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体现,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是,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大量成果趋于“休眠”。因此,有必要聚焦到“休眠态”科技成果的价值利用上来,通过构建有效的公共资本补偿机制,打通转化“断裂带”,寻找“激活”路径。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专业性不足,公共资本在补偿私人转化资本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信息获取和评估。考虑受偿方与评估方存在寻租倾向。基于补偿过程中各主体的行为关系,构建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确定主体的行为策略选择倾向,揭示补偿博弈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政府效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转化率不高会导致大量科研成果趋于"休眠",针对"休眠态"科技成果,有必要构建有效的公共资本补偿机制激活其潜在价值,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专业性不足,公共资本在补偿私人资本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获取并评估相关信息;考虑受偿方与评估方存在寻租倾向,基于补偿行为关系构建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得出各主体的博弈行为动态趋势及限制条件,以及补偿强度、合谋成本与监管力度等制约因素对博弈行为的影响,以揭示补偿博弈的内在机理。最后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关于补偿对象选择、信息披露甄别以及公共监管完善等补偿对策,以期提升公共资本效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10):I0005-I0005
各部委、省、地市科技厅(局)科技成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与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 科技成果产出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要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新形势下,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地区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利用2010—2019年我国27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以市场竞争公平性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创新补贴与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关系中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市场竞争公平程度较高时,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地区市场竞争公平程度的减弱,这种正向影响逐渐削弱;当市场竞争公平程度继续降低并跨越第二门槛值时,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影响消失。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政策组合机制、注重市场竞争公平性的门槛影响效应、充分利用技术溢出以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促进发挥政府创新补贴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闫佳彤  黄书培  李文龙 《资源科学》2022,44(8):1723-1734
节能降碳技术的推广涉及政府和企业等多方主体博弈。为探究“双碳目标”下各级政府与高耗能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本文构建了高耗能企业、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探讨了三方主体在节能降碳工作中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①在影响企业是否选择使用节能技术的众多因素中,节能降碳技术的使用成本和降碳效率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②在使用碳税政策促进企业降碳的过程中,补贴设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政策效果产生消极影响;③提高地方政府对碳税收入的共享比例可以保障其对当地企业的监管力度;④主体选择某种策略的初始概率不会影响博弈的结果。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首先,应围绕使用成本和降碳效率两个关键因素,加大绿色技术的研发力度;其次,征收碳税的同时应分行业进行差异性补贴发放;最后,因地制宜地保障地方政府对碳税收入的共享比例。  相似文献   

6.
姜春  陈红喜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3):183-188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方法,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行为演化规律及稳定策略,结果表明,高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最优均衡策略选择,其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作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本与消极对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是影响高校行为演化稳定策略的调节因素。因此,有必要从强化理念引领、激发企业主体和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来引导高校的行为向积极推动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7.
搜集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方法测度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因素.研究表明,科技集聚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长期和短期正向显著影响;R&D经费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有长期和短期负向显著影响;R&D人员投入、教育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有长期显著影响;制度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为合作转化或者独立转化两种,在合作转化的前提下,更深层次考虑合作转化下高校选择技术转让或者共同商业化两种模式的优劣。将商业化成本、科技成果转化率纳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影响因素中,构建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演化博弈支付矩阵,分析探索商业化成本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不同变化对高校选择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1)科技成果转化率影响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意愿;(2)企业作为利益体对合作商业化成本比较敏感;(3)高校付出的科技成果价值越多,高校更偏向于选择"商业化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厘清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找到主要影响变量,进而更好地让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首先从宏观经济与市场需求、创新主体、技术要素三方面梳理总结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地域选择影响因素,然后根据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国内实践,构建包含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政府政策以及要素配置五方面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选择对应的相关指标,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调整,形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地域选择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第三方服务及渠道、相关创新主体研发能级、要素资源配置、需求方、牵引要素驱动、关键要素驱动等因素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要提高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协同效率,应加大要素资源配置力度,突出区域内企业和需求方的主导地位,以及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等。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对短期均衡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演变的动态过程.分析结果发现:系统的均衡结果及演化方向与博弈双方的博弈收益矩阵相关,且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得出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概率、企业预期收益、企业自主创新成本等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最小二乘法(OLS)计量模型,对不同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异质性进行了研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对科研活动的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要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其科技成果产出也高出其他类型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产出效率要高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对科技研发活动重视度不够高。