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一、单值对应 1.单值对应的建立教材:如一册P.21八_3(即第21面练习八第5题。下同),P.27十一_4,P.49二十_(14),P._(50)廿三_(10),二册P.53复习_6,P.91复习_(14),三册P.22六7;四册P.7三_7,P.9四_3,P.29十一_5,P.50十八_8。  相似文献   

2.
从平面几何到代数、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证明三点共线的命题、方法、技巧,实在不少,它们都可以归结为等价命题.(1)P、Q、R 三点共线(在同一条直线上).(2)P 在直线 QR 上.(3)P 到直线 QR 的距离为0.(4)P、Q、R 都是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5)P、Q、R 是△ABC 外接圆上一点分别在直线AB、BC、CA 上的射影.(6)S_(△PQR)=0。(7)三点 P、Q、R 在直线 AB 同侧,且 S_(△PAB)=S_(△QAB)=S_(△RAB).(8)线段 PQ、QR、PR 中,有两条之和等于第三条.(9)k_(PQ)=k_(PR).(10)若直线 PQ 的方程为 Ax By C=0,则直线 PR 的方程为 kAx kBy kC=0(k≠0为常数).若设三点 P、Q、R 的坐标分别为(x_1,y_1)、(x_2,y_2)、(x_3,y_3),则有(11)(x_3,y_3)满足方程(x-x_1)/(x_2-x_1)=(y-y_1)/(y_2-y_1).(12)设λ_1=(x_1-x_2)/(x_2-x_3),λ_2=(y_1-y_2)/(y_2-y_3),则λ_1=λ_2.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科学地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衔接与过渡,是一个重要课题.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用方程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提高.我就以如何搞好中小学方程教学的衔接,谈谈一些看法,以待拋砖引玉.一、内容的衔接1.概念的沟通.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初步涉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又实行了扩展,源于小学而高于小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三册(选修Ⅰ)第64页例2:已知曲线y=1/3x3上一点P(2,8/3),求:(1)过点P的切线的斜率;(2)过点P的切线方程.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51页例2、例3。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数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要求说出计算过程)2 4 7 3 5 6 11-8-115-6-2 14-6 5 6 7-4提问:上面各题,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看图填空:(1)  相似文献   

6.
一、填空题恤澎犷 1,方程(m一2)x袱一钾“十(m一s)x+5二0,当m一_时,方程是关于二的一元二次方程,当m一_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把方程(3x十1)(二一幻“11二+2化为a扩+旅十二”。后,一次项系数b‘_,犷一4aC二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一1)了十二十矿一1二o的一个根是。,则a的值为_, 4一元二次方程扩+x一1二O的根是,- 5.用换元法解方程(扩一二):一5(x么一士)十右二O,如果设尹一二=y,那么原方程变为 6,《代数》第三册P卯的例2是:解方程x4一6xz+5二O,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的特点,它的通常解法是:设扩二y,那么扩一少,于是原方程…  相似文献   

7.
A卷 检测范围:九年义务教材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三册;几何第三册 一、填空题(第题3分,共45分) 1.方程2x~2=1的解为___。 2.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4x~2-5 3.当k___时,方程k~2x~2 2x 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点P(-2,-5)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  相似文献   

8.
低段(一至三年级)1.简要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2.小学数学教材是如何处理数形关系的?3.笔算、口算与珠算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写出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5.8月3日上午,小明做了5道数学题后又看了2小时书。这里的8、3、5、2四个数中,哪几个是基数?哪几个是序数?6.十进制计数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7.试以333为例,说明每个数字除了它本身所  相似文献   

9.
1.题目呈现1.1人教A版数学教材选修2-1第41页例3:如图1,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4/9,求点M的轨迹方程.1.2人教A版数学教材选修2-1第55页探究:如图2,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4/9,试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由点M的轨迹方程判  相似文献   

10.
例1:将分数1/5、3/4、7/50、11/20化为小数。 1/5=1×2/5×2=2/10=0.2. 3/4=3×25/4×25=75/100=0.75. 7/50=7×0/50×2=14/100=0.14. 11/20=11×5/20×5=55/100=0.55. 小学数学第八册89页写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就能化为有限小数。其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如例1.应用分数基本性质将这些分数化为分号是10、100、1000……的分数(即十进分数,再改写为小数(注意:教材上是称:将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化为小数);第二种方法如教材第89页例3。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Ⅰ)第37页例2已知曲线y=31x3上一点P(2,83).求:(1)过点P的切线的斜率(2)过点P的切线方程该例题教材给出的解法是错误的,现摘录如下:错解:(1)y′=(31x3)′=x2∴y′|x=2=22=4即过点P的切线的斜率为4(2)根据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过点P的切线方程为y-38=4(x-2)  相似文献   

