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质分类与转化”是化学的核心问题,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建立“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基本认识,从元素的视角看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构建物质类别转化和元素价态转化的二维概念图,整体设计了硫和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2.
以化学1“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提出了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思考框架,分析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层次及其关键所在,强调要以元素为核心,帮助学生建立研究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基本思路,以此增进对物质性质及物质间转化与元素关系的理解.并就如何组织相应的单元教学及课堂教学内容主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元素组成物质的种类众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物质间转化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给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造成困扰。应用物质的“价态-类别”二维图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发展变化观念、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以“氮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二维图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将元素“三角”转化关系结合元素价态变化、物质类别的变化、反应条件的变化、物质性质的变化等特有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破解推断题.  相似文献   

5.
在“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铁系双吸剂”为情境素材,针对铁系双吸剂的保鲜原理、转化及再利用等实际问题展开系列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基于实际问题情境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含铁物质的类别、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物质的存在不是静止的,物质之间在相互的转化.物质的转化体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元素化合物的核心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质的转化,如无机物之间的转化,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自然界中的转化,实验室的转化,生产生活中的转化等;相同价态之间的转化,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转化等.利用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人们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制备及鉴别和提纯物质.主要观点:不同物质的转化应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原理.物  相似文献   

7.
以“硫代硫酸钠的制备”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含硫物质转化”的复习教学。学生将项目拆分成子任务并转化为化学问题,完成了“硫代硫酸钠的性质预测及制备原理的探究”“硫代硫酸钠实验制备条件优化及产品分离提纯的探究”“硫代硫酸钠产品纯度的检测”等三个子项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含硫物质转化的“价-类”二维图,使学生掌握从物质结构、元素价态和物质类别等多个角度认识物质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尝试将核心知识、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等有效落实,形成适用于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探究火柴头中的硫元素”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查阅资料,明确火柴头的成分”“设计实验,检验火柴头中硫元素”“动手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绘制手抄报或思维导图,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4个项目任务,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体会从物质结构、类别、元素价态、特性等角度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并构建基于证据—推理—实验—验证的学习模型。利用西林瓶、注射器、矿泉水瓶、pH传感器等仪器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汇报实验成果,发展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必备的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通过情景激学、问题导学、实验促学、归纳提升等环节设计并实施"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引导学生从价态观和物质分类观角度自主构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知识网络,提炼出相同价态和不同价态物质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0.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基本任务主要是探寻物质转化规律,本文用“类”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学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能更有效的体现“元素现”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盛颖 《化学教与学》2023,(2):64-67+63
针对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障碍点,设计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教学。以元素和物质为研究对象,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和能力任务,促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通性和转化关系,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稳定的认识方式。结果表明,模型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增强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初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构成中学化学知识的“骨架”和“基石”,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初中化学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多而杂,各种单质与化合物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既存共性.’又有特性。学习这类化学知识时,只要掌握了性质,物质的存在、制法、用途、应用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重点是要掌握性质。一、以理论为主线,明理知性化学基本理论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抽象概括,同时,化学基本理论为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提供指导。因此,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以化学基本理论作指导,从理论上寻求答案。这样既有利…  相似文献   

13.
以“从海水中提取镁”为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抽提出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认识视角,将物质制备与性质等化学知识与“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相关联,建构从混合物中提取物质的认识思路,形成“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无机元素化合物作为高中化学物质转化的核心内容,是促使学生形成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深受一线教师的重视。但是,这部分的内容繁杂且知识点零碎,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在听课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陈述物质特殊性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进行课堂检测的教学模式,忽略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忽略基于物质类别与价态对知识进行深度的模型建构,  相似文献   

15.
“价-类”思维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和设计物质间的转化,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重要作用。以“医生给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开药”为情境,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利用“价-类”二维图讨论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价-类”思维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体会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价-类”思维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和设计物质间的转化,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重要作用。以“医生给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开药”为情境,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利用“价-类”二维图讨论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价-类”思维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体会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铁和其化合物"出发,将"物质转化"作为问题切入点,复习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探讨化学复习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的策略。通过制备以及保存FeSO4,使用硫酸渣来制备FeZO3,通过这些任务驱动,采用元素化合价的物质类别分析图作为分析的工具,之后利用物质性质、物质转换以及物质转化实现的条件及途径等相关知识将化合物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学生对物质性质、组成以及转化相关思维模式形成,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结构改造,全面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更好地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相似文献   

18.
<正>“铁及其化合物”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内容,本节涉及的知识有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等,对硫酸亚铁的性质只是从Fe2+的氧化还原角度进行分析,没有深入探讨FeSO4的分解问题。铁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难点知识。该部分内容特点是元素价态多、物质多、相互转化复杂,但该部分的知识系统性强,如果学生能理清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烟花燃放为生活情境,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用真空采血管等进行绿色化分组实验设计和微型化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进阶式学习任务的驱动逐渐生成“价—类”二维图,总结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建构探究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转化的认知模型,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和认识思路的模型化。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物质的相互转换是重要的部分。对于铁及其重要化合物-铁盐的相互转换学习,需要了解到对铁离子进行鉴别的方法,掌握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相互的转化以及相互转化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本文就铁及其重要化合物——铁盐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举例讲述相关的知识与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