计量模型实证表明,2018-2022年,混合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产出这几个方面具有更多优势,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效率角度来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优势显著。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缺乏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柱,而民营企业则是其中的主体;外资企业的技术引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国有企业投入多产出少,效率较低;集体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需进一步提高。结合分析,提出适当增加公有制企业的私有股份,增加有效扶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2009—2017年中国涉农企业为样本,在测算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自主创新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2012年实施的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涉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技术引进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呈现非线性影响,存在以自主创新为门槛的倒“U”型门槛效应;(3)在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呈现互补效应,且互补效应在2012年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后变得更为显著;(4)国有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大于非国有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能享受更多自主创新带来的红利,但国有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互补效应不显著;(5)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小于传统行业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自主创新为其带来的红利期较短,同时单纯技术引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农企业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6,(3):1-2
正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作出如下规定。(一)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应当采取措施,优先向中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技术供给。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低碳视角下制造企业产能共享策略,基于低碳视角,构建“产能共享平台-产能提供方-产能需求方”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对系统的演化策略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低碳产品补贴的共享比例、高碳产品罚金的共担比例、平台提供服务水平的高低程度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供方选择参与产能共享的概率与其获得低碳产品补贴的共享比例成正比,与其支付高碳产品罚金的共担比例成反比;需求方选择生产低碳产品的概率与提供方获得低碳产品补贴的共享比例、提供方支付高碳产品罚金的共担比例均成反比;提供方选择参与产能共享的概率与提供方的信息化程度系数成正比,平台提供高服务水平时,提供方选择参与产能共享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产业技术密集程度高、创新链条长,因而研究我国半导体产业联盟的协同积极性问题需从更为广阔的产业生态链视角展开。以产业生态链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生产方、学研方和服务方角度构建半导体产业生态链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影响产业生态链稳定发展的各项要素;同时,基于我国半导体上市企业2016-2021年我国半导体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对博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生态链的协同运作受各主体不同策略行为的共同作用,与协同收益相比,各方对成本的变化更敏感,且生产方与学研方积极合作意愿对配套服务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相对较大;成本和收益分配机制影响主体的参与意愿,且存在最优的收益分配系数使生产方与学研方采取协同策略的意愿最强;配套服务价值的增加虽然提高了产业协同收益,但难以促进各方积极合作;提高产业创新效益并约束主体行为是促进半导体产业生态链积极合作运行的关键。因此,需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强化政府对于产业生态链的引导与支持,建立健全产业生态链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9-2017年我国农业企业的混合截面数据为样本,构建SSBM-网络DEA模型测度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其演变趋势与收敛性进行了探究。研究结论如下:(1)只有极少数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达到并超过1,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为0.421,效率损失情况较为严重;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集中分布在[0.300,0.500]区间内,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于0.500的农业企业较少。(2)从时间趋势看,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但存在较强的经济短波现象,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受政策影响较大。(3)从空间趋势看,中部地区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三大区域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东部及西部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存在向中部地区农业企业追赶的态势,三大区域呈现稳态增长。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法律规范、制定的积极作用以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兰杰  寇爽 《现代情报》2009,29(6):213-215
文章从科技成果转化中涉及的主体,即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三方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需求问题,最后度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保障对策,为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政府直接补贴风投机构政策的合理性取决于其有效性。本文首次将三方演化博弈方法引入相关研究,构建包含政府、创业企业和风投机构的非合作演化博弈模型,并求解演化稳定均衡及其条件。两个基本结论为:政府直接补贴政策在长期中无效;演化稳定均衡点的形成主要基于“金融市场的平均利率”与“风投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的协同影响。本文认为缺乏政策粘性是导致结论1“政府直接补贴政策在长期中无效”的内在机理,并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实证据进一步夯实了结论1。最后,基于上述结论2,提出促进风投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促进增值服务中介发展,借鉴YOZMA模式提高风投机构的准入门槛,引导资本脱虚向实和完善地区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9.
对于技术标准化活动这一异质性主体之间复杂利益关系动态演变过程,随着标准组织在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有必要将标准组织作为博弈主体,深入探讨企业、标准组织和政府三者利益互动关系的影响,研究推进技术标准化的有效策略。为此构建三方策略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别从企业投入技术标准化的成本、收益,标准组织意愿的高、低,政府不同激励模式等方面分析其对系统演化过程的影响,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标准组织及政府在技术标准化系统中达到演化稳定点的策略组合为{投入,高意愿,不激励},企业与标准组织的策略选择对系统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企业投入技术标准化的收益、成本和不投入技术标准化的收益、损失均显著影响企业和政府的演化结果,但对标准组织策略影响相对较小;政府补贴在技术标准化初期的作用效果最佳,企业积极投入更能促使标准组织参与技术标准化活动,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速率。据此,提出应多措并举提高企业对技术标准的投入意愿,并通过给予技术标准相关的开发项目调动标准组织的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主体为视角,分析各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归纳提出大型企业、产业联盟、标准化专业机构和高新技术区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典型路径。此外,针对高校和中小型企业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典型路径这一问题,找出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今后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