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冯惠慧 《报刊之友》2011,(11):37-3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类虚假新闻正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媒体上,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表彰个人事迹、宣扬党政风气等所作的"正面报道"。这些为树立典型、谋取功利而过分拔高的一些不实报道,姑且称之为"正面假新闻",正在危害着我们整个社会,然而即使它们被揭露出来,也难以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从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的假新闻,无疑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这一最基本原则,应该引起新闻业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对正面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表现进行探讨,以求得如何避免此类虚假新闻的产生,净化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2.
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误读是对文本反映对象的曲解。在国际传播中 ,多种传媒因素引导对他国形象的误读 ,包括文化因素、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新闻职业性因素、消费主义因素等。误读已经成为国际传播中受到严重关注的问题 ,因为它超越了传播本身的效果范畴 ,可能带来国际关系方面的直接和显在的后果。国际传播的发展不平衡 ,传播弱势国被传播强势国误读已成为积重难返的现实 ,而网络传播环境并没有改变这一事实。最后 ,针对如何渐进地减少中国形象被误读的目的 ,作者提出建议 :建立由熟悉欧美新闻运作的资深学者、媒体人组成的研究咨询机构 ,制定具体可行的对外传播策略 ;培养和训练我国官员的媒体适应能力 ;转变观念 ,放宽海外媒体的采访门槛 ,逐步与国外主流媒体记者建立合作和信任等。  相似文献   

3.
负效应是直接影响新闻传播的主要因素,有南辕北辙、无的放矢、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等表现形式,细细追究,又有只顾新闻事实忽视政策导向、只顾交待内容忽视背景说明、只顾一时一事忽视整体效应、只顾主观愿望忽视客观效果等原因,要想避免负效应,应该从宣传价值、立体思维、典型提炼、语言精彩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舆论导向中,正面报道中的负效应有时会突出地表现出来,成为总编辑们棘手的新课题。解决好正面报道中的负效应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有利于新闻部门在受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增强舆论宣传的社会效果。 负效应的影响 所谓负效应,就是动机与效果的不一致性,好的动机带来相反的效果。新闻报道中的负效应,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是隐形的。无论是明显的还是隐形的,都不利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新闻报道中,度把握得不好,时机选择不当,内容空洞无物等因素,都会造成负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好心办坏事”,正面报道中负效应问题,在各级、各类新闻机构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新闻单位还表现得相当突出。 从受众的角度看,负效应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抵触心理,对新闻机构发布的有关新闻抱着抵触情绪,拒不接受其宣传的内容。二是逆反心理,不是顺着舆论的导向去思考问题,而是从相反的方面去审视新闻内容,得出相反的结论。三是不信任心理,对新闻的真实程度持怀疑态度,用不相信的眼光看待新闻事实。四是消极心理,对所报道的新闻漠不关心,你宣传你的,我行我素。 负效应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新闻舆论威信降低,难以发挥新闻的喉舌作用和耳目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5.
郭荔苹 《新闻窗》2012,(5):114-115
案件报道是媒体法制宣传的重要手段,在打击、震慑犯罪,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倡导社会公平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一直以来,案件报道作为电视媒体的宣传内容,对社会正义具有正面效应。但是同时,负面效应也因此而生。电视作为社会影响最大的媒体,它对案件报道的优势更是明显,受众吸引度也更大,同样所产生的正负效应也就更突出了,例如孙伟铭案。  相似文献   

6.
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受新闻价值、媒体社会责任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儿童伤害案"和"灭门案"等恶性伤害事件的报道上,对报道与否的争论反映了新闻理论在实践中的矛盾与模棱两可。新闻专业主义体系、强调对新闻自由的尊重的自由至上主义新闻理论和突出媒体责任的"社会责任论"对媒体的性质、功能和责任进行了表述,但却没有也无法为所有新闻事件确定具体的报道标准。在缺乏实证研究以证明报道比不报道更影响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的情况之下,笔者强调媒体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意义,并指出理论困境的解决无法一劳永逸,客观、智慧的报道是媒体规避社会责任风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适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体育新闻向娱乐本质的回归,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必然现象。坚持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适度性,具有正面效应,能体现人文追求、满足受众需要、彰显体育文化。但是,必须避免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失度报道。努力消除“不谐音”,否则会导致新闻与娱乐的错位,成为体育媒体之祸。  相似文献   

