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到暑假。经过又一个学期的辛勤工作,我们的教师可以休整调养,可以充电培训,为教育事业再接再厉。此时此刻,有一批上海教师也踏上了返乡的道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告别城市,远赴云南贫困地区,把上海教师的智慧和热情,上海教育的理念和经验带到了彩云之南。请看,上海市第三批援滇支教教师发来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汪劲松 《上海教育》2000,(11):21-22
徐汇中学创建于1850年,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在150年的风雨沧桑中,爱国、科学一直是徐汇中学办学的传统主流,所以培育了一大批以马相伯为代表的民族脊梁、社会中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徐汇中学的办学传统又融进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育人、成才、多彩的徐汇中学教育要求,谱写了徐汇中学新的教育篇章。一、育人,就是使学生首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爱国的人。  相似文献   

3.
王建新 《上海教育》2004,(7X):61-62
又到暑假。经过又一个学期的辛勤工作,我们的教师可以休整调养.可以充电培训,为教育事业再接再厉。此时此刻.有一批上海教师也踏上了返乡的道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告别城市,远赴云南贫困地区,把上海教师的智慧和热情,上海教育的理念和经验带到了彩云之南。请看,上海市第三批援滇支教教师发来的章——  相似文献   

4.
在徐汇职业高级中学的校园里,一直活跃着一批充满爱心的年轻人——青年志愿者。他们组成一支支队伍,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养老院、福利院服务老人,去康健园帮助残障儿童,去展馆做免费讲解员,去江边义务打捞垃圾……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徐汇职业高级中学的志愿服务却从未间断过,而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5.
<正>曾宪一,怀揣着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梦想,从黑龙江风尘仆仆来到风光旖旎的江南常熟,又从常熟来到上海,从一个普通的教师,到学校的教科室主任、校长助理,到上海徐汇区的教研员,到徐汇中学副校  相似文献   

6.
说起徐汇教育,许多人都会点头称“好”。究竟好在哪里? 好在底蕴深厚,文化交融?是。百年徐汇滋养了教育的沃土——历史上有徐光启等先哲重教之风,区域内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比肩而立,基础教育阶段又有7所百年老校传统优势。好在经济发达,实力雄厚?是。繁荣的商业、蓬勃的房产业、发达的交通,使徐汇区域经济各项指标名列前茅,更为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整体提升教育水平,迅速积聚人才资源创造了条件。但除此之外,作为区域发展的案例,徐汇教育给我们带来的仅仅是这些吗? 不是。其更大价值在于区域性的“探索”和“示范”——如何真正走上内涵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和如何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示范经验。只有这种“探索”和“示范”,才是上海基础教育新高地的应有之义。走进徐汇,让我们作一次教育前沿的发现之旅。  相似文献   

7.
说起徐汇教育.许多人都会点头称“好”。究竟好在哪里?好在底蕴深厚,化交融?是。百年徐汇滋养了教育的沃土——历史上有徐光启等先哲重教之风。区域内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比肩而立,基础教育阶段又有7所百年老校传统优势。好在经济发达.实力雄厚?是。繁荣的商业、蓬勃的房产业、发达的交通,使徐汇区域经济各项指标名列前茅,更为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整体提升教育水平.迅速积聚人才资源创造了条件。但除此之外.作为区域发展的案例,徐汇教育给我们带来的仅仅是这些吗?不是。其更大价值在于区域性的“探索”和“示范”——如何真正走上内涵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和如何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示范经验。只有这种“探索”和“示范”。才是上海基础教育新高地的应有之义。走进徐汇,让我们作一次教育前沿的发现之旅。  相似文献   

8.
高秀芬是丹寨县长青乡红星小学的一位教师。她用黎明的舌头在这里苦苦地耕耘了2 1个春秋。那颗坚韧的心 ,犁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那脸灿烂的笑容 ,播撒着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如今 ,她已 46岁了。1 980年 ,高中毕业的高秀芬带着憧憬带着圆圆的梦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择业 ,最后选择了当教师这个职业。先是代课 ,1 985年转为民办 ,1 997年转为公办。不管高秀芬当时的选择是不是出于一种无奈 ,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对这种职业的执著与追求 !别小看她身材瘦小 ,可是干起工作来总是有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在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里 ,适龄儿童…  相似文献   

9.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把上海和云南的教育对口支援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上海教师赴滇支教,作为滇沪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式深受云南各族群众的欢迎。2000年、2001年上海市教委分别派出60名、100名教师赴滇支教,2002年又派出了第三批120名教师进行为期2年的支教。第三批上海赴滇支教教师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视边疆贫困地区为家,视民族学生为子,兢兢业业地工作。上海支教教师以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践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生命的意义,也为云南广大教育工作者留…  相似文献   

10.
项海芸 《考试周刊》2009,(22):240-240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五年里,我天天与朝气蓬勃的初中学生生活在一起,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一群已经初具性格、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少年,都有一颗纯真而又萌动、简单而又复杂的心灵。面对如此可爱的一群学生,我不由得生出不尽的关爱之情;看着这群不同个性的学生,一批批地毕业,  相似文献   

