挺不住的,他们都相信自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6.
我渴望父爱     
从我记事起,身边只有母亲。在家里的相册中,也总找不到父亲的身影……从幼儿园到小学,每当上学或放学,别的孩子都有父亲接送。看着他们拉着父亲粗大的手,或靠在父亲宽厚的背上时,我是多么羡慕啊,多么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但是现实总让我不解,父亲,你在哪里啊?回到家,母亲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而我却并不显得快乐,原因自然是餐桌旁总是少一个“人”。用餐时,我几乎都不说话。母亲似乎也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只是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有时,母亲因工作忙常不能回家,而我则会习惯性地拿出母亲买好的方便面来煮。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我…  相似文献   

7.
点亮一盏灯     
父亲长得很帅,到现在还是我们公认的美男子。母亲像所有的中年妇女一样,有着微丰的身材和干练的动作,所不同的是,母亲有双大眼睛,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父亲、母亲年轻的故事也许很浪漫,也许很曲折,也许很甜蜜。但是,这些我都无从知晓。他们给我的只有一份淡泊的宁静与温馨。  相似文献   

8.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父亲说话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母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是每月赚取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目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母亲病逝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在外工作,弟弟到外地读书,我还在本镇读高中,在家,只有我和父亲两个男人相伴。我家有一块宅地,有人想买。那一天晚上,我们两个男人吃着晚饭,父亲突然问我:“我想把那块地卖了,你看这…  相似文献   

9.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10.
怀伤之念     
父亲是我的太阳,是我的高山, 不管风霜雪雨,只要有他在,我就会感到温暖。 6岁那年,母亲和另外一个男人跑了,她飞出了贫困的大山,丢下我和父亲。那天,父亲牵着我的手,去送母亲;母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等待     
我出生在步云山下、碧流河畔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我生下来就没见过父亲,是母亲独自把我拉扯成人。听母亲说,他们结婚后,父亲考上了东北大学,第二年我便呱呱坠地。这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父亲在沈阳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从此再也没有回来。那年,母亲只有25岁。往后的日子里,母亲埋头操持家务,细心侍奉公婆,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母亲不仅  相似文献   

12.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 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父亲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有每月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目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  相似文献   

13.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14.
快手小删     
有一种爱叫父亲母亲 王月,母亲节!六月。父亲!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脖友”发的一条“围脖”: 世上只有两个最疼的消息:一是父亲辞世,一是母亲离世。  相似文献   

15.
小溪·母亲     
家乡附近有一条小溪,那是我儿时玩耍的天地,妈妈经常带着我去溪边砍柴,到溪里去捉鱼洗衣……从那时起,我学会了独自寻找快乐。我爱水,爱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我更爱我的母亲。可是,儿时令我神往的小溪,而今却成了我伤痛的记忆———母亲永远在溪边的小山上聆听潺潺的水声。我怕再到小溪,但我又不能不去小溪。那年我只有四岁,但在我的记忆里,隐隐约约记得家里的境况非常的糟糕,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只会干活,对于当时的家境,父亲确实无能为力,为此,母亲经常骂父亲无能,并对这个家不再抱什么希望。那是个炎热的夏天,父亲去了姑妈家,留下我和…  相似文献   

16.
一束玫瑰     
在我三岁那年,我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的十几年,只有母亲和我生活在一起,似乎母亲和我都被笼罩在父亲去世的阴影下。我对记忆中早已形象模糊的父亲总怀有一种无法表达的情感,每次母亲带一位“叔叔”回家来,我总躺在自己的床上,反锁着房门,不管母亲说什么,我就是不出门。我知道,我在母亲心中总是第一位的,只要我不喜欢,母亲是不会再结婚的。我总觉得不能让另一个人取代父亲的位置——让一个感情疏远的人来代替父亲,这无法接受。而一束玫瑰改变了一切。  相似文献   

17.
表达     
阅读材料那天,我和父亲在电话里断断续续聊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母亲不在家,我想,我们是没有机会这么聊天的。从小到大,我与父亲的交流多半是用眼神和肢体动作来暗示的。父亲接电话时,我有些诧异,因为每一次都是母亲先接上电话,就算是父亲接的,也会马上把电话递回给母亲。父亲明  相似文献   

18.
缅怀父亲     
我5岁那年,母亲病故,从此只有父亲带着我生活,所以我与父亲的感情格外深厚。父亲虽然已经离开54年了,我却时刻都在想念着他。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今年52岁,母亲只有41岁。他们结婚那年,父亲30岁,母亲19岁。据说父亲当年一眼便看中了母亲,于是每天都不辞辛苦地翻过那座很高很高的山去看母亲。但母亲并不领情,父亲后脚刚进门,她前脚便跨了出去,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满身灰尘的父亲。后来我从姨妈那里打听到,母亲是嫌父亲年纪太大,她认为那样的大龄青年不是花心就是家里穷得叮当响,总之就是不符合她的标准。我的外公、外婆倒是对父亲另眼相待,因为父亲每次去时,没得到外公、外婆的同意,绝不去追跑出门的母亲,而是陪着外公、外婆闲聊或者帮忙干活。看着父亲屋里屋外忙碌的身影,外婆…  相似文献   

20.
父母的手     
父亲临终前向我讲述了他向妈妈求婚的往事:当时他很穷,工作不好,生活拮据。他伸出双手,掌心中只有两枚硬币。父亲对母亲说:这是我所有的财富,你愿意嫁给我吗?母亲温柔地微笑着,将自己的双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