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适合学生学习,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下面就以其中的精彩片断谈谈自己的感悟。【精彩片断】师: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知道干什么吗?生1:摆角。师:不,是用来摆三角形的。你们会摆吗?生:不行,不行!要3根小棒才能摆三角形。师:那好,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是5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你会再配一根小棒,使这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摆小棒,也有学生在纸上画)生汇报结论:6厘米、4厘米、2厘米、7厘米、8厘米、3厘米、1厘米、0.5厘米。师:上面的…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师:你们手中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生:1平方厘米。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图形,每排摆4个正方形,摆2排。(学生动手操作)师:摆好的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生:摆好的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师板书)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8~81页。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指名读题后,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根据题目要求摆出来吗?(指名板算,要求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其他同学用学具操作摆图。教师巡视,请一同学到幻灯机的投影仪上摆。)学生摆后,教师提问。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拿出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再拿出3根小棒,又摆成一个三角形;还有3根小棒,又可以再摆1个三角形。订正板演。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有3根小棒就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摆小棒游戏。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拿出4根蓝色的小棒,你能用这4根蓝色的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生:能。师:好,开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都摆好了吗?(学生齐答)师:老师把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了。想不想看一下?生:想。师:这是我们刚才摆的,第一个是什么图形?生:(齐)正方形。师:第二个呢?生:(齐)平行四边形。师:如果拿掉1根小棒呢?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是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探索未知和创造的能力。三、教学设计(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播放录像师:接下来看老师收集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3.导入新课。师: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1.三角形的意义(1)让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三角形。)(2)师生判断摆得是否正确。为什么有一个围不成?(3)师:你们认为围成三角形的小棒表示的线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4)引导讨论: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5)师生共同概括出三角形的意义。(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6)突出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围成”这三个词。(7...  相似文献   

6.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动手操作果真那样神奇,是数学课堂上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吗?笔者从一位教师的教学尴尬中,对动手操作产生了新的思考。教学片段:(北师大版四年级下,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师:请4人小组合作,用信封里的4捆小棒首尾相接地摆一摆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次教学:探究能否围成三角形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棒,你们能用它们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分小组合作用小棒围三角形)师:请各小组同学汇报一下用小棒围三角形的结果。(生答略)师:是不是什么样的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那么,什么样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小棒不可以围成三角形?……【评析:这次组织合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些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一些小棒围不成三角形,然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过分强调“入乎其中”的模仿和继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在前后两次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对于体积公式的出示,作出了不同的处理。[片断一]师:你们手中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生:1立方厘米。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图形,每排摆4个正方体,摆3排。(生动手操作)师:摆好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又分别是多少?生:摆好的是一个长方体,体积是12立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1厘米。(师板书)师:好,下…  相似文献   

9.
一激活与唤醒——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1.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呈现游戏规则: ①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每次摆一个多位数,各摆三次. ②男生用黄色珠子(13颗)摆数,女生用红色珠子(12颗)摆数. ③每次摆数算珠要全部用上,谁摆出的数是3的倍数谁就赢. (1)第一轮:女生摆出5223,男生摆出1336. 师:你们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3的倍数吗? 生:不能. 师:可以怎么办? 生:算. 师:为了能快速判断,我们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教师请一个学生当裁判并操作计算器.计算器按键会发出声音,全班都能听到)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实验活动,探索并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你们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还见过三角形?(生举例并交流,师揭示课题) 二、预习反馈 1.创造三角形. 师:你能用准备的材料创造一个三角形吗?(学生运用手中的材料创造三角形并交流) 师:同学们通过摆、围、折、画等不同手段创造出这么多三角形,虽然它们大小不同,形状各异,但都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生交流并完成书23页第1题) 2.深化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倍数和因数》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笔者有幸聆听了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这堂课,现将撷取的几个精彩片断予以介绍,供各位同行学习借鉴。片断一:操作感知,形象建构师:(出示12个小正方形)这是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们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课件提示: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可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学生有的动手操作,有的默默思考。)师:(当学生纷纷举手时)我们不要用一长串的话来说明,只用一个乘法算式表达,行吗?生:3×4=12。师: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生:每排摆3个,摆了4排。生:…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沟通联系,认识组合图形1.复习基本图形。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师:这些图形都是基本的平面图形。2.认识组合图形。师:(出示长方形卡纸)这张长方形纸就是一个基本图形,对吧?如果剪下一个图形,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生:(生边讲边指)可能是长方形、三角形……师:(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剩下  相似文献   