12.
欲揭示《数学》第二册(上)第六章《不等式》中一组例习题的内在规律,先看(1)P16,例6,求证:。(2)P18,练习,求证:。(3)P18,习题6.3,4(1)求证:。(4)P18,习题6.3,4(2)求证:。(5)P18,习题6.3,5,求证:。(6)P36,复习参考题六(A),7,求证:。一、找出例习题特征经观察发现,有如下共同特征: 1.被开方数全是自然数。2.不等号两边被开方数之和(差)相等。3.较接近两数之积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一、峨空题1.函数y~(会)l’.川的递增区间是 ‘的图形为图中阴影部分,其面积为 2.若方程sinZx+。osx十m二O有实数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_.一11一为_在坐标平面上,方程x十}Zy一x5的图象与y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4.第100个括号是第25组中的第四个,而每组中第四个括号内各数之和,构成为首项是72,公‘蠢经)二笋‘2,。’万 4.把数列{Zn+1}依次按一项,二项,三项,四项循环分为:(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则第100个括号内的各数之和为_· 5.n条抛物线y~a尹十bx十。(a笋。),将平面oxy最多分成_部…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方法论作为研究数学中的发现、发明和创新等法则的一门学问,已有很长的历史,内容极为丰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了解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因为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已在有意无意地使用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一、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广泛的体现,下面仅举几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例1.除法的初步认识(四省市编的六年制教材第三册)。通过例1分桃子,例2分扣子及练习中的1.先动手摆学具,再写算式、读算式、说含义;  相似文献   

15.
用给定的一组数构造等式,作为思考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能见到。例如; [例1]把0、1、2、3、4、5、6、7,8、9分别填入方框里(每个数字用一次),使以下三个算式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11页。二、教学目标:1.能记住方程的定义。2.通过从天平平衡到等式再到方程的过渡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认识等式与方程的联系和区别,能根  相似文献   

17.
《湖南教育》今年第1期上,发表了《字母表示数第一节练习设计一例》,阅读后,颇受启发.不过,我觉得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一、练习构想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在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在小学阶段,儿童对于数的认识,要经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由具体的1个人、2支铅笔、3面红旗……抽象到1、2、3…….这个飞跃在小学低年级已经完成.第二次是由确定的数,抽象到字母.这个飞跃在小学低、中年级开始孕伏(如用x表示未知数),到教学八册第一单元时应完成任务.把字母看成一个数,又不能完全和具体的数等同起来.它表示的数有时是任意的,有时是有一定范围的(甚至是唯一的).这些含义要求小学生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这一内容的教学,不仅应注意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去教,而且应采用同样的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11题是这样的:函数 的值域是_. 本题解法较多,在不同的数学思想指导下,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现归纳如下. 一、运用方程的思想,可以得到如下的解法 解法1(反函数法)由 得 由(2)得x=(2-y2)/(3-2y),代入(1)得y≥(2-y2)/(3-2y),∴1≤y≤3/2,或y≥2,故函数的值域是{y|1≤y≤3,或y≥2}.  相似文献   

19.
一、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哪些是平衡的( )A._5~(10)B (a粒子)→_7~(13)N _1~1H. B._15~(30)P→_(14)~(30)Si (正电子).C._7~(14)N _2~4He→_8~(17)O (氘核).D._(11)~(23)Na (中子)→_(12)~(24)Mg _2~1H.2.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8天有75%发生了衰变.若再经过4天,没有衰变的还有( )  相似文献   

20.
1总体评价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福建赛区)试题总体难度比往年略有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1)试题加大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力度.本卷中的第2、3、5、6、7、10、11、12、13等题,不仅涵盖了初中数学的方程、不等式、函数、全等、相似等重要知识点,而且涉及了许多数学思想,如第2题涉及到构造恒等式和恒等变形的知识及方程思想;第3题涉及到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的知识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再如第5、13题涉及的转化思想等等.(2)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重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如第3、5、7题,这三题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活学活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