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师生共生的学校教育教学的舞台。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精神生活与交流的场所。课堂是学生学习、探究与创新知识的平台。因此,课堂是属于师生双方的课堂,而不是教师肆意垄断的自留地,更不是教师随意统治的殖民地。现在,我们明确地反对课堂霸权.意在解放课堂,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传统的教师独霸的课堂中极大地解放出来,放飞他们的心智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课堂消极情绪的成因分析: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两个动态因素,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课堂情绪产生于两者的作用之中,因此,课堂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也应是来自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所有的教学活动和训练项目都根据教师的意愿来布置并实施,不但局限性强,而且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不但灵活性强,并且极具创新性。其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核心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工作,而课堂则演变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合作、探究问题的平台。而且通过导入翻转课堂,还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自身的不足,也能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方便教师及时做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以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还能降低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让他们养成遇到问题自主解决,遇到困惑主动询问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教学即交流。课堂交流是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是构成课堂交流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发送者和控制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主要接受者;教师不断地把教学信息发送给学生,也不断地接受由学生发送的各种教学信息。因此,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追问”,就是追根究底的问。教师课堂追问是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在前次提问、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度提问,对问题进行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教师课堂追问也是教师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相机进行提问,以促进活动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课堂上,教师出例题、讲例题、变化例题,学生以根据例题解答与例题相似题为目的,这种方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观看、被迫接受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受挫。数学课堂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情感、兴趣越来越少。新课标、新理念启发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海棠 《双语学习》2007,(10M):109-109,111
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最主要的地方,在于潜心研究自己学生的特点,精心为他们设计合适的、多样的、决不乏味的活动,或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和谐课堂。和谐的课堂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学科内容的和谐,学科之间的和谐,还有课堂学习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倡导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与组织者。具体落实在课堂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内的学情,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下面以一个课例,谈谈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动”,引导自己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掌握语言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展示他们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的媒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外语的理解,同时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此,为了创建一个对课堂学习与外语习得都有成效的环境,教师应该更好地控制与调节课堂交流的模式。本文借助于语料库的语言材料,对课堂提问语、教师  相似文献   

10.
聚焦课堂场域高职生积极情绪的唤醒与激发,利用NVivo12质性数据分析软件对539名高职生的课后反思和9名高职生的深度访谈资料进行扎根分析,提炼促进高职生积极情绪的教师课堂行为,探究教师课堂行为与学生积极情绪之间的互动机制。资料编码得出促进高职生积极情绪的五大教师行为类属,即价值渗透、组织设计、内容选取、言语行为、情感给养;26个行为亚类属,如提问互动、寓教于乐、营造气氛等;高职生在课堂体验的16种积极情绪类属,如愉悦、兴奋、感激等。教师课堂行为与学生积极情绪之间非单向线性关系,学生积极情绪在教师行为与学生行动的互动中产生,而学生行动又受自我效能感、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对高职教师构建积极课堂具有重要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综观不少课堂,课堂气氛不乏有些沉闷,教师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却是忠实的听众,一脸疲乏,甚至连打呵欠。好课要具备“课堂三声”:掌声,即说明教师的讲述深刻与精辟;笑声,即说明教师的讲述生动与精彩;辩论声,即说明教师的讲述有启发性与探究性。课堂的笑声、掌声、辩论声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培养学生学科情感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梁凤平  陈雪梅 《辅导员》2010,(24):I0002-I0002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文化、思想交流与传授的圣地,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摇篮,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现代课堂、新型课堂,要实现新课堂的“新”,必须从教师出发,从学生入手,灵活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自觉地学,有趣地学,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改理念的实施,给了学生们广阔的发展空间,课上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给教师把握课堂带来了不少麻烦:有的教师为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干脆视而不见,不给学生举手提问的机会,或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理不睬或搪塞过去;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回应,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难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落实:更有个别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强,教师随着学生的问题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探讨的问题越来越与本节课的知识不相干。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需求,教师要高度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课堂感受来进行。但是,如果对课堂上有着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经验、认知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学生所提的问题都一一回应,课将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厌学的现象,这与教材内容和考试制度有很大关系,与教师教法的关系更为密切。课堂上教师主讲,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被动机械的听讲,学生能力不能得到提高,课堂的主体位置颠倒,使原本应该充满活力的课堂变得沉闷。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以课堂为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学校、教师、家长的共识。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已由课堂上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课堂提问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常常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刺激学生的学习,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从目前教师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课堂…  相似文献   

16.
李朝英 《小学生》2010,(4):27-28
作业评语与课堂用语是英语教学的两个要素。教师使用课堂用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对于知识点和书面表达的掌握程度也要通过作业来练习和检验。教师多使用作业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课堂用语转眼即逝,而作业评语却能长久保存。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逐一对学生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学生和教师的课堂心理类型与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着重对学生和教师在课堂的心理特征以及产生这些心理特征的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因而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课堂心理特征进行因素利导地教学活动,同时也提出教师如何调节自己的课堂心态。  相似文献   

18.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并完善的大环境下,国家与社会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课堂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风趣又不失严谨的课堂语言,可以大幅度活跃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文章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语言应用的意义出发,对其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鲜桃 《广西教育》2013,(30):94-94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打造高效课堂应该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居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20.
心理状态与课堂心理气氛西南师范大学陶宇平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一堂好课,课堂心理气氛必然是良好、和谐的:教师精神焕发地走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