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作品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表现主要包括"纺"与"织"的分离,"耕"与"织"的分离;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如茶和丝,使其日益商品化。  相似文献   

2.
1 .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A .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B .五口开始通商C .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D .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现象的认识。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其表现之一就是洋布畅销 ,“松太布市 ,销减大半” ,东南沿海一些专门以纺织为业的乡村 ,受到很大冲击。因此 ,正确答案是A。学生很容易选择C或者D ,原因就在于对题干中的“主要依据”缺乏正确的理解。2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 ,清朝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  相似文献   

3.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B.五口开始通商C.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D.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现象的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表现之一就是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门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因此,正确答案是A。学生很容易选择C或者D,原因就在于对题干中的“主要依据”缺乏正确的理解。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清朝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最多…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范围内,圩镇的存在是我国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圩”在我国北方又叫做“集”,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则称为“场”,尽管名称不同,但都是指供人们定期从事购销商品、调剂余缺的地方,它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集中载体。若从圩镇正式成型的唐代算起,它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间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风俗、人口迁徙甚至政治生活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封建社会时期,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决定作用,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受到极大制约,但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的要求,圩镇在我国自然经济的贫瘠土壤中一直在缓慢地发展,到…  相似文献   

5.
自然经济解体是中国近代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内容之一。这一问题散见或隐含于教材的诸多章节。如何从整体上认识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一、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毛泽东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可见,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次…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社会中,男耕女织是基本的生活现象,纺织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自近代以来,由于农村的纺织业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打破了中国原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城市化的兴起,使许多农村女子走出家门,来到城市从事女工、女佣、女艺人等职业,她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她们自身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减少,这部分减少的教育成本并没有消失,而是由地方政府转移并增加到农村家庭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支出.与此前的“就近入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之后,走读生和寄宿生的家庭直接教育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和沉默成本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十四、十五世纪英国封建社会、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大变动,一些西方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危机”。这个危机实际上意味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这个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前提。十一至十四世纪就是为封建制度的衰落准备前提的时期,而农民在这个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英国农民通过他们“静悄悄的劳动”同新兴市民阶层一起促成了城市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以及自然经济的解体,又通过他们的各种形式的斗争促成了农奴制度和农村封建政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页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一语;第8页有“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等语。有的学生对此不能理解。以下对“自然经济”与“封建经济”两个概念加以辨析,以供参考。一、“自然经济”与“封建经济”两个概念是不同的1.从纵向的角度看,“自然经济”较“封建经济”存在的时间更长。就中国而言,“封建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形成,中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 统编教材中学语文课本注:“一个男人不耕作,(就)有人受饥饿。之,句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按:此条注释不甚妥当。“之”字不是句中助词,而是代词。“或受之饥”是一双宾语句,“或”字是主语,“受”字是谓语,“之”字是间接宾语,代“一夫不耕”这种情况,“饥”字是直接宾语。全句译为现代汉语是“有人因之受饥”。动词“受”字在这里是“因动”用法,含有“因……受”的意思。间接宾语“之”表示动作发生原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两句话在《管子·轻重甲》中写作“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为,因为)。“或受之饥”与“民或为之饥”意思完全相同,而句式不同。“之”字在句中不是助词,而是代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福州的城市经济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以出口为导向的商品性农业兴起。福州成为闽江流域洋货和土货的集散中心,近代商品流通网络也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官方媒体2月1日公布了2009中央“一号文件”,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三农”问题经常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近三年来,广东、宁夏、江苏、山东等省区的新高考就多次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自然经济的特征、近代自然经济解体、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农业政策等角度连续命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对本专题进行梳理和整合。  相似文献   

13.
楚红丽 《教育学报》2008,4(6):87-94
家庭内外影响因素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教育支出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家庭总人口数、子女数、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支出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对子女成绩的满意度.外部因素主要有:教育阶段、所处地域(家庭所在地区)。比较城市和县乡村支出的影响因素,城市家庭“支出总额”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子女数等变量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大多受其影响;城市家庭“校外支出”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家庭总人口数、上半年支出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受其影响。这可能说明非城市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受到更多内外环境的制约和约束。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的货殖思想基本接近近代西方的“货币数量论”。他认为商品的价格完全是由流通过程中货币的数量决定的,货币的流通数量充裕,社会经济就会产销两旺,“耕者劝耕,织者勤织”,“民给而赋税以充”;货币的流通数量不足,则会导致物价低迷、商品积压、生产停滞、“赋税逋欠”、“上下交患贫”的困难局面。王船山的货殖思想看似原始质朴,但却是对明清之际商品市场经济规律的准确把握。我国近年来推行的提高工薪和放宽银行消费信贷等措施,正是对较为充裕的货币流通量能有效地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这一市场经济规律的反思与肯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所收集的10~15岁青少年样本,本文考察了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青少年教育期望”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城乡差异.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都通过父母参与这条路径间接作用于子女对自身的教育期望.分城乡来看,本文所关注的父母参与的两个雏度——学业期待和日常关怀——有效解释了城市家庭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而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参与也部分解释了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本文还对父母参与在城乡样本中差异化的中介作用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四川盆地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动。文章从消费结构中生活性消费入手,来看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农村家庭经济结构的变动。粮食、蔬菜等生活性必需品由自给性消费向市场性消费的转变和因社会习俗、城市风气影响导致农村家庭需要向市场购买更多的所需商品,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家庭与市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顺叙、倒叙、插叙”是记叙的顺序,还是记叙的方法?对这个问题,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在不同的地方作了不同的解说:①“在记叙的顺序上,有的用顺叙……有的用倒叙……有的用插敏……”(第二单元“单元提示”)②“记叙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第二单元“作文训  相似文献   

18.
杨玉书 《新疆教育》2012,(20):49-49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应运而生。“留守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其受教育的程度如何,素质高低,能否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千万个家庭,  相似文献   

19.
“黜奢崇俭”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正统经济思想和基本国策之一。它是一种维护自然经济、敌视和排斥商品经济发展的理论和谋略。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实际和思想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封建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出现了与封建经济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经济。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为求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同上述等陈腐思想展开斗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民大的农村家庭妇女劳动大军。开发农村妇文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真“半边天”作用,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实现农村经济向产业化、商品化并逐步向农业现代化、农村历币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转变。一、变要“她”学为“她”要学我国农构家庭妇文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开放意识,长期受小农意识影响,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缺乏干一番大事业的山理意识,“得过国边防大流,患得患失保平安”,影响了自留人力资源的开发。尤真是她们只看重眼前既得利益,对学习后不能迅速m到胜苏叨8.田所出FW爬.不回铝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