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田浩  常江 《中国编辑》2023,(Z1):105-112
数字化进程重塑了当下的新闻生态,给新闻业带来了琐碎化的危险和丧失公共信任的危机,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剧场新闻就是新闻业将戏剧和表演元素融入真实新闻事件的讲述过程以回应这一危机的创新实践。剧场新闻的核心理念在于以戏剧的美学属性抵消数字新闻生态的浅表倾向,并以实体或虚拟剧场为媒介探索新闻业与受众(用户)建立积极情感连接的可能路径。从叙事形式、用户关系和价值意涵三个维度出发,可知成功的剧场新闻实践能够重新拉近新闻业与用户之间疏离的关系,培育积极的新闻社区感,重建新闻业的社会信任。剧场新闻实践为业界和学界重新思考包括真实性在内的诸多基本新闻观念提供了依据,但数字技术无所不在的影响和新闻业的平台化趋势也为这种创新样态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张志安 《新闻战线》2023,(21):46-50
应用传播领域的实践,需要回应传播业态的结构性转变。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从重大报道热点化、视觉传播移动化、用户思维平台化、原创报道深度化四个方面折射出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的创新。身处“生活在媒介中”的传播业态,媒体要在应用新闻传播创新实践中思考权威性、坚守专业性、强化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重构新闻生产范式,媒介融合实践引发作为行动者主体的新闻从业者职业认知剧变,学术界对此鲜有讨论。本文以“新闻常规”为切入点,引入“脱嵌-再嵌入”概念,通过深度访谈的研究路径,探讨媒介融合策略下新闻从业者的行动逻辑和职业认知,以此来构建媒介融合的“在地性经验”。研究发现,在新闻生产层面,新闻从业者经历“一心一用与一心多用、专业与全能、深度与速度、把关与流量”的矛盾,囿陷于“多个平台各自为政、跨部门合作沟通障碍、内容创新受限”的组织架构困局,共同形塑着新闻从业者身份“泛认同”的职业新认知。  相似文献   

4.
李颖异 《青年记者》2016,(36):91-92
从工业社会到共享社会,从亚当·斯密到哈耶克,传媒环境在改变,传播技术也在革新,但唯有受众一直是所有传播活动的终点.互联网语境下,得益于媒介技术的发展,曾经作为“靶子”的受众已然变迁为用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用户力量开始凸显,传统的传播逻辑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人性思维回归等因素的冲击下已经与当下的媒介环境格格不入,用户体验成为互联网时代新闻客户端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笔者认为,当下新闻客户端对用户体验优化与重构的有效路径是拥抱互联网,即运用互联网思维洞察传播环境和用户属性的变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基础,通过打造超越用户预期的产品、构建用户社群和跨界传播来提高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使得渗透用户互联网思维的数据新闻得到了青睐。今日美国网站,依靠着从诞生起,就对以往传统报纸进行可视化改造的创新精神,用扁平化的设计风格,为每个用户打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数据新闻和信息服务。本文以今日美国网站在2016年美国大选投票前所制作的相关数据新闻报道为例,对其重要的交互式信息图表作品做以总结和分析,重点关注今日美国用以呈现数据新闻的交互式图表中渗透出的用户思维,探索传统媒体用数据打造个性化的新闻服务的实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若辰  张剑  孙尚如 《新闻界》2023,(12):91-96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尤其是数字化传播手段以及人工智能,持续改变着舆论生态,也给政府公共治理带来多重挑战。主流媒体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既要不断回应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又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川观新闻在深融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深刻感受到以“新闻+服务”为核心生产机制的平台型生态系统在增加用户黏性、打造媒介公信力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上的巨大价值,并持续探索“新闻+公益”的实践路径,为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能,积极参与社会协同治理提供了一种破题思路。  相似文献   

7.
传统新闻出版业早已失去了以往时期巨大的用户基数,面对奇袭而来的新媒体,新闻业务遭遇了寸步难行的“冰封期”。然而动摇传统新闻出版业根基的并非新闻媒体市场格局质变,反而是传统新闻出版业自身固步自封的运维思路。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传统新闻出版业“冰封”局面之源,重构用户思维的“冰点”认知。为此,结合传统纸媒引流和用户增长的优秀新闻案例,进一步提出了新闻编辑“破冰”思维重建用户黏性连接实践模式。希望通过重视用户思维,加大投入力度,扩展素材边界,触及用户所需,调整互动机制,构建情感连接,创新运维思路,加快媒体转型等一系列措施,帮助传统出版业实现“破冰”,重获读者信任,积累用户基数,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为新闻生产的多样化提供了契机。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作为传统媒介中的重要内容,在媒介融合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本文将基于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创新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潇予 《今传媒》2023,(9):16-19
新媒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断层式发展,新闻传播范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闻传播效用价值理论研究的框架和着眼点也随之改变;新闻媒介从信息传播及价值输出载体转化为个体认知与社交平台,兼具社会服务终端功能。本文基于新媒体传播研究视角,以算法新闻推送为切入点,展开了新闻价值体系构建下新闻效用价值问题的研究,观察了媒介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从“价值量”向“互动效果”的变迁,探讨了现状下新闻效用价值及相关媒介伦理延伸问题的嬗变,发现“技术理性回归新闻伦理”与“重构新闻效用价值”之间尚存的关联,提出“新闻行动者”要运用战略的驱动、理论的重构、目标的谋篇以及技术的触达,寻找新媒体新闻价值选择与用户兴趣选择之间的契合路径与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瑜 《今传媒》2017,25(10)
现代科技不断改变着新闻传播格局与媒介生态环境,互联网已成为媒体深化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新技术催生媒体进化,革新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在媒介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互联网思维,在传媒组织建构、生产模式、产品流通、产业体系等各方面全方位实现融合发展的创新变革.现代媒介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拓展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构建媒介融合环境下高职新闻采编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传媒专业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新闻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赵耘曼 《传媒》2018,(12):65-66
"现场新闻"是融媒时代一个重要的创新产品.与传统现场相比,这种现场是真正的现场、全面的现场、受众的现场."现场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产生模式,提升了受众的体验,提高了传播效果,对媒体、受众和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新闻"的发展,需要在互联网规律下,提高这种产品的理论化水平、提高现有媒介技术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用户参与互动的水平,朝着融合新闻生产平台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央厨房”建设是我国传统媒体融合与转型的重要举措,正在引发新闻传播业务的巨大变革.“中央厨房”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和媒介组织的宏观规划,还取决于传媒组织内部成员的思维转型和能力提升.文章以《人民日报》为例,探讨“中央厨房”建设所带来的新闻编辑的角色变化,以及对新闻编辑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数字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党报步入了"纸媒寒冬",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和发展危机。移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革新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党报的新闻垄断地位,使党报在危机感和紧迫感中积极寻求融合发展、努力探索创新实践。本文就以吉林日报"彩练新闻"客户端为例,探究传统党报和数字媒体的融合发展,通过分析"彩练新闻"的发展特色和用户体验,引发关于传统党报"以互联网思维做新闻客户端产品"的创新转型思考。  相似文献   

