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传承下来的活态文化,也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明得以延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因素.吉林省作为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铸就了许多历史文明,传承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文化作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支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萨满文化是我国北方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北方各族人民历经时代变迁留存延续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大力扶持,萨满文化又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萨满文化对北方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经济的影响与推动产业价值链整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不断同化,萨满文化不断地萎缩、离散,处于正在消亡的遗存文化地位.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体现其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带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资金来源单一、传承人减少、非遗保护机构力量薄弱的现状,能否以文化为纽带发展一种新兴保护模式,既解决非遗保护之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又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带动城市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本论文将选取河北蔚县为研究个案,试图通过蔚县的成功探索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西部新型工业城市攀枝花市为例,阐述攀枝花市利用较为丰富的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途径,即:开展研学旅游,讲好三线建设故事,留存渡口记忆;挖掘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地文化遗产,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品牌。  相似文献   

4.
贴吧     
贴吧 《世界发明》2007,(11):92-9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可一概而论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对较晚,力量较薄弱。我国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流动的活的文化遗产,在其保护上往往带有极大的复杂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不能对其进行全盘保护,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核心所在。现今的昆曲之所以面临着危机,其根本是滋养昆曲生长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其实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所以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挥文化的包容性,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只有这样像昆曲这样的非物质文化才能得以传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306c001000bnq.html  相似文献   

5.
泉州是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多元文化的汇集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其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个,省级76个,市级170个,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发展泉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论述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开发价值,分析了其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模式和对策,以期对泉州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对待古老的精典的民族文化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谈到各地经济的发展特色与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有新的冠名,叫"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联盟",从2004年开始,已经指定了6个创意城市,实现城市的独特文化资源魅力,说明民间民俗的工艺等元素有相当国粹价值。广西应把民族元素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7.
吴海立 《大众科技》2007,(8):194-195,189
对待古老的精典的民族文化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谈到各地经济的发展特色与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有新的冠名,叫"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联盟",从2004年开始,已经指定了6个创意城市,实现城市的独特文化资源魅力,说明民间民俗的工艺等元素有相当国粹价值.广西应把民族元素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南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置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与其他旅游产品整合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我国区内人民热情团结的文化传统。在当前信息时代下,以数字化的手段记录、还原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国内的非遗数字化现状入手,并以知识图谱为例,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出分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新的风貌让人人都可以用数字化方式领略西藏文化的巧思与积淀,实现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具有灿烂辉煌的文明和历史,文化保护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工作内容,其中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形式,其保护工作难度更大。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乡镇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需要得到重点保护,才能保全乡镇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繁荣发展。文章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镇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提高乡镇文化保护工作质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传承下来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文化进行了传承,更重要是成为了增进民族感情的基础。因此基于"非物质文化"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是一个区域的文化瑰宝。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向前推进,文化生态的环境却在急剧恶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状态,作为传播文化信息的关键性社会机构,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探讨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开始予以重视。尤其是在数字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保护部门也开始探索基于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本文对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聂鑫 《今日科苑》2007,(22):213-2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教学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界和教学界着力研究的课题。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质文化的理论探讨,缺少必要的调查分析,对英语教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研究极其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播方式能有效地保护和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阻碍。英语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文化意识,改变重功用轻文化的思想,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积极学习和传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地理及气候等多种条件,形成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利用当前的数字化条件,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展示与研究,有助于广西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文章从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发展,结合展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的可利用性,研究数字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经验。希望通过资料整理,能够给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图书馆依托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传承工作的优势,探讨了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徐飞 《情报科学》2021,39(12):179-186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行挖掘与共享利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振兴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过程】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数据库中2003-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从 研究现状、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研究趋势。【结 果/结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研究成果的数量增长势头明显,研究主题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文 化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创新/局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表明 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频次较少,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关联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刘荻 《中国科技信息》2014,(23):209-2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城市化进程的猛烈冲击下,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加大保护力度刻不容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为一种了新型的保护方法。本文探讨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20.
章关关 《内江科技》2009,30(2):37-37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角对民族传统体育之一的舞狮运动的存在现状进行讨论:认为舞狮运动的多元功能的文化属性符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以及对黄狮运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