8.
误读,是对文本所反映的对象的曲解或误解,是传播的伴生现象。只要有传播活动,必然会有受者对传者的传播意图的误读现象存在。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现象在国际传播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新闻媒体由于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中西新闻运作模式不同以及国际话语权不对等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无意或有意地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读,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和新闻操作等具体业务方面阐述了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误读现象,以加强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误读,是对文本所反映的对象的曲解或误解,是传播的伴生现象。只要有传播活动,必然会有受者对传者的传播意图的误读现象存在。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现象在国际传播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新闻媒体由于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中西新闻运作模式不同以及国际话语权不对等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无意或有意地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读,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和新闻操作等具体业务方面阐述了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误读现象,以加强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连续发生的校园血案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校园血案的报道中,部分受众却产生了"误读"现象,本文以接受理论为研究的基础理论,结合都市类报的相关报道文本,分析了新闻误读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规避新闻误读现象作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新闻报道在新闻客观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西方新闻更倾向于负面报道,中国新闻则以正面报道为主。这主要是中西方新闻传播思维、传播体制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本文从中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体制的差异出发,分析了不同新闻传播体制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范龙  张荣 《新闻前哨》2010,(9):43-45
在对德拉吉报道的114个头条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作为自媒体的德拉吉报道展示了网络传播的优势,在整合其他媒体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通过搭建个性化的互动平台而凸显了自媒体的"德拉吉效应"。这些传播特征与作为自媒体的德拉吉报道的传播功能分不开。依据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它的显在功能主要表现为用最小化的传播成本彰显公民记者的魅力,但也使得新闻真实难以保障、新闻侵权难以避免;从潜在功能上看,它在打破主流媒体的传播控制的同时充当了社会安全阀的重要角色,并开辟了精英循环的新路径。接下来,德拉吉报道将向何处去?保持链接还是寻求原创?迎合读者还是引导大众?一味"扒粪"还是担当责任?这些都是自媒体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金阳 《新闻世界》2010,(8):211-212
在校园凶杀案的新闻报道中,媒体重点在凶案过程、凶手情况和社会效果三方面进行了新闻呈现,其形成的"示范—模仿"效应不可忽视,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得出:"示范—模仿"效应在新闻伦理方面不能够成为媒体对于校园凶杀案这一类恶性案件"有闻不报"或"有闻少报"的依据,并对媒体在报道该类事件时应该采取何种报道方式和价值导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冯惠慧 《今传媒》2011,(11):37-3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类虚假新闻正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媒体上,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表彰个人事迹、宣扬党政风气等所作的"正面报道"。这些为树立典型、谋取功利而过分拔高的一些不实报道,姑且称之为"正面假新闻",正在危害着我们整个社会,然而即使它们被揭露出来,也难以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从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的假新闻,无疑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这一最基本原则,应该引起新闻业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对正面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表现进行探讨,以求得如何避免此类虚假新闻的产生,净化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15.
后新闻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活动出现了报道价值观多元、新闻信息把关作用弱化、报道方式过度娱乐化、信息量过载等诸多问题,不仅干扰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也影响到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因此,从媒体角度,要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倡导新闻专业精神,利用新技术堵漏,实现"疏";从政府角度,要加强新闻立法,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加强公众教育,进行"导",通过"疏"与"导"的结合,妥善解决新闻报道活动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范金华 《东南传播》2012,(4):112-113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旧媒体竞争的加剧,收视率对新闻栏目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何坚持正面宣传又能吸引观众,是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品牌栏目《新闻启示录》的八年新闻实践为例,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从新闻传播学、羊群效应和电视评论的特性等方面探讨了正面宣传取得高收视率的理论依据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深入研究媒体传好地引导社会舆论.赢得人民观和现代传播学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当前实现优势传播、提播规律,以科学的传播观指导新闻实践,与时代共振、与受众共鸣.从而更群众,这是现阶段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从媒介传播规律和受众心理等方面剖析了当前影响正面宣传的主要因素.高和改善正面宣传质量的根本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余鹏 《新闻世界》2012,(2):143-144
媒体在对"杨武事件"的报道中,存在着伤害采访对象心理、侵犯受害人的隐私、进行道德审判等不足和失当。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同时,本文认为,从事新闻传播活动首先要具备人本意识,即尊重和平等对待采访对象,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人"给予人文关怀,这既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由新闻传播活动的人文本性所决定的。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新闻信息的获取,有利于媒体和记者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19.
周琼 《东南传播》2015,(4):138-140
在现行媒体运行的环境中,正面新闻产生负面效果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有政策屏蔽的原因,有角度选择的原因。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发挥新闻揭示真相,引领舆论的功能,必须从各方面把握正面报道的负面、正面效果的度,以达到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20.
巫春燕 《新闻实践》2012,(11):54-55
新闻误读。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曲解和误解。新闻信息传递的整个流程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采编人员整合信息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受众接受、认知信息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误读。一般来说,我们将编码过程产生的误读称之为媒体误读。而解码过程产生的误读称之为受众误读。正确解读事实,完成准确编码。最终有效避免受众误读新闻事实,这是在日常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