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鹏 《家长》2008,(12):9-10
如今,许多家长都给孩子零花钱,而且零花钱的数额在不断攀升。零花钱多了,如果放任不管,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可能助长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家长不能什么事都替他做。家长要借助给孩子零花钱这一契机,教孩子打理好自己的零花钱,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对10岁~16岁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他们一定的零花钱,但孩子们往往容易视“零花”为“乱花”。为了使宝贵的金钱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家长应对孩子的零花钱的使用作一定的指导。在这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财商。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富裕国家比利时的孩子们,从八九岁就开始懂得了如何精打细算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在比利时家长眼中,零花钱是供孩了们初学理财的,而不是他们单纯享受的条件。一般家庭,孩子从8岁开始,每周都能从家长那里得到几枚硬币的零花钱。孩子们想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一点一滴地积攒零花钱。虽然,每个家庭给孩子零花钱的标准不一,但家长们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原则却是一致的,都不主张  相似文献   

4.
在芬兰,理财教育从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家长们一方面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灌输给孩子节俭和不攀比的生活理念,另一方面也通过零花钱的储蓄,培养孩子自主理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于瑞 《家长》2004,(Z1)
如今,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但在家教中,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却是一个盲点。有的家长对孩子花钱不加限制,为满足孩子的欲望而慷慨解囊;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花钱管束得过紧,即便是孩子的正当要求也非常苛刻。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无法使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也无法使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家长要训练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定时、定量。家长只提出花钱的原则,具体如何支配这些零花钱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6.
湖南长沙市一位家长来信问:我儿子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他的许多同学身边都有零花钱,儿子也向我提出要零花钱。这合适吗?同时该给予什么教育呢?三年级的孩子开始有了支配能力,可以给零花钱。同时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独立的性格。下面介绍的五种方法或许会给你教子理财带来启示。一、计划法。要明确每周、每月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先考虑有哪些费用,如买书、买文具等;其次为日常花费,如午餐费、小点心、乘车费等等。数目确定后把钱给孩子,让他写个花费计划,剩下的让他存起来。二、阶段法。家长给孩子的零…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钱,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因此金钱教育就成了美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家长也为此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金钱教育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国家长不无启发。 1.金钱教育从零花钱的使用开始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零花钱的多少并没有一个定值,主要依据孩子一周的消费预算来确定。这些消费开支包  相似文献   

8.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家长都会给一些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支配.什么时候给孩子零花钱,给孩子多少零花钱,这些问题对于家庭条件比较宽裕的家庭来说,好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管理比较严格,觉得孩子年龄还小,或者想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极少或几乎不给孩子零花钱,将孩子所有的日常花销都掌控在自己手里,这也是不可...  相似文献   

9.
比利时家长每月支出的零花钱总额高达2800万欧元一般来讲,比利时家长到孩子年满10岁后就开始每月给一定数额的零花钱了。在比利时,10-12岁的孩子平均每月从家长那里可以得到14.8欧元(1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1元);13-14岁的孩子稍有增加,平  相似文献   

10.
吴采红 《早期教育》2006,(10):22-23
用事实告诉孩子、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在美国,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从早期就开始了。首先要教给孩子的是钱从何而来。对于刚刚有了自理能力的孩子,美国的家长从不轻易给他们零花钱,儿女问父母要钱,需要写借据。孩子的零花钱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也许  相似文献   

11.
晓宇 《家长》2008,(12):7-9
不同的孩子对零花钱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一拿到零花钱,就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食物,有的孩子则一分钱也舍不得花,把零花钱全部放进自己的存钱罐里。按照对零花钱的处理方式,可以把孩子分为"海狸鼠"型、"霸王龙"型、"孔雀"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使孩子形成好的理财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百分数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零花钱的情境,不仅符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可以消除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陌生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前,我调查了全班学生每月的零花钱数量与使用情况,然后编成调查报告。调查内容是:98.9%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每月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学生们用这些零花钱买了些什么呢?就说我们班的卢一恒同学吧,他每月买零食花的钱数占他当月零花钱总数的60%,买玩具的钱数占了20%,买学习用具的钱数占了6.5%,买书的钱数占了10%,存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了“金钱激励”法,即给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方面定个标准,或者指定一项任务,如果完成得好,则相应地给予金钱上的奖励。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部分老师和家长中进行了调查。李静(女,中学教师):现在有很多家长把“金钱激励法”视若神明,自觉不自觉地就采用了这种激励方式。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比如,可以初步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甚至可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美德。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原来特能花钱,后来他妈妈把零花钱分摊在家务劳动上,根据劳动…  相似文献   

14.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就儿童零花钱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的零花钱都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能有这样的好习惯主要归功于家长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教育。 德国孩子省钱一般都有自己的储蓄计划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一点零花钱是很平常的事。但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手头有了零花钱,会由着性子花,容易养成出手阔绰、攀比、图虚荣的坏习惯。我认为,问题不是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孩子不会合理地使用手中的零花钱,除了与孩子生活鉴别能力不高有关外,主要还是源自一些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的错误、目的的模糊,以及没有正确指导孩子该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现在有的家长给孩子零花钱,是把它作为对孩子的一  相似文献   

16.
文旭 《家长》2010,(10):6-9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或长辈)给孩子零花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长给零花钱、孩子花零花钱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家长给出新意,孩子花出水平,这样才能让零花钱发挥出有用的功效,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家长观点     
让孩子知道钱,但是不给钱李行键爸爸应该向孩子正确解释钱的用途,让孩子知珍惜钱,这也算是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启蒙育吧,而我也正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但是我赞成给10岁以下孩子零用钱。因为这个阶段子的自控能力、判断能力实在太弱了。让孩子了解钱何品彦爸爸孩子大了,总要进入社会,总要用钱,让孩子接触钱,就像接触其他现实事物一样正常,所以我们认为当孩子会用钱时,可以适当给他一些零花钱。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增进对钱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使用和管理零花钱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当然,零花钱给多少,可以用在哪些方面等问题事前要…  相似文献   

18.
会念书的孩子,未必懂得理财。当前,学校教育中的理财教育严重缺乏,那么,家长就不能忽视对孩子理财方面的培养了。为了使孩子长大后不会掉入金钱的陷阱或因为缺乏理财知识而使生活陷入困境,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给孩子以理财教育。孩子如果缺乏对金钱的正确认识,父母也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在金钱面前,孩子可能会走入以下误区。1.孩子养成攀比的心理,向同学炫耀家里的财富,或不顾家里的现实情况,硬要买名牌服饰、名牌文具。2.孩子在没有足够的零花钱时,向同学借钱,并不断累积,在同学中形成不好的信用形象,进而影响孩子的交友和学习。3.孩子容…  相似文献   

19.
家教文萃     
《家教指南》2004,(2):32-33
√家长呼吁学校增开理财课《北京晚报》根据卓越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结果报道了《北京孩子出手太冲》之后,许多家长致电本报,呼吁学校增开理财课,教孩子正确的消费观。读者吴女士有个16岁的孩子,她说孩子们一方面用零花钱来追星、买光盘,一方面又认识到乱花钱有害,这说明孩子们也在困惑,希望社会、学校和家长一起来研究帮助孩子学会理财的方案。北京十一学校教师说:“从她接触的学生来看,这个调查显现出的北京孩子出手太冲的问题确实存在。她说,教会青少年科学理财,首先得告诉他们应该珍惜什么,应该摒弃什么,怎样用有限的财富创造出最大的价…  相似文献   

20.
《青年教师》2007,(8):39-39
一、从零花钱的使用开始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作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家长尽可能将孩子的零花钱数量控制在与他的同伴大致相当的水平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