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起着独特的作用。现在,年轻教师做家访没有老教师做家访的那股子劲了,不少老教师也表示,自己的家访也不再像当年那么勤。原来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家访,现在做起来却越来越难。一份针对家访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中小学教师都是因为学校的"三令五申"才去做家访的。40%左右的农村学生和85%左右的城镇学生没接受过教师的家访。种种情况表明,家访,正经历着静悄悄的"变脸"。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个全方位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的参与者有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学生家长是这个工程中表现最为活跃的社会因素,他们有很强的参与意识,这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当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并加以利用。而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家访,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家访的主体是教师,出发点是学生,对象是家长,教师处在这二者之间,可以说,在家访工作中,教师扮演着二传手的角色。首先,传信息。要把学校和学生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把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信息收集起来,反馈给学校,使学校与家庭之间构建起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学校和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班主任工作☆其次,传情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不够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变化了解不多,通过家访增进学校和家庭的理解信任,可以在彼此的心中架起感情的桥梁。第三,传关爱。教师对学生的品德的关爱,对生活的关心,对学习的关注,在家访的过程中会得以充分反映。学生会感受到爱的温暖,家长会感受到爱的博大。第四,家访要到位、要及时。学生有变化,要及时传给家长,家长有建议,要及时传给学校。作为教师,对学生在校的表现状况要客观公正地传给家长,而作为家长也应如实地反映学生...  相似文献   

3.
刘安鹏 《辽宁教育》2000,(10):16-17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受心理支配。教育活动更是如此。教师无论是上好一堂课,开好一次会,谈好一次话,做好一次家访等,都要受许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为了肩负起育人的重任,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自己的心理品质有所认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心理,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培养适应教师工作的良好心理品质,根据教育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建设一支厚德善教的教师队伍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校长要想赢得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全面理解和对学校工作的全力支持,就要深入教师,以心换心,知己知彼,把家访教师作为校长履职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家访教师"、"家访教师的内容"、"对教师怎样进行家访"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谈谈家访     
王美云 《云南教育》2001,(19):12-12
顾名思义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学生所受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班主任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庭的过程。可见家访是维系教师、家庭、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家访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在班级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对于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家访有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处于不稳定状态有的学生在校内表现积极主动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深受师生喜爱在家则表现得自私、懒惰不愿为家人做…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家访     
肖红 《家教指南》2003,(3):47-48
教育学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教育子女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马卡连柯说过:“谁在教育儿童?是家庭,还是学校?既是家庭,也是学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既要有科任教师的支持,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访是争取与家长配合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师德师风如何常讲常新?师德师风教育怎样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上犹二中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新机制,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即每一位教师重点做1名学生的导师,联系9名学生,对家访和谈心交流做了量化要求。这一创新举揩在全校百余名教师中兴起家访热和实践新教育思想的热潮。久违的“家访”“回归”  相似文献   

8.
贺晓春 《江西教育》2003,(15):30-30
随着社会的进步,通讯业的发展,教师利用电话与学生、家长联系,既方便又快捷,但同时衍生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教师淡漠甚至遗忘了一个重要工作———家访。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家访,访什么     
家访,顾名思议,自然是教师到学生家中就学生学习、生活、品质教育等进行访谈。它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保证家、校教育方向上的协调一致,达到信息互通、交流互助,相互补充的教育功能。然而,从教师家访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0.
杨自起 《河南教育》2006,(4S):23-23
在鹤壁市第四中学,全校每名教师都有一本家访记录,上面详细记录着他们的家访情况。自鹤壁四中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以来,全校教师采取入家访问、信访、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亲切交谈,了解学生在家生活学习情况,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共同分析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截至目前,全校150名教师进行家访3000多次,遍及了学校每名学生,此举深受家长欢迎。一位家长说:“四中教师变叫家长到校为到学生家家访的做法非常好。原来一些教师‘叫家长’,  相似文献   

11.
何谓家访? 顾名思义,家访是教师主动到学生家里,就孩子的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方式,曾几何时,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然而,今天的教师却在进行艰难的“家访突围”——因为时间紧、教务重、家校沟通渠道多,家访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是否要给家访以生存空间?教师还需不需要家访?家访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现代教育中还有无价值可言?我们追寻这些话题。追寻家访在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新魅力,以期得到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家访是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事实证明家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师、学生、家庭的互动质量,影响学生品格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家访怎样才算成功,才能取得积极效果?这里育以下拙见。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季学期,灵山县教育局下发了《“万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方案》,要求全县所有的教师都要进行家访。按要求,我校所有的教师也都积极进行了家访。家访对于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合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半个学期来我校教师们的家访情况看,虽然家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龙超凡 《教师》2012,(21):9-9
记者近日从福建省教育厅获悉,该省中小学(含中职学校)教师今年暑假将全面开展入户家访活动。且要做到一家一访、一生一策。防止千篇一律。搞批发式家访。此次暑期教师家访工作情况将存入教师档案,并作为考核教师师德情况的重要内容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迟长伍  刘辉 《吉林教育》2004,(12):20-20
家访的教育方式,曾经是教师和学校经常了解学生全面情况,随时随地调整教育行为,指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培养学生个性,进行素质教育的优秀教育资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一些教师价值取向变化,班额过大,择校生过多,居住分散和现代社会保护隐私权观念的影响等因素,教师与家长间的关系淡漠,家访这一教育资源几乎被丢弃。  相似文献   

16.
李振清  胡湘亭 《教师》2008,(24):24-24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家访,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访也要慎重“初战”,做好初次家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通讯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还要不要上门家访?怎样家访?这是新时期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对此,笔者所在的合肥市稻香村小学从去年开始,在全较大范围内开展家访活动,目前全校学生中教师家访面已达到80%。根据对家访过程结果的相关调查分析,笔者以为,新时期家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必要途径,而且应结合时代特点进一步改进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8.
孙玉昌 《家教世界》2012,(20):31-32
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教育整体,青少年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所以整合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力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家访则是学校和教师建立家庭和学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良好渠道。家访,很好地沟通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充满活力,彰显和谐的光芒,让学校教育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家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学生道德建设,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搞好家访工作,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认识,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35岁以上的人恐怕多数都会清楚地记得当年班主任家访的情形。事实证明,家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全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校访出现了。它既是家访的辅助手段,又和家访相辅相成,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