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消息,一般报纸刊载最多的也是消息。然而,据笔者观察,许多消息不重视交代新闻来源。 消息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原始来源和依据。只有交代了消息来源,新闻才有了依据和凭证,才有客观性和真实性,才能让读者信服,而不致被认为  相似文献   

2.
“要展现,不要单纯讲述”,这是消息写作的一个要领。消息的基本写作方式就是叙述,但是叙述必须有结构,即文章的骨架。展现,便是通过结构安排得到的一种文字之外的逻辑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大受众对于各种传-播媒介和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有着极大的选择自由。受众可以读报,可以听广播,可以看电视、也可以上网,可以读、听、看这条消息、这一个节目,也可以读、听、看那条消息、那一个节目。受众的选择性接受和选择心理,对新闻消息的导语写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消息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受众、拓宽生路,就必须讲究消息导语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4.
消息是三大媒体的主角。然而,这几年消息写作不大如人意。为什么一些消息不受欢迎?我以为,许多记者颇为重视导语写作,对消息主体部分的写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主体是导语之后,结尾之前的这一部分内容,是消息的躯干或主干部分,是展开了的导语内容,是阐述消息主题、交代记者观点的关键部分。时下,不少消息存在着没有处理好导语和主体的分工关系;主体部分内容不具体、不充实,读者想知道的东西没有交代,或交代的不是主要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闻文体中地位最为重要,运用也最为普遍的一种,消息的写作,是写作学研究的一个必然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消息的写作手法不断灵活、写作样式也不断丰富。仅以消息写作的结构而言,在传统的所谓倒金字塔结构之外,又有正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和金字塔结构并用式结构,还有  相似文献   

6.
细节是指作品中的细小情节。在通讯写作中大量应用,在消息的写作中,也常用这种技巧,只是消息的写作中细节的应用更加精炼。西方的新闻研究者很是强调细节在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作用,这从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中可明显地看出来。当然普利策新闻奖作为美国的一项新闻奖,评选自然离不开美国的新闻价值取向,但新闻作为人类社会共有一种文化现象,其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果说情节是骨骼的话,细节便是血肉。细节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新闻写作中同样也很重要。当然,新闻与文学中的细节不同,它要求情节和细节的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7.
郭玲春散文风格消息写作技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息是新闻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它以短,平,快见长,特别适合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长期以来,消息写作沿用传统的“倒金字塔”结构,可读性差。如何改进新闻的写作手法,使其更加贴近受众,吸引受众,新华社记郭玲春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她一改传统的消息写作模式,开创了一条以散风格为主线的消息写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力军、轻骑兵。我们学习新闻写作。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和掌握消息写作。而消息素材的搜集和事例的选择往往关系消息写作的成败.所以是不能不认真对待的。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消息中该不该用形容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息写作中该不该用形容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否认论者认为,使用形容词有悖于客观报道原则,会妨碍新闻真实性。肯定论者认为,使用形容词会增强消息的生动性和可读性,能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那么。消息写作中究竟要不要形容词,形容词使用到何种程度才是最好的,笔者联系中外消息写作的实际,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消息)写作,不同于拉家常,也不同于写论文、写总结报告.它有自己的写作规律。规律之一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开门见山”,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头。这就是所谓的消息导语。它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总有一种感觉:报纸版面越来越多,新闻却越来越少。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情况,这就是对消息的写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滑坡,这个问题不是反映在数量上,更明显的是反映在质量上。翻看每天的报纸,总觉得令人爱看的好消息不多。甚至在评新闻奖中,也很难觅到更多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上的不少消息,标题概括地告之了基本事实,但是直到把整篇文字都看完,才能知道具体事实;这还算是好的,有时,就是全看完了,对基本事实仍然不甚了了。原因不外两个,一是对事实本身就没有交代清楚。另一种更常见的原因,是消息的叙述结构不当。后一类问题的消息常见,已经见怪不怪了。我就以光明日报2002年3月11日四版的一条消息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郭增彬 《新闻记者》2003,(12):54-54
拿过一张报纸,看上面某位编辑编出来的许多篇消息,虽然各自新闻事实不同,但写作手法、写作风格,大抵是一个模式;通讯也都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似的。言论也是如此。这就不好。报纸上只允许一种风格,哪怕这是一种好的风格,等于只允许一花独放,也不免使人感到单调。要想让一张报纸上百花齐放,既让海棠和月季释放出芳香,又让牡丹和芍药呈现出各自的异彩,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接到新闻界一位年轻朋友的来信,谈到新闻写作时说,动态性消息是报纸上采用最多的一种新闻体裁。它能迅速传达党和政府的新精神,又及时披露各行各业的新动态、新信息,还能简洁反映事物发展中的新变化、新进展、新成果.并可预告或预测未来人们关注的新趋势……由此可见,动态性消息担负的任务多么繁重,但从报纸上看到的许多动态性消息写作却一般化、老一套,甚而是举一两个事例加上个帽子(即导语),引不起阅读欲,令人弃之可惜又“食之无味”。 这位朋友谈到动态性消息肩负的重要任务是众所周知的,指出它写作上的问题切中时…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六要素,但其报道重点在何事这个要素上,而对何因的交代比较简略。解释性新闻虽然也会涉及上述诸新闻要素,但报道的重点在“何因”这个要素上,即通过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的挖掘和交代,揭示事件产生的原因,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更深层次的新闻事实。解释性新闻同样属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01,(6):45-45
一、填空:略二、问答:1、消息中为什么要有导语﹖答:消息中开头部分的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与精华,通过导语,把最新鲜、最具本质特征、最重要的东西告诉读者。导语对读者有引导、诱导、前导的作用。生动有趣的导语,可吸引读者读完全篇。导语是消息结构上一个很重要的层次,在新闻中往往起着“一语定义”的作用,不仅对读者有引导作用,对作者写好下文也有一个引导作用。好的导语能引导消息的主体部分自然展开,并为后边的行文提供方便。反之,一步走错,全文皆糟。可见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的基本功,不容有丝毫的轻视和马虎。2、何为金…  相似文献   

18.
消息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也是写记者招待会消息所应遵守的。比如记者招待会消息的导语写作、结构的安排、背景的运用、引语的运用等等,都应该按照消息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来进行,但是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9.
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消息“据”式结尾。常见的消息“据”式结尾有:据悉,据了解,据介绍,据统计,据报道,据某单位某人说,等等。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据”式并不仅仅出现在消息结尾,在消息导语、背景、主体中也不鲜见。但是,时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报纸,“据式”结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蔚成一种新闻写作格式。面对着消息“据”式结尾勃兴的现象,到了该探讨一下它的运用得失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这里要谈的新闻“三式”,特指报纸上三种新闻体裁写作上的变式,即:消息写作散式、通讯写作特写式、言论(新闻言论)写作杂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