14.
陈阳  李宛真  张喆喆 《新闻记者》2023,(8):40-50+85
AI写作技术在数字新闻业中的运用,使得机器人新闻消费成为日常生活中人机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在线实验探究了外部信息接触、用户对AI新闻技术的态度、“机器启发式”认知机制和新奇感水平对其阅读机器人新闻体验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器启发式”的存在和对AI新闻技术的态度可以解释个体用户对机器人新闻认知和评价的差异;在实验中采用外部信息刺激可显著改变读者对AI新闻技术的态度,但无法改变“机器启发式”的触发水平。本研究发现,从提高公众对机器人新闻接受度的实践层面出发,强调机器人新闻具体技术带来的优势和便利,其说服效果优于强调AI技术的无个人情感和客观性;唤起公众的情感参与是提升公众对AI新闻接受度、喜爱度和互动行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VR新闻作为新兴媒介技术与新闻领域结合的产物,给传统的新闻报道和观看方式带来了变革与创新。VR新闻的生产依托VR技术的特性,呈现出了着力再现新闻现场、弱化媒介中间人角色和注重新闻题材观赏性的策略。VR新闻在突出了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风险。但我们应当正视VR新闻所隐含的问题,用探索和尝试的态度去面对才能克服新技术带来的挑战,让VR媒介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与移动设备硬件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的融合,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媒介平台升级与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坚守新闻业根基,同时也推动了新闻价值核心要素在新时代的演进和革新,在新闻价值的建构上为融媒时代其他寻求转型的传统媒体作出了极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的互联网新闻业涉及更多元的参与主体,新闻实践呈现日益显著的关系之维。新闻业多重关系的互构是新闻主体发挥能动性的结果,而作为情感产生基础、连接中介的新闻客体亦是其中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本文从物质性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新闻客体在“党的二十大”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闻硬客体为新闻生产主体提供情感塑造、体验的空间场所,助推生产创新;新闻软客体为新闻生产主体借助内容创新实现情感的传递提供物质基础;软硬客体的交织使产品创新得以实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新闻意外客体影响不同主体间的情感连接程度。借助新闻客体,传统主流媒体实现了主题报道的创新,提高了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王刚 《新闻界》2023,(12):66-74
受文明等级思维和线性历史观主导的发展主义迷思影响,非洲国家在发展问题中的能动性被长期忽视,其作为发展传播理论范式更新的主体角色之一,也被主流学术话语霸权所遮蔽。对此,本文通过挖掘发展传播历史流变中的非洲思想与实践以作出回应。研究发现,基于西方现代化范式失败的实践效果,非洲学者从“传统”与“现代”的论争开始,发生强调以“媒介”为中心到以“关系”为中心的发展传播路径转换。随着“现代”在通信全球化语境下的归来,围绕技术乌托邦的探讨呈现出非洲发展传播研究否定之否定的态势。此外,本文将现有发展传播理论体系中缺位的发展新闻也纳入研究视野中,既是跨越新闻研究与传播研究二元对立分析思维的尝试,也能够在非洲发展新闻思想的衰落与复归中,更深刻地理解非洲行为体在面临发展问题时反“线性历史观”、克服媒介中心论和传播本质主义、创造“另类”模式的能动性。以非洲发展传播的历史流变来观照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传播思想与实践,有助于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推进有中国视角、全球视野、发展中国家立场和南方主体性的新闻传播理论创新,这也是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冀榕 《新闻世界》2020,(1):52-54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新闻的创作与分发模式,给用户带来多样化的选择。尤其是信息抓取技术和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技术在媒介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今日头条"内容运营的四个层面,即创作、成品、审核、变现进行分析,以期为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炜 《新闻爱好者》2012,(13):29-30
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媒介渠道日益丰富。在传统媒体情境下所进行的新闻扩散研究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研究范式都需要重新调整和设计。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新闻扩散研究中常用测试变量在网络环境中所发生的变化,以期阐明媒介技术不断进步所带来的思维方法与研究路径的变革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