11.
期待     
记得刚工作时的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无限的热忱。那时,我是学生真正的大朋友:在学校常被学生围个水泄不通不说,一到周末,一群又一群的学生往我家跑,通常是一批没走,另一批又来了。我教给学生自己喜欢的书法、绘画;带着学生上山寻找春天、秋天,采花剥笋;领着学生在田野里追逐嬉戏……那样的生活充实丰富、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2.
永恒的情怀     
上海举办西藏班已有20个年头了,一批又一批 少年学生,从遥远的西藏来到上海,与上海的学生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又一批接一批地走向全国各 地的高校,回到他们可爱的家乡;成长了的少年学 生,一批又一批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栋梁……像一 首悠扬的歌,从雪域唱到东海之滨。 上海举办西藏班已有20个年头了,一批又一批 辛勤的校长和老师,哺育了数以千计的西藏学生,  相似文献   

13.
又见桑葚红     
夏天是什么颜色的? 炽热的阳光铺在绿色叶脉上,交错的枝干间藏着一串又一串的桑葚,带着夏日特有的滚烫,翻卷着,诱惑着每一个人的味蕾. 这是一幅有关初夏的完美画卷—— 城里哪里长了桑树,我没怎么关注,但老家后山上的那片桑树,上次见时枝头上已经挂满了桑叶,手掌一般的宽大,带着磨砂的质感,恍惚间也有了些小桑葚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故事说:上帝带着教士去看地狱,他们看见许多人围着一口大锅坐着, 每个人都有一把汤匙,可是看起来他们又饿又失望,原来汤匙的柄太长,所以锅里的食物没法送到口里。上帝又带着教士进天堂,天堂也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口锅坐着,不同的是,这  相似文献   

15.
<正>出租屋的房客换了一个又一个,家具换了一批又一批,有一个小书架始终留在这里。小书架是第一任房客留下来的。如今,出租屋的窗户上又重新贴上了房东的广告——“此房出租出售”。当然,出售是很不容易的,毕竟人们买房子不像买一双袜子那么容易,更大的可能是租出去。  相似文献   

16.
计琳  徐倩 《上海教育》2024,(7):20-21
<正>申江潮涌,孕育着近代教育文脉的传承。70年前桂香满园之时,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所地方性高等师范学校正式创建。作为一所从出生开始就带着上海城市基因的师范院校,上海师范大学为上海输送了近70%的教师与校长,上海有55%的正高级与特级教师是学校的毕业生;还培养出一大批全国知名的时代楷模、最美教师、上海市教育功臣,为“海派”教育饮誉全国乃至世界谱写华章。进入新时代,上海师范大学更奋力书写新时代育人新答卷——  相似文献   

17.
跨世纪人才素质要求的确立,给当代教育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如何使当前正在深入展开的教育体制改革与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993年秋,得益于招生制度的改革,得益于通信事业日益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新的生长点,一批优秀学生凭着高中会考成绩、带着很高的期望值,进入了校本部通信系——当时的上海工业大学通信系学习。他们之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学生来自市区重点高中,特等奖学金的学生有42人,占了该年级学生总数的40.8%。一晃两年多过去了,这批优秀生在上海大  相似文献   

18.
姚虹  施如怡 《现代教学》2014,(6X):48-51
<正>上海市徐汇中学从昔日的徐汇公学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163个年头。学校的这段历史与近代中国和上海的巨大变迁息息相关。近年来,学校编撰了校史书,修建了"汇学长廊"、"汇学博物馆",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楼一景都精心设计。可以说,走进徐汇中学校园,就犹如走进了一个底蕴深厚,馆藏丰富的大"博物馆"。如何将学校这160多年的历史留存、文化积淀化为德育的甘露,点点滴滴滋润学子的心田;怎样把以"汇学博物馆"为代表的丰富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里,凸显于育人过程中,成为学校在自身发展中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正当云南省民族贫困地区进入“两基”攻坚的关键时刻,第三批上海支教教师满载上海市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云南6个地州的27个县支教。两年来,从哀牢山到红河,从高黎贡山到澜沧江,支教教师们辛勤哺育着边疆各民族学生,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新篇章,为云南民族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两年的支教眨眼就过去了。7月8日,第三批上海支教教师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离开了云南,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学生。在离开的时刻,我们有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的往事不曾忘记。早在1993年,上海就与云南建立了教育对口支援关系。11年来,在上海市委、…  相似文献   

20.
上海援建的希望小学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提前整整两年实现了“将红旗插遍全国”的诺言。其中一所为一位私人老板捐助,这在上海希望办成立以来还是第一家,同时也是私人捐款的最大一笔,记者不由得感了兴趣。听说这位企业家在捐款25万元(其中2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5万元用于当地教育基金)之后,今年署假,又带着妻子、刚读小学一年级的独生女以及企业的几位干部一起到了3000多米的高寒地区云南宁蒗县——希望小学所在地考察。但令人发悉的是这位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的先生不愿意声张,甚至连捐赠证书也不要,他愿意做一名无名捐助者。最近上海明星印花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