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校被“升学率”指挥棒所左右,社会评价学校的标尺是“升学率”的高低,校内的评优是用文化课的成绩为依据,家长望子成龙的企望不断攀升,初中毕业生考上中专或高中,家长、学生、亲友、学校皆大欢喜,反之则被认为没出息,致使升不上学的同学思想压力大,感到低人一等。这样的教育环境,加重了初中学生的轻农厌农思想。从对150名初三毕业生(农村学生)的不记名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不愿回农村的学生有90人,占60%;可回可不回的有45人,占30%;愿回农村的只有15人,占10%。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初中教育存在极大的弊端,就是被卷进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旋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爱农,逃避劳动,千方百计跳“农门”。据一所农村中学调查了解,在职业选择的问卷上,学生在“想当新一代的农民”一栏打勾的只占2.8%;在对所学课程感兴趣的问卷上,对劳技课感兴趣的只占7.3%。在对回乡毕业生为农服务的追踪调查中,发现有74%的学生不适应(主要是思想素质、劳动技能和知识结构不适应)。  相似文献   

3.
普通中学教育有双重的任务,也就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近几年来,全国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院校的还不到总数的百分之十,其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要陆续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劳动.农村中学的毕业生,由干种种原因,能升入高等院校的人数更是微乎其微.据了解,我区农村中学在历年高考中“推光头”的并不少见;我区去年高考学生录取数较高的县,其中农村中学毕业生的录取数约占录取总数的百分之十左右,而这些农村中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又是“回炉”生(重读一至三年),应届毕业生极少.目前,农村中学毕业生普遍有两种情况:一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试行高中会考已有三年。三年来的试行情况怎样?概括地说,是成效显著,问题不少,日趋完善,前景乐观。一、云南省为什么要实行高中会考。云南为什么要实行高中会考,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省是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由于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城市就业机会较少,而农村学生又一心想跳出“农门”,所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很严重。我们实行高中会考的着眼点,就是要采取必要措施,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纠正、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云南的实际情况是:每年小学毕业生能够升入初中的学生只占60%多一些,初中毕业生能够升入高中的只占40%左右,高中毕业生能够升入大学和招收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一、实施初三分流教育的背景 宿豫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之所以改革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实施初三分流教育,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单纯的文化教育难以培养农村、农业、农民实际需要的人才。90年代初,我们在调查初中毕业生去向时发现,全县每年能升入高中、职中、中师、中专学习深造的,只占毕业生总数的不足50%,即每年有60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带着失落的心情离开校园。这些人就业无技术,致富无门路,所谓“种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缝纫不如妹子”,不能直接走上生产第一线。显然,教育应有的功能未能转化为积极的社会效益,教育,面对广大农村、农民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没有给予应有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长白县实验中学,始建于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1994年前,学校升学率一直在40%左右徘徊。其原因有三:一是学校领导班子教育观念陈旧,只把眼睛盯在“升学率”上;二是师资条件差,教师合格学历仅占教师总数的40%;三是生源差,学生主要来自全县14所农村初...  相似文献   

7.
教育发展既要重视数量也要重视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1999年到2002年,全国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受教育人数的比例由50%提高到约60%。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国共有应届初中毕业生1880万人,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约677万人,占36%,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约455万人,占24%,两项合并计算,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约为60%。这就意味着2002年全国有75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可以看出,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任务非常艰巨,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应该有很大的发展来分担这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示是我们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项根本方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毫无疑问,也是我们改革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肤浅的理解农村中学当然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但毕竟是少数。多数毕业生不能升学,将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劳动后备军。农村中学毕业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关系密切。据某地统计,近几年农村“专业户”、“冒尖户”中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半数以上,初中程度的约占三分之一,而小学程度的不到十分之一。这说明,要改变农业科学技术落后的状况,加速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必须大力改革农村中学教育,提高农村中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的义务教育只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虽然近年来高中升学率不断上升,但对于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后大部分的青年要进入社会生产与服务之中。农村初中毕业生大部分的出路是农业。生物学知识、技能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即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十亿人口,农村占了八亿。全国在校的中学生,农村学生占了大多数。如吉安地区,共有中学277所,学生149.310人,其中农村初中就有201所,学生125,150人,占学生总数的84%。因此,办好农村初中,不仅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对农村经济,乡镇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当前农村经济、教育改革的状况和今后发展趋势,就办好农村初中的关键问题——提高校长的素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家,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提出“教育是振兴国家、繁荣民族的根本”的口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更加重视教育,把“人才开发”作为实现经济起飞的一翼,采取有力措施,使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现有小学24700多所,初中10700多所,高中5000多所,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也基本上普及了高中阶段的教育。1981年初中毕业生为167万多人,升入高中和各种职业学校的共有158万多人,升学率为94.3%;高中毕业生为142万多人,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为52万多人,升学率为36.8%,其中东京都升学率更高一些,占60%多。这在发达国家中,均居先进行列。最近文部省又提出,“要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村职成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湖南农村职成教育的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湖南省农村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到2001年,全省共有农村职业学校208所。年招生5.2万人,占全省整个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总数的17.92%,占中、初等职业学校招生的31.6%;在校人数9.9万余人,占全省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的15.3%,占中、初等职业学校在校人数的20.8%。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农村职业学校的比例为6.28%,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2002年,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8.7万人,比2001年增加3.8万,农村中等职教也获得稳步增长。今年,又有不少农村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县市示范性职业学校招生火爆。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半数以上的农村示范性职业学校招生人数超过上半年同期的10%~20%。  相似文献   

