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要形态,而小说评点中蕴涵的理论思想是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部分。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体现的思想、形成的体例、创设的文法及别具一格的评点风格都对有清一代的评点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金圣叹小说评点对于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这是正确评价金圣叹小说评点行为和深入阐释金圣叹小说理论的必要前提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叶昼一直被看作是小说评点的启蒙李贽与小说评点的集大成金叹之间的必不可少的过渡,理论界并因此把他的理论进行深化梳理,以佐证他的地位,但事实上,叶昼的批评理论与李贽、金圣叹在本质上存在区别,从叶昼现存在主要批评材料《水浒传》评点来看,他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道德批语缺乏明确的道德体系的支撑,显得含混矛盾,审美批评也带有很强的市俗市、民间化色彩,从而体现出鲜明的通俗品格。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史书写作以及明代的野史观对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评点中除了不自觉地将《水浒传》作为史书来看待,还引入史学笔法,由此产生的对《水浒传》以及宋江诸人形象的新价值取向,无疑使中国传统小说人物批评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其在评点修改《水浒传》时是在多数虚构的情况下,试图用史笔来对虚构小说进行修改,但又不过分囿于史书的框架,这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与评点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4.
明代《水浒传》批评,首先是社会对其存在的注意,广大读者以其阅读行为所进行的肯定式的“批评”,随着小说传播的广泛,必然引起政治层的注意,职业政治家田汝成首标“诲盗”说。然而单向的政治批判并不能回答社会的诸多期待,批评向社会历史与美学的二元批评演进。在容与堂本《水浒传》的评点中,叶昼为了确证小说的社会价值,对小说的艺术生命进行了论析,提出了一些有深刻理论价值的命题,初步建构了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的框架,为我国小说美学拓荒、奠基。  相似文献   

5.
运用比较方法对作品展开批评、进行理论总结,是文言小说评点的重要批评成就之一。评点者大量使用比较方法,将文言小说与《史记》等历史经典和小说戏曲作品相比较,肯定了文言小说的地位与价值。比较批评法体现了评点的整体观,增强了批评的力度,从而提高了评点的理论批评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明清时期,我国古代文论家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小说名著的发展而展开的理论批评,采取了序、引、题、跋、诗文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主要的形式是评点,如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金人瑞对《水浒传》的评点;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等。以人物性格分析为中心的小说评点,使我国特有的小说理论批评形式臻于完备。其中,特别是脂砚斋对《红楼梦》精辟的评点,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小说评点熔批评、欣赏及理论于一炉,它在中国学批评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小说理论的一份宝贵遗产。本从小说评点的形态、小说评点的特征以及其理论意义和价值,作了初步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理论,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读了刘梦溪同志在《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1辑上发表的《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上)一文,觉得他用来界定“小说批评派红学”的观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刘梦溪同志区分“小说评点派”红学和“小说批评派”红学的立足点,是基于对古代小说评点非小说批评的看法.刘文说:小说评点更多地是抒写评者的比较零碎的感受、心得、体会,主要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感受,不是依据一种成型的美学理论,用适合特定对象的方法进行批评.钱钟书先生说得好:“评点、批改侧重成章之词句,而忽略造艺之本原,常以‘小结裹’为务.”小说批评则要求有美学理论和一定的小说观作为参照物。这是两者最主要  相似文献   

9.
李贽的"童心说"向来在文学理论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他的小说评点研究更是开了明清小说评点的先河。试以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为例,研究其思想及在小说评点中所提出的人物形象塑造理论。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所进行的社会讽刺评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喜剧人物形象塑造理论很有特色,并构成了他比较完整的喜剧理论.他在评点中揭示了《水浒传》的“风刺之旨”,突出了小说描写的讽刺性喜剧意味.并由此生发,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广泛的讽刺性批评,提出了一系列喜剧艺术理论见解,特别是他通过对李逵形象塑造的分析,较系统地总结出一套肯定性喜剧人物形象塑造理论,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除了对小说、戏曲评点外,他还批解过唐诗。金圣叹对唐诗的批评展现出独特的理论视野;开创分解批评理论;继承发展前代的“情景交融”说;重视虚字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背疽,是古代中医外科重症。《水浒传》写宋江背疽,不是金圣叹所评的恶人恶报,也不是王望如所说的兄弟情深。从天人感应的医理看,宋江背疽乃成书于宋代历史生成的独特“背疽精神现象”,借以抒发宋代士人力图保民安国、平定天下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小说评点是一个特殊的场域,评点者、小说和读者构成一个立体流动的三角结构,交错着不同的审美趣味。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对于作品、读者以及作为评点者自己都有所定位,并真实呈现出评点者在雅与俗之间的游走,从而形成了一个连接文人与通俗小说、文人趣味与大众趣味的场域,反映着晚明这一历史时期中文人雅文学与大众通俗文学之间的沟通与拉锯。  相似文献   

14.
经典名著《水浒传》中蕴含着数量众多的文化负载词汇,对这些体现着高度文化差异的词汇的翻译一直以来存在着同化与异化之争。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能够解释沙译《水浒传》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问题,该理论对于促进不同文化间交融和翻译研究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兴化于元末明初生有作《水浒》之施耐庵、明代中叶生有校《西游》之李春芳、作《封神》之陆西星及明末清初生有作《梼杌闲评》之李清,一地拥有四大文豪,"四大名著"光辉灿烂,古今中外少有。《水浒传》的首创示范效应,引发《西游记》《封神传》《梼杌闲评》的接踵问世。盖因兴化明清时期,人文荟萃、文风昌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孕育和造就了杰出的作家群和广大的读者群,从而使"兴盛教化"的兴化诞生出"四大名著"的作者,崛起为"明清小说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6.
明代《水浒传》的评点从余象斗批本开始,最后的定型由金圣叹主笔完成,而其批评也成为后世小说评点家之圭臬。这中间虽历经近五十年时间,版本的更迭也曾几变,然而其间评点的历史变迁轨迹却清晰可见。无论是从评点的形式上(包括批语的样式、批语的条数及字数),还是从评点的内容上(包括批语的语言、批语的内容),明代《水浒传》评点都体现出大众化、通俗化一精致化、文人化一专业化、才子化这一脉络。  相似文献   

17.
署名李卓吾《水浒传》的评点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创作理论的实际奠基者。李评的“同而不同处有辨”的人物性格理论和人物塑造的要求、方法在人物形象塑造理论方面有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体现出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思想,金圣叹、毛宗岗父子、张竹坡都是最重要的评点家。金圣叹无疑是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位,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开创并确立了评点的范式,而且这种“范式”并非只是外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叙事思想,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念,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创作及其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金批《水浒传》的美学蕴涵是丰富的,从叙事视点可以透视他的叙事理念。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的写作素材来源众多,相较于其它长篇小说,在征引诗词上的数量尤为可观,就目前已发现者来说,有90%以上集中在《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历代诗词之中。统计其数量分别为:引自《水浒传》65首、宋元话本28首、元明文言小说28首、宋元戏曲21首。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将《水浒传》改为七十回本,使金批《水浒》成为又一片新的文学意境,又一组新的艺术形象。这是对《水浒传》的再创作,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精神的深化和延伸,是对孔子删《诗经》、编《春秋》之史学观、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又是艺术欣赏的过程,其中有审美的愉悦,也有理论的思索。金圣叹将自己对《水浒传》的独特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金批《水浒》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评点式批评文体的样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