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校招生》2008,(12):56-56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2.
李杰  雍树宏 《陕西教育》2003,(11):19-19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教育原则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教育的活动,也应服从这一普遍法则。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2,(23):28-29
自然界中的体验很有可能有着一种独特的功效,在让孩子们提高注意力上尤其有效——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自然很有趣。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霍华德·加德纳教授  相似文献   

4.
休谟的道德哲学存在一种自然神论的神学背景.自然神的存在及其赋予自然界和社会和谐的秩序等自然神论的观念决定了休谟道德哲学体系的基本建构.具体地说,自然神事先在人类心灵中植入了有利于道德形成的仁爱心和同情能力,并在人类心灵与社会环境之间建立一种自然演化式的预定和谐.通过这两个安排,人类社会最终形成了对社会公益的关注,即对人类的幸福或苦难的同胞感,而这正是休谟道德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云间雪崩>展示的是帕米尔高原上人、动物、自然植被等生态链条生存的一幅幅图景,表达的是自然生态的一种秩序,也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秩序.审美,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秩序与和谐.人类所处的自然界存在着取之不竭的美,而自然的美又是最原始、最本质的美,因此文学向自然寻求美,从自然中选择审美对象是文学创造艺术美的必须.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的自然角则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最佳窗口,是幼儿亲近自然的最好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自然界的物体在相互作用是会表现出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这会使幼儿感到自然界的其妙无穷",本文基于此,从三个角度着手,针对幼儿园自然角课程化的开展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自然定律本质解释大致可归纳为概念关联式解释、经验概括式解释和倾向性解释三种。倾向性解释将自然定律视为自然界中产生可观察现象的能力、倾向或趋势。该解释下的自然定律具有定律所要求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特征,并且符合定律支持反事实条件这一判定标准,因而是关于自然定律本质的一种较合理的解释。同时,在倾向性解释下的自然定律可建基于具有相似的倾向性本质的自然种类之上,二者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8.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论,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并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客观实体而展开讨论,已具有地理哲学意义.关于人地关系论曾形成几种全球性流派.自然界不可知论主张自然界法估无边,人类无法认知,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极其渺小.西方的神学家们,强司自然应力无比,自然神秘莫测,给自然界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法国学者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气候的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的首要任务是端正自己的态度.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初期所需要的一切都是自然界慷慨赐予的,即使是后来人类社会发展了农业、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原材料和环境条件仍然是自然界提供的.但是,人不仅习惯了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还在思想意识深处把自然界当作了敌人,动辄提倡向自然抗争.攀上一座高峻的山峰或穿越了一片起伏的沙丘,就宣称"征服"了这座山或这个沙漠;排干沼泽地暂时种出了庄稼,叫做"战胜"了沼泽;围海造田、围湖造田、滥垦河滩地等也被渲染为向自然开战的战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一、总的要求 小学自然是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初步知识教给学生的课程。由于自然界的本身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自然界的本身就是充满着矛盾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过程就是辩证的发展过程,因此,只要我们在自然教学中重视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就可以很自然地、生动地使学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最本质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前提,它是通过劳动实践这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关系,作为具有自然属性的历史的人只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度",尊重自然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持久地生存下去,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奠定基础。这是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和本质对于当今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姚倩 《培训与研究》2010,27(3):60-6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最本质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前提,它是通过劳动实践这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关系,作为具有自然属性的历史的人只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度",尊重自然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持久地生存下去,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奠定基础。这是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和本质对于当今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华兹华斯认为万物皆有灵,人只有置身于大自然中,与自然和谐共处。带着一种喜悦的心情与自然交流,倾听自然的呼声,享受自然的纯美,才能从人世的功利和创伤中摆脱出来,才能回归到纯真的自然本性。浪漫主义描述自然界生物的愉悦情感与人类情感的关系,不仅是模拟与被模拟的关系,而且是相互融合的一体性关系;诗歌中再现的自然和人类,同属一个整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一切生命与非生命相互依赖,共生共存,用今天的术语来说,这是一种"生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评价浅析     
1845年,马克思在被誉为包含着新观念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本质:这就是实践。实践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根据人的需要,依照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认识自然界、利用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从而满足人类的自身需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奖励》2010,(9):12-13
自然界充满奇迹,处处隐藏着美。人们在散步时,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然之美,但也有可能错过数不尽的惊奇。这就是摄影师休·特维采用X光进行自然摄影的灵感源泉。近日,特维利用X光拍摄自然界的普通花草,获得了一组令人难以置信的美丽画面。特维希望,这种摄影技术能够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被忽视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6.
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两种最基本的思维模型。在中学阶段,学生们对这两种思维模型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表达上,更应该关注这种思维模型在解释自然中所发挥的作用,体会原子在构成物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奇妙的行为和现象,进而能够从人的认知和物质的自然属性角度感受并理解自然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自然界是什么样的,本身具有什么规律,各现象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不是什么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但自然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是靠人去认识,是靠人的意识去反映,不同的人与自然接近程度不同,对自然的认知程度不同,对自然的表述方法也不同,这就是人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在原来实施义务教育,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的物理教学活  相似文献   

18.
仰望天堂     
一片绿叶的形成常是一种玄妙的东西,雨后便是翡翠,阳光下便是水晶,是自然又不加雕饰的韵味。我常常坐在教室的一隅,窥视窗外那些不停跃动的生灵,总会有被囚禁之感。其实不论是我还是自然界中其他的生灵们,都是生活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囚笼之中,而这自然的囚笼会不会牵制你的自由,就要看你心灵的高度,是狭小到一只鸟笼,还是宽广到整个世界。我从来不曾怀疑自然可以给心灵带来无限的广度,从教室的玻璃窗看世界,世界就是一片两尺长的天空;从花间看世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具有无穷的包容力,或奔腾不息的大江,或匍匐仰望的小虫,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19.
因果联系是事物间的一种普遍的相互联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中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既是比较明确,又是复杂而多样的。在自然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孩子们探究大自然的这一普遍存在的秘密,从而使其爱上大自 然,“迷”上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一、自然界先在性的含义乌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界先在性命题具有特定的内容,它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先于人类的存在,人类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二是指自然英先于人的现实活动的存在,自然界是入的现实活动的基础。自然界之于人类的先在和自然界之于人的现实活动的先在是自然界先在性的双重含义。这双重含义之间存在着区别。gD果说前肴强调的是得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是人类得以产生的物质基础,那后者强调的则是和人类并存的自然界是人类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自然界的先在性是相对与其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