13.
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献身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不热爱教育事业,便无从谈及自觉履行师德其他要求。只有热爱本职,才可能有献身教育的精神。蓝天中学面对“有教无类”的学生,要完成这繁重的任务,更需要这种献身精神。蓝天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73人,高一入学成绩在500分以下的占72人,占全市该分段学生总人数的10%左右。自费班最低222分,最高374分;公费班唯一一个超500分的也只有502分。就是这些学生,公费班45人,41人取得毕业证书;自费班28人,16人取得毕业证书。第二届高中毕业生,全级180人,高一入学时500分以上的只有17人,85%的学生通过9科会考,按期毕业。主要来自新滘城乡交接地区的第三届初中毕业生全级196人,191人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荣获教委颁发的初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甘心献身于教育事业的老师,才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燥湿温寒”。  相似文献   

14.
永宁县在实施“231工程”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从1992年起,实行定年级、定教材、定课时的“三定”办法,把农村扫科盲和实用技术教育纳入农村初中和高中的教学计划之中,使85%以上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在校期间既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杜绝了农村新科盲的产生,为永宁县深化实施“231工程”,培养跨世纪的青年农民队伍开辟了新途径。他们的做法是:一、提高认识,抓住关键,堵扫结合永宁县总人口17.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7.3%。农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永宁县农村…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农村“留守孩”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最新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孩”人口约1000万。笔者在某市农村学校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抽查11所中学的842名初中学生,其中“留守孩”451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3.6%;6所中心小学的420名学生,其中“留守孩”216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1.4%;5所小学的141名学生,有23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47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孩”比例占抽查学生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五华教育尤其是“两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基数大,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与梅州市其他县(市、区)相比还处于落后行列,尤其是高中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2003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49%,远不能满足农村孩子继续上学的要求。2004年,全县普通高中实际招生数占初中毕业生的比例为25.8%,比梅州市平均水平48.8%低23个百分点,处于末位;每万人口在校普通高中学生数为126人,梅州市平均189人,五华低于全市平均数63人,也处于末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据一九八五年统计,农村小学在校生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二;农村中学在校生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二;农村中有一亿两千万初高中毕业生。可见,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民族素质的高低。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最根本的是克服农村中小学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的弊端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一、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标准问题过去,我们考察和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或一名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主要是看升学率的高低。现在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  相似文献   

18.
我校是一所山区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72人,在校学生700多人,其中黎族学生占95%。多年来,我们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办学,使学校面貌逐年改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巩固率在99%以上,毕业生考中师、中专和高中的升学率在85%以上。从1986年以来,每年都被评为县、省级先进单位,1986年和1988年,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如何根据民族地区实际办好农村中学,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一、教学工作必须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子女上高中、上好高中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对而言,高中教育、特别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紧缺,并且已当前制约整个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全国看,2001年初中阶段入学率已达88.7%,有2357个县(市、区)实现“两基”,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9%。就襄樊市而言,2001年,全市初中毕业生80130人,而高中阶  相似文献   

20.
有一组数据能够说明一个事实:柳州市普通老百姓梦寐以求的享有优质教育和普遍接受高中教育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这一组数据是柳州币目前共有普通高中学校21所,其中高级中学12所,完全中学9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0908人,平均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为130.7人,其中城区为207.1人。2000年,全市普通高中毛入学率在50%以上,初中毕业升学率为68%,城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 与此同时,1995年柳州市城区“两基”达到国家标准,小学毕业生率先在全区免试直升初中。1998年,柳江、柳城“两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