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意义]对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进行研究,为提升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过程]基于系统评价法,借助NVivo12软件对33份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梳理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影响因素,构建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受个人实施成本、个人心理因素、信息因素及人口统计学特征影响。据此,从系统导向和用户导向总结相关启示并绘制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生态环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在线健康平台信息质量与可读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对健康信息的利用效果。对在线健康平台信息质量水平与可读性进行计量分析,有助于揭示在线健康平台信息的现状及可改进之处,这对今后更为有效地帮助社会大众构建和提升健康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运用DISCERN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工具,并改进现有中文健康信息可读性计算公式对在线健康平台信息代表样本进行质量与可读性分析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在线健康平台信息整体质量接近中等水平,信息间可读性值差异显著,且与质量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不同来源平台与不同提供主体间的健康信息在质量与可读性上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王娜  肖倩倩 《现代情报》2019,39(7):66-76
[目的/意义]调研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未来用户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提高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用户参与度的建议,以期能为提高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用户参与度、建立用户参与的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以构建的用户参与度影响因素测试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调查问卷从用户认知、外界影响两个角度对影响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未来用户参与度的因素开展调查与分析。[结果/结论]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平台安全性、易用性、激励措施、信息质量保障、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用户参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开展在线职业教育数据治理框架设计和应用研究,对于提升平台数据化管理能力、智能化服务能力和在线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数据治理框架的发展现状以及在线教育数据治理发展进行了调研分析,在线职业教育数据治理需求急迫,据此提出了一种包含组织结构、数据治理标准、数据政策、技术底座的在线职业教育数据治理框架,并基于此框架,结合当前在线职业教育数据治理不足,提出一种在线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实践策略,经实例验证策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接受驱动情境,构建维度模型,有利于促进用户对在线健康信息的使用和健康信息服务的推广。[方法/过程]本研究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接受的相关文献,利用系统评价法,结合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梳理并抽取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接受驱动情境因素,构建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接受驱动情境维度模型。[结果/结论]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接受驱动情境主要包括目标导向、认知范式、外源刺激及情感趋同。据此,为优化在线健康信息服务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有效实现多源异构在线健康信息资源的有机融合,是开展健康信息知识型服务的重要基础。[方法/过程]首先,根据信息生成方式提炼出在线医疗健康平台中健康信息的主要特征;其次,依据用户对医疗健康信息探索实践的目标、任务与过程,将用户在线健康信息需求进行层级划分;最后,建立用户健康信息需求的响应机制。[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用户需求的多源在线健康社区信息多层级融合框架,并从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及决策级融合逐层剖析在线健康信息多层级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健康信息态度的构成要素和形成机理,有助于揭露在线健康社区中用户的健康信息态度,为相关机构推进在线健康社区的平台建设与资源管理优化提供思路。[方法/过程]以ABC态度模型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基础理论,以好大夫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用户健康信息态度的构成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构建并分析出用户健康信息态度的形成机理。[结果/结论]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健康信息态度由认知(感知信息内容质量、感知信息效用价值与信息来源可信度)、情感(愉悦度与唤醒度)和采纳行为三要素构成。健康信息态度的形成机理包括以下4类:大众性态度的形成,用户以中心认知为主,边缘认知为辅,情感反应偏向愉悦度;习惯性态度的形成,用户主要采用边缘认知的方式处理信息,情感反应中愉悦度和唤醒度均有出现;常规性态度的形成,愉悦度更能激发用户对健康信息采纳的及时性,唤醒度则反映用户对健康信息采纳的迟滞性;小群体态度的形成,愉悦度对激发用户边缘认知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唤醒度则在促进用户中心认知方面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过度的在线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增加人们的焦虑并诱发网络疑病症,而网络疑病症会反过来加剧健康焦虑使人们陷入“信息茧房”,本研究从信息传播视角探讨网络疑病症成因,以期为“破茧”提供启示。[方法/过程]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从外因与内因两个维度构建结构模型,通过SmartPLS的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1)网络疑病症与健康信息茧房效应正相关;(2)积极元认知、健康自我效能感、网络健康信息可信度、信息过载正向影响网络疑病症并进一步导致信息茧房;(3)主观规范与网络疑病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研究拓展了网络疑病症与网络健康信息传播的研究范畴,并为在线健康信息实践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新冠疫情期间,信息传播媒介对用户信息焦虑的影响。[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547位用户的数据,借助相关统计分析,分别从电视/广播、社区公告/展板/横幅、短视频平台、网络社交平台、微信、新闻资讯平台和人际渠道7种媒介角度,分析信息媒介对用户信息质量、信息利用环境、信息素养、信息检索系统质量和个人认知5种焦虑的影响。[结果/结论]信息质量焦虑是各媒介用户的主要问题;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信息的用户信息焦虑水平最高,其次是社区公告与微信;通过新闻资讯平台获取疫情信息的用户信息焦虑水平最低;在线上媒介中,用户更信任官方媒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研究在线问答社区中不同社会支持与社区信息如何影响“潜水中”社区成员的认知与行为,分析在线问答社区中潜水用户在线体验,以提高社区活跃度。[方法/过程]构建提问信息效价与回答社会支持之间的匹配对潜水用户(视作观察者)的平台满意度和参与意向的影响模型,采用2(接收信息效价:积极vs.负面)×2(社会支持类型:情感vs.信息)组间实验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在线问答社区中信息效价与社会支持对潜水用户的认知与行为影响存在差异且对感知有用性和敏感性有交互效应,在积极信息中,潜水用户对情感支持比信息支持有更高的敏感性,而在负面信息中,信息支持比情感支持有更高的有用性;同时不同问答情景导致潜水用户的平台满意度和参与意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旨在实现对用户特征的精准刻画以更好地理解用户在在线健康社区中的参与特征和信息需求。[方法/过程]爬取在线健康社区患者问诊与评论数据,综合使用BERTopic短文本话题分析模型、LDA主题分析方法构建用户画像的病症主题、问诊需求以及情感倾向三个标签来精准挖掘在线健康社区中新疆地区居民的网络问诊需求,揭示网络问诊特征。