13.
【案例】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82页“十五减九”教学片断。用课件显示小白兔买铅笔的情景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 -9 ,由学生对15 -9=?算法进行探索。师 :同学们 ,十五减九等于几?请同学们拿出小棒 ,摆一摆、算一算 ,说出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更要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纷纷把手摆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生1 :15 -9=6 ,我是这样算的 :从15根小棒里1根1根地减 ,减到最后剩6。师 :有多少小朋友是1根1根地减出来的?(只有1个小朋友举起手)师 :(故作惊奇的)你们为什么不1根1根地减?生2 :这种方法不好 ,没有小棒时 ,…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数学知识,这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那么,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呢?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呢?现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案例一:师:现在提供给大家三根小棒,上面标有长度,先动手摆三角形,然后将围成三角形的小棒长度填写在下表中,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亲切谈话引入1.这节课,我们将用到一种主要的学习工具(三角板),认识吗?2.它的形状是什么图形?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吗?它有几个角呢?(分别请学生指出边和角。)3.这三个角中,哪个是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我们可以用来干什么?4.你们除了认识三角形之外,还知道哪些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片断二:明确探索方向师:老师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生1:长方形是长的。师:可见长方形的边有长、短之分。生2:长方形有4个直角。(其余学生赞同。)师:谁来说说正方形?生3:正方形是方的。师:这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有没…  相似文献   

16.
一、拼四边形1郾拼四边形师:你能用两个三角形拼出四边形吗?比一比,看谁做得快郾请你拼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郾(学生马上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方案,拼成的都是平行四边形郾)师:还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学生又拼出了长方形、菱形、正方形郾)师:还有不同类的四边形吗?(学生拼出了梯形、筝形,有一个学生拼出了任意四边形郾)师:你们是怎么拼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的?生:用了两个全等三角形郾师:筝形呢?生:也是用全等三角形郾师:梯形是怎样拼成的?生:先画一个梯形,然后剪下来,再拼回去的郾师:很好!这就是“逆向思维”郾你知道…  相似文献   

17.
案例:1.小组探究,共同参与。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生1: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这样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部分学生鼓掌,有的学生举手反对)生2:不对。象13、16、19的个位上的数都是3的倍数,它们都不能被3整除。师:到底具有什么特征的数能被3整除呢?你们能用桌上的学具在数位顺序表上摆一摆数,再算一算吗?生:好。(教师给每组提供这样的学具:数位顺序表5张,小棒100根)每个学习小组用小棒在数位顺序表上摆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把每次小棒表示的数写下来,再算一算看它能不能被3整除。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2.汇报交流,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一: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郾摆一摆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5根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要求重复摆这个图案,看看最多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案。2郾展示学生作品(略)。3郾全班交流师:谁来说说自己摆小棒的过程?生1:我摆的是“”字型图案,每3根小棒摆一个这样的图案,15根  相似文献   

19.
概念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学事实。通常的教学是在认识了概念之后,用大量的正例来巩固所学知识。近来听了一节课,却反其道而行之:接触概念之初,老师大胆让学生去寻找反例,从反面去寻找概念成立的条件。揣摩教学设计者的意图,觉得很新奇、很有创意。教学片断(教学内容是新世纪(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借班上课的是四年级上册的学生,执教者是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潘小明校长)活动一:5cm3cm师:两根小棒可以做什么?生:可以摆形状。师:现在每人都有两根小棒,分别是3cm和5cm,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三角形?有几种配法?生1:…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85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后交流:画的是什么三角形?分别有几个直角(或钝角)几个锐角? 再画一个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 学生操作后交流: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由此你们会想到什么问题?(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难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