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进化论使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完成了由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也为文学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下,丘逢甲的思想意识与创作实践都体现出对诗歌近代化的追寻,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开拓和新变。用传统的诗歌载体反映时代新变;以“横贯东西球”的题材与话语取向,开辟诗中世界;从民间、民俗、民谣中吸取诗料,发展诗体这便构成了丘逢甲诗歌近代化追寻所关注的三个视点。  相似文献   

2.
丘逢甲于宣统年间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丘逢甲的身份资历、政治理想、教育贡献、人脉交往是其被推举为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重要原因。在咨议局期间,丘逢甲在日常事务的管理、推进广东地方重大民生议案、保护革命党人、促进广东和平独立等方面作用显著。丘逢甲在广东咨议局的作为,不仅是深入了解丘逢甲个人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晚清渐渐觉醒的传统士子适应社会变动的种种努力,同时也反映出近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所受时代的深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丘逢甲,台湾人,近代著名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个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写到:“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这里为什么丘逢甲会写作邱逢甲呢?  相似文献   

4.
丘逢甲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丘逢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就其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丘逢甲的生平事迹、交往、诗歌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对其研究状况做一个综述,将有利于研究者把握现阶段的研究动向,推动丘逢甲研究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邬晓东 《华章》2007,(7):26
丘逢甲是近代杰出的爱国志士、教育活动家、爱国诗人.其思想发生过一些变化,但也有不变之处.透过他思想中的"变"与"不变",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丘逢甲的思想发展,也可折射同时期许多爱国人士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管华 《现代语文》2006,(5):46-47
丘逢甲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名诗人,他一生诗作甚丰,就其诗遗产而言,无疑是中国近代学中值得重视的精神财富。丘诗在过去,已为其同时代的人所推崇,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这样评价丘逢甲:“若以诗人之诗论,则丘仓海(逢甲)其亦天下健矣。”这是极高的评价。“天下健”是丘逢甲诗作主体精神的直观显现,其诗作基本特色是浓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苍凉悲壮的诗歌风格。丘诗的思想艺术成就,首先源于他本人是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丰富化素养与生活阅历的爱国,同时也和他有较明确独到的创作思想有关,其诗学观念最终呈现为一种诗风格与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杨倩 《鸡西大学学报》2014,(10):127-129
丘逢甲,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纵观丘逢甲的诗歌创作,其中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而多变的艺术表现手法,慷慨苍凉、凌厉雄迈的艺术风格,构成了丘逢甲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其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以及诗歌所散发的浓郁的情感,成就了丘逢甲一代诗名。  相似文献   

8.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年),字仙根,号仓海。祖籍广东蕉岭县。乾隆年间,其曾祖丘仕俊,率家渡海,东迁台湾,到丘逢甲时已历四世。丘逢甲于1864年(同治三年)出生于台湾省苗栗县,与反割台斗争中的抗日英雄徐骧是同乡。丘逢甲从四岁起,就在其父执教的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刻苦攻读,十四岁在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名。1889年春天,丘逢甲25岁,去北京会试,中第八十一名进士,被钦点为工部主事。当时,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丘逢甲无意仕进,告假回台,集中精力讲学。他除授文艺课外,  相似文献   

9.
丘逢甲(1864-1912),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虽然他不是一位诗论家,但他的诗学观作为其诗作主体精神的底蕴,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终生为民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丘逢甲思想的根基,以爱国主义为全部内涵的“传忠义”是其诗学观的理论核心,他的创作也贯穿着这一思想。丘逢甲诗学观的其他方面,均可以说是从这一中心生发而出的,对诗中“存真吾”的要求,对贴近时代的雄直诗风的偏爱,对“诗界唱革命”、“诗世界里先维新”的认定,都从不同的角度响应这一诗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丘逢甲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和著名的诗人。在帝国主义疯狂侵略我国,国家处于瓜分豆剖危境的时候,丘逢甲先生为救亡图存,为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为唤醒民众、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努力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言行,对一百多年来我国人民为独立、统一、富强、重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北京知识界与《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19~192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文件,1924年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不仅在中苏(俄)两国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北京政府所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之一.同时,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该外交协定又有其鲜明的特色--它的签订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有相当关系.特别是在谈判所在地--北京这一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活动中心,以大学教授、学生、学者、报人等组成的强大舆论力量,对北京政府的外交家形成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废名是我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对于废名后期的小说.学者较多研究其现实性及禅意的变化,较少涉及小说的情感特征.文章结合废名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学观的变化,着重探讨废名后期小说的情感特征:真挚率直、理性谐趣.  相似文献   

13.
丘逢甲一生跨海峡两岸,且有出游南洋的经历,作为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对其诗歌研究具有起步晚、范围广、欠深入、争议多等特点,从对其人其诗研究的历程着眼,主要梳理了大陆及台湾有关研究线索,并通过对其诗歌研究特点及现状的讨论,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在北京大学的改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振兴教育、改革教育的今天,进一步考察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国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将会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性格向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昭示了道德人格建设的方向。作为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特立独行的悍将,高举“立人”和“张灵明”两面大旗,用科学理性的工具向貌似仁慈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事着破坏性的建设工作,体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博大胸怀和高瞻远瞩的思想家风范。  相似文献   

16.
涪陵人崔子方是宋代一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春秋》经传学家、隐士。其主要活动于神宗熙宁年间至钦宗靖康南渡之际,为人贤而有守,好学善问,富赡文采,名辈重之。他的《春秋经解》等三书,辨正三传,独抒己见,自成一家之言,具有独特的学术风采,不仅使儒家典籍中的许多疑问得以晦而复明,而且对近代今文学的复兴也有一定影响。本文从典籍中检得相关文献加以考辨论列,旨在揭橥其在春秋学、宋学中的地位、影响,以补涪陵历史文化研究之缺。  相似文献   

17.
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由于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他由一个传统文人转变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形成了新的政治观,因此他虽有科举功名但并没有跻身封建官场,而是热衷于立宪运动。但是,刘春霖毕竟来自旧文化的阵营,旧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所以民国时期他的政治观时常表现出反动的一面。晚年的刘春霖更加稳重,以在野之身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可以说,刘春霖是近代传统士人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版从传统到近代的过程,出现了许多新质,这些新质是出版近代化的内容,本文从机器文明的技术物质基础,知识分子的转型,新出版观念的介入,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等几个方面,对出版近代化的进程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并得出中国出版近代化的指向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刘天华是近代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国乐大师,他的一生为改革国乐而奋斗不息,开拓了二胡演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对民族器乐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刘天华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基《春秋明经》是为举业而作,有因循《春秋胡氏传》的思想内容,也有超越《胡传》的思想内容,研究《春秋明经》的思想需要与《胡传》进行对比甄别。《春秋明经》在夷夏问题上,坚持以夷夏之辨为礼义之辨,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春秋明经》的天人感应说承自《胡传》,与刘基自己的天人感应观念有区别。《春秋明经》的著作年代应当在青年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