[结果/结论]所得画像有助于医疗服务提供方进一步分析用户的病情和情感状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为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参考,以推动实现高度个性化的现代医疗服务、持续优化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促进在线健康社区发展,提升大学生健康信息在线获取价值感知。[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原始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借助Nvivo 12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大学生健康信息在线获取感知价值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模型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平台因素及感知价值,全面梳理了影响大学生健康信息感知价值组态影响相关变量的范畴,未来将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用户利用在线医评信息是网络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探索医评信息特征如何影响用户采纳行为有助于促进在线医疗平台的优化和服务发展。[方法/过程]基于ELM模型和信任转移理论,采用2*2*2的组间实验设计方法开展情景决策实验,收集有效问卷539份,并利用Smart PLS开展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结论]事实型(vs抽象型)评论和真实姓*(vs昵称)的评论人标识可以提升感知内容客观性和具体评论人可信度,并进一步提升用户对评论的有用性感知和后续采纳意愿。对网站的信任可以通过一般评论人群体信任向具体评论人信任进行转移。用户性别特征和疾病严重程度特征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评论特征对用户认知及后续采纳的影响。研究提出的措施可以帮助在线医疗平台优化设计以促进用户对医评信息的采纳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对省级地方的政府数据政策展开调查,旨在明确我国政府数据治理的总体布局和实践路径,进而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方法/过程]通过质性文本分析方法,对现有政策依据文献调研得出的政府数据治理概念框架进行内容映射,发现我国政府数据治理形成覆盖协同建设政府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合作构建政府数据社会化开放系统、全局搭建政府数据资产化利用机制三大维度的总体布局。[结果/结论]由此,本研究提出我国政府数据治理,一方面要基于已有的政策方向从对接国家数字战略、明确基本内涵、构建动态复杂系统、树立全面布局理念等方面加强政策内容的扩充;另一方面则积极发现政策中的局限,促进政策面向政府数据治理的设计体系化、地区路径协同优化、政府数据治理显性化予以拓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在线健康信息平台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在线健康信息平台的评价,可以帮助其改进自身建设情况,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健康服务。【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构建理论的四个核心要素,即信息组织、信息标识、信息导航和信息检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融合了用户评价法、专家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策略。然后选取28个婴幼儿健康信息平台为样本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结论】评价结果发现,婴幼儿健康信息平台在信息标识方面表现较好,但是系统交互功能、网站地图建设、信息检索功能等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6.
网络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为了满足网络用户日益增长的健康信息需求,本文旨在对网络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为我国健康信息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现有的网络健康信息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健康信息资源和用户需求两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网络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式,并提出了精准信息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个性化互动式服务。[结果/结论]网络健康精准信息服务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网络健康社区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健康信息的重要场所,探究用户健康信息交流行为认知动因有利于提高健康信息交流质量、增强网络健康社区的用户粘性、促进网络健康社区的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整合电子健康素养、健康数学运算能力构建网络健康社区用户健康信息交流认知动因的研究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使用SPSS 22.0、Amos 24.0和fsQCA 3.0对研究模型检验。[结果/结论]SEM分析结果显示,行动线索、感知收益、行为态度、健康焦虑、健康数学运算能力、电子健康素养对健康信息交流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与健康焦虑两情感变量分别在感知易感性与健康信息交流行为、感知严重性与健康信息交流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感知障碍对健康信息交流行为无显著影响。fsQCA分析分别发现4种触发用户产生/不产生信息交流行为的前因构型。行为态度是触发用户产生健康信息交流行为组合路径的共有因素,其与电子健康素养、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等共同导致用户的健康信息交流;感知障碍是用户不产生健康信息交流行为组合路径的共有因素。既探讨用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近年来,在新媒体逐渐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微博、微信、QQ、问答社区等泛网络产品成为网络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这些新媒体平台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信息生态问题,本文尝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治理对策。[方法/过程]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的特征,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治理模型,针对信息治理问题展开一系列探讨。[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型和信息治理建议可为解决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生态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随着智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各种智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通过获取用户信息数据,分析用户信息行为了解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信息服务质量。[方法/过程] 本文以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为基础,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智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 数据结果表明,智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且用户满意度正向影响信息交互行为。本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完善智媒体的交互功能,对企业智媒体平台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从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兴趣的动态迁移性出发,将时间特征融入社交关系和个人偏好,完善在线健康社区个性化推荐算法,进一步提高用户获取健康信息的准确性。[方法/过程]首先,从用户社交关系出发,构建融入时间特征的用户影响关系网络;其次,依据用户个人偏好,构建融入时间特征的用户话题帖匹配矩阵;最后,将两者融合得到用户话题帖兴趣评分矩阵,据此形成每个用户的TOP-N推荐列表。[结果/结论]构建的融合时间特征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可提高推荐的准确度,提升在线健康社区个性化推荐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