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音乐课教学中,提高音乐的表现力要从听、节奏与速度、旋律、读谱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让学生感觉和领悟音乐,学生才能自主地表达音乐。  相似文献   

2.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在情感和意境中学会欣赏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做到激趣、诱导,引导学生从听、看、唱、想、说、演等几个方面参与到音乐的无限魅力体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真正地会"听"音乐,"懂"音乐,使自己成为真正音乐的主人,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应从音乐趣味上着手。本文主要从用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用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用音乐表演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等方面探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李光震 《新疆教育》2013,(15):152-152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多年来致力于教学教研工作,遵循国家对音乐的学习目标,在备课、分析音乐作品、扩大教学领域等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懂得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诗歌、文学,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音乐素养与文化底蕴的新型人才。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音乐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对音乐的感受力、音乐的鉴赏力、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其中 ,音乐鉴赏力是指识别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情绪 ,鉴别音乐格调的高低、好坏以及欣赏音乐等的能力。本人认为音乐鉴赏力是学生的音乐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教育与文明的迅猛发展 ,应该逐步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方面之一。尤其是对广大普通学生来说 ,如果将来不想从事音乐专业工作 ,获得有较高的音乐欣赏力 ,就更具有实际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是通过音乐欣赏和唱游教学等活动进行的 ,…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需要以音乐乐理、音乐情感等的积累为基础,综合运用所学习音乐知识,达到音乐体验的较高层次。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从试听、练唱、情感体验等方面入手,逐步提升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思想、理念和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相似文献   

8.
唱游是学生学与玩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为主要目的,采取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等音乐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来体验音乐中节奏、节拍、速度、情绪等诸方面的特点,在感受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因此,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试用“动中学、玩中练、乐中思”三部曲进行教学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下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视度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化等问题,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方面做出变革,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对音乐作品节奏、旋律、歌唱的多角度赏析,让学生用心灵感悟音乐,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基于此,本文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视、听、唱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音乐中的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动机往往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认为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1)我们要经常向学生介绍音乐对人的积极作用、音乐教育的意义以及教学目标,譬如,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与音乐的趣事,潜移默化地向学生  相似文献   

12.
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融音乐、情感和身体为一体,联觉感官,促进学生思维、情感、听觉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引发表现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所有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群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思想、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都表现出感性的一面,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大局观念,这给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基于"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结合音乐专业学生的性格特征,应从培养学生集体观念、遵纪守法意识以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入手,提高对音乐专业学生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普遍认为音乐对人的心理、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音乐产生于人的生活和劳动中,与人的感情密不可分,它对人起作用也是由“感”而生、潜移默化的。所以,在技校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多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氛围,教会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使学生在美的音乐的感染下从音乐中得到感悟。  相似文献   

15.
创造能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在音乐方面,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发觉学生潜在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提升在音乐鉴赏、创造等方面能力、激发潜在音乐潜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能力,这个工作要从学生小时候就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不论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还是对国家都是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该方面阐述一下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视域下的音乐教育,是关乎学生情感、审美感受的美育。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心灵不但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身心在乐声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懂得真善美。  相似文献   

17.
唱游是学生学与玩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为主要目的,采取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等音乐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来体验音乐中节奏、节拍、速度、情绪等诸方面的特点,在感受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因此,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试用"动中学、玩中练、乐中思"三部曲进行教学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作为器乐进课堂的口风琴教学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促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学生音准能力、视唱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为了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口风琴教学中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笔者就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奠定教学有效性基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规范课堂教学培养扎实吹奏基础等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究.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因而在学校音乐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欣赏各类中外的作品,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其音乐的情感和音乐的审美素质.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重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情感个性,等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心理特征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中小学各个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音乐课不仅对培养学生乐感、提高艺术水平方面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在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升华等更多层面也发挥着更多层次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效率与质量,以下就是关于如何建立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点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