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日常生活中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往往如此。比如对他——齐河县交通局武装部副部长马恒骥的评价就是这样:同事说你“吝啬”,视报纸为珍宝,所到之处到处划拉;友人说你“掉价”,堂堂副部长整日像个拣破烂的围着报纸打转转;家人说你“懒汉”,回家就趴在报纸堆里写画剪贴,把个家弄得乱糟糟;领导说你“功臣”,不仅本职于得好,而且将单位的先进成绩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宣扬出去了……众说纷坛总得有个结论,那我们把你的事“抖露”出来,让读者去作个公断。1978年,17岁的初中毕业生马恒骥,抱着保家卫…  相似文献   

3.
“救”稿     
有位资深编辑说过:看一个编辑的水平,不是看他“枪毙”了多少稿件,而是看他“救活”了多少稿件。对此,我颇有同感。在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来稿,这些稿件有些出自名家之手,有些是初学写作者的处女作,更多的是通讯员和工作在一线的作者所撰写。就其质量来讲,优秀的属少数。对有欠缺的稿件,是轻易“宣判死刑”,还是努力将其“救活”,这不仅  相似文献   

4.
新疆《哈密报》记者梅涛的个人剪报,堪称一绝。他今年才29岁,从1981年开始剪报积累资料,到现在已经剪贴报刊资料1100本(8开和16开本),约一吨多重。除此之外,现在还有近二米高的一堆剪报单片,有待他去粘贴。他的住房虽比斗室大一点,但那么多剪报分类堆放在里头,家里也就没有空地方了。这种用剪报贴满新婚夫妇新房的做法,大概不是许多年轻人能忍受得了的。据《海外文摘》杂志1988年第11期上刊载,香港有一个剪报专家,叫苏家明,  相似文献   

5.
袁珂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10-211
从日常生活的各类“迷”现象入手,浅析媒介对“迷”的形成影响,分析“媒介迷”的特征,探讨对“媒介迷”的正确引导,以及“迷文化”的升华作用.“媒介迷”是特殊的受众群体,该集合有着正负双重功能,善用“媒介迷”,是“迷文化”带给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济源县电厂副厂长张宗义,他写稿30年如一日,人称“新闻迷”。张宗义原来文化并不高,初学写稿是以报刊上的文章为师,比葫芦画瓢,拄拐棍走。那一年,他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向报社投稿,没想到竟被用了8篇,每发一篇稿子,他便与原稿对比,看怎样改动了,为什么改动,慢慢体味,逐步提高。他当办公室主任以后,仍坚持写稿。他的经验是,工作越忙,报道线索越多,时间紧,就挤。写得多了,体会深了,新闻敏感也灵了,对问题抓得准,摸得  相似文献   

7.
8.
素爱“爬格子”的我,因为平时上班较忙,写稿只好是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国务院决定从去年3月1日,职工每周工作44小时。从去年5月1日起,铁路系统实行了双休日的制度,我欣喜若狂,激动万分。一是党和政府关心职工的休息和切身利益;二是有了双休日。我就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安安心心心地在家写稿,过一过写稿之瘾,写出更多,更好的稿件。  相似文献   

9.
鹿邑县邱集乡前尹王村青年尹成启于1981年参军后,在部队爱写新闻,发表了大量报道。他父亲尹得平见儿子的文章上了报,分外高兴。他看到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新人新事,怦然心动,也对新闻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拿起20多年不用的笔,向儿子  相似文献   

10.
退休了,亲朋好友见了面都关切地说:“你爬了几十年的格子,现在该好好歇歇啦!”可说实在话,我的“笔头瘾”还没有过尽呢!我爬格子开始于1957年。那时因在江苏省盐城中学读高中时跌伤腿而辍学在家,由家乡学校一位老校长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说政委程庆同是个“人才迷”,任某要塞区政委7年间,善于发现、选拔和使用人才,硬是将一个新闻报道处于“低谷”的单位,变为军区的先进单位。诚心留住人才。程庆同上任伊始,部队新闻报道工作正是人才青黄不接的时期,老一茬报道骨干调走,新一茬又不能独挡一面。人才  相似文献   

12.
眉睫兄迷恋废名多年,想必称其为"废名迷",丝毫不过分。据我所知,近些年来废名迷不在少数。可是,像眉睫兄这样的废名迷也为数不多——继《关于废名》在台湾出版后,又在内地结集成书《现代文学史料探微》,收录的篇什中大多离不开他的废名和废名圈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这片新闻沃土上,近年来一位既善于文字报道又热衷于声像报道的通讯员脱颖而出,被一些同行誉为执着的‘新闻迷’。他就是共产党员、江宁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董金合。他今年35岁,思路敏捷,十分健谈,三句话不离本行,流露出他对新闻事业的酷爱和对本职工作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0月30日大清早,建湖县颜单镇虹丰村育龄妇女唐山花高高兴兴地走进镇中心卫生院,做了人流手术。而“广播迷”陈英老奶奶劝媳不生二胎的事也在本地被传为美谈。陈奶奶今年60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奶奶一家人栽桑养蚕,做豆腐。养母猪,发了财,三个儿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信用联社职工李新伟去年还是小小信贷员,而今竟当上了资产管理部主任。要知李新伟进步为何如此之快,不能不提他写稿之功。而立之年的李新伟一向喜爱新闻报道,然而偏偏当了信贷员。放贷、收贷、收息、收储,天天忙得不亦乐乎。为写稿,他挤时间看报、听广播,汲取写作营养,但写的稿件寄给报社电台十几篇,一篇也没采用。特别是1999年采写《信用社职工捐款救助一败血症患  相似文献   

16.
江南历来多著名藏书楼。作为嗜书如命的学者和藏书家,郑振铎在日军占领上海之际,眼看江南珍贵典籍毁于战火,幸存下来的也纷纷被藏家后人出售以赡救度难,他勇敢、执著地留在“孤岛”,抢救出了大批国宝。  相似文献   

17.
在没有需求的地方就不要花功夫。出版社很多,各有各的理念和想法。我们认为出版社就是一个盒子,顾客的需求和来信者的建议,我们都装进盒子里。然后根据这些需求,出有趣的书,出卖得动的书,出畅销的书。我们不具备能力出的书,由其他出版社去出罢。  相似文献   

18.
最近,昆医附一院在整理档案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档案室保存着一件珍贵的历史档案:"救我勇士"锦旗和13份医院医护人员救护"一二·一"运动中受伤学生的病历记录.  相似文献   

19.
近日某电视频道播出了一个情感类节目,讲述的是一个家庭中妹妹患有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需要几十万医疗费。正在大学读书的姐姐为了给妹妹筹集治病的费用,决定卖身救妹。节目为了增添感人的分量,故意渲染姐姐反复诉说为了救妹一定要卖身、家里人含泪劝阻的画面情节。  相似文献   

20.
赵在友“迷稿”的故事一串串 ,这里只能撷取其中的几则。1971年初 ,赵在友这个川北山里娃 ,有幸跨进了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他在完成艰巨繁重的铁道施工任务岁月里 ,一有空闲时间就看书学习、练习写作 ,把搜集整理的连队好人好事编写在《连队小报》上。一次 ,一位部队首长看了《连队小报》后备加赞赏 :你虽然初中都没有毕业 ,但办报的水平却像个高中毕业生 ,只要有信心和恒心 ,铁棒也能磨成锈花针!说不定 ,你将来还会成为记者!他从部队首长的赞扬中受到很大鼓舞 ,高兴了许久。后来 ,他在部队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中 ,掌握了一定的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