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简讯     
闻讯 《宁夏教育》2009,(4):I0001-I0001
银川市启动首批10所中小学改造项目工程;我区城镇教师“升级”须有农村或城市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我区大学生6月底前全部享受城镇医疗保险待遇;我区普通高中贫困生可以申请政府资助金;我区3所中等职业学校获“国家级重点”认定……  相似文献   

2.
萍之 《河北教育》2014,(4):11-11
自2010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来,中央财政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村薄弱学校已投入教学装备类项目专项资金219.27亿元,其中96%已完成招标采购,地方配套达145.23亿元。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通过项目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教学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一些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旧貌换新颜,一些转学到县城学校学习的孩子,正在重新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薄弱”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3.
刘庆杰 《新课程研究》2010,(2):41-42,49
农村薄弱学校创办理想教育关键是要认识薄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办学思想的落后,坚定地走出“以分数为本”、“以利益为本”、“以校长为本”和“以学校为本”等四大误区,在办学行为上要努力从“办学思路”、“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跟进。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通渭县经济条件差,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而且我县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存在“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即使为学校配备了教材,教师也被安排了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即使讲了,也没有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部在今天正式印发的《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强调“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文件要求各级政府保质保量地为这些地区的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兜底”一词在南师大杨启亮教授的《转向“兜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一文中首次提及,这里的“底”就是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教师、最薄弱的学生和最薄弱的教学环节,“兜底”就是提升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教师、最薄弱的学生和最薄弱的教学环节。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基层学校形成了一种相对默契的风气和习惯,汇报时只讲成绩,报喜不报忧;  相似文献   

7.
农村薄弱学校的产生有着较为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并成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障碍。近几年来,政府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已认识到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严重弊端,将加强学校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认为,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一、农村薄弱学校的差距据统计,就我国的中小学而言,…  相似文献   

8.
袁敏 《课外阅读》2011,(11):154-154
时下,为实现教育公平,政府加大资助力度、推行“两免一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让孩子们“上得起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并向边远、薄弱、贫穷的农村学校倾斜,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缩小校际及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内各阶段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给“择校热”降温;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及城乡教师交流力度,组织名师送课下乡,全面提高办学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相似文献   

9.
《湖北教育》2003,(4):11-11
2003年荆州市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结构,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发展步伐。 首先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坚持依法治教,完善保障适龄儿童入学的管理机制,继续推行“防辍控流”目标责任制,开展“百校千班无辍学”活动,开展教育助学行动,切实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优化农村学校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城区薄弱学校建设。积极做好进城务工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部分学校的一些教师采取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全面启动心理教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北京通州二中着力心理教育,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上下功夫,要求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差异。我们请到李燕杰教授讲“教育的艺术”;何立缨教授讲“教师的权力”;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讲“用心理学理论指导育人工作”;161中徐嘉贵校长讲“健康促进学校”;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讲“敬业爱生”等等。这些高水平具有极强说服力的专家报告,使老师们深受启发和教育,极大地…  相似文献   

11.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任务和要求。《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8年9月6日自治区出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加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及城市薄弱学校之间联合办学,优化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消除大班额现象,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办学差距。  相似文献   

12.
密云县地处北京远郊,现有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80所,幼儿园132所;村成人学校226所,社区市民学校28所。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格局与山区客观存在的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师资总体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县内山区的教育资源占有与县城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影响教育公平、引发“择校热”和制约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徐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和目前普遍存在的“择校热”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大力实施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城乡差距长期不能消除的现实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承认差距,提出改善农村薄弱学校任务是非常明智政策导向。同时,还要根据国情地域文化和社会发育程度不同的基本事实,改变“应试教育”观念,农村学校教育扬长避短,按照陶行知当年的探索,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五华区抓住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机遇,采取“捆绑结对,城乡联动”的措施,拉动农村学校增强软实力,加快发展。把城区的好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一对一,结成校本教研“合作体”。要求城区学校除了在办学条件、经费等方面积极支持薄弱学校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大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水平和能力,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城乡联动,结对同行”是五华区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过程中,开辟出来的一条能够切实改变农村学校面貌,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高速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30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对环翠教育而言,这30年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一幢幢现代化、配套齐全的教学楼取代了原本简陋落后的校舍,33所中小学相继迈入市级规范化学校行列,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数量已经达到56%;曾经普遍薄弱的农村学校,如今与城区学校均衡一体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开花”,特色品牌发展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忽视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薄弱学校是指那些没有达到基本办学标准的学校,它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差、领导班子差、教师素质差、生源质量差、教学质量低,社会声誉不佳.本文分析指出,二元经济结构与社会体制是大量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深层原因,重点学校制度选择是存在的直接原因,教育投资的低层次化是最根本的原因,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负面效应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原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让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较好的教育:一是加大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增加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二是创新学校管理思路,大力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坚持疏堵结合,抑制城乡间教师的“逆向”流动;四是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均衡城乡学校生源.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如何联系教育工作实际,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邻水县认真践行“三个代表”,努力推进“三个转变”,采取积极筹措资金,逐年加大减免生活困难家庭学生费用的力度;组织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互结“对子”、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等形式,实施教育帮扶工程,察民情,重民声,分民忧,解民难,顺民意、得民心,  相似文献   

19.
朱程 《江西教育》2012,(12):24-24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赣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省在资金、政策上倾斜,加大了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2012年已下达赣州市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央资金1.15亿元和省级配套5955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和县镇学校扩容改造。按照规划,我省还将在赣州安排中央学前教育校舍改建类项目专项资金1亿余元,用于农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和增设幼儿园。省教育厅在实施"中西部地区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  相似文献   

20.
《教育现代化》2006,(3):1-1
任务一: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要求,进一步落实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确保2007年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2006年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建设遍及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逐步使所